今日媒体观点0422
导语:

富翁投资移民潮

在中国,富人们虽然有钱,但很多东西却是花钱也买不到的,而移民却可以。……富人们移民走了,却给社会留一个死结:他们因为不满社会而走,却给社会留下了更多的不满,……这同时给坚守在本土没走的富人们(当然也包括穷人)制造了一个更恶劣的环境,这对人心和社会都是莫大的伤害。

                                                           ——《经济观察网》

在中国,外资享受的往往是超国民待遇,而民营企业,则处在国企和外企的夹缝中坚难生存。于是,通过投资移民转换身,以外国人的身份在国内进行经济活动,成了许多民营企业家无奈的选择。

                                                             ——《珠江晚报》

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是每个人的权利,对于富人移民,不能只作道德层面的高蹈追问,而是应该认真审视其为何要移民。

                                                             ——《中国青年报》

官员普法

“依法追究”也是一种有效的普法。必须要通过这样严肃的方式,让一些公职人员明白,法律高于官员的权威、高于政绩、高于某些特殊群体的利益。

                                                             ——《新京报》

行政强制法

真正的挑战在于:打通公民权利诉求与法律法规形成机制的制度关联,通过提高立法机构的权力,进一步提高法律相对于行政权力的独立性。如此,行政权力才会真正被关进笼子。

                                                             ——《南方都市报》

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行政伦理和司法勇气;另一方面,更要通过类似上述制度变革,确保司法的归司法、行政的归行政,使公正有坚固屏障,让社会有更多信心。

                                                             ——《京华时报》

值得警惕的是,立法的困难很多时候来自行政机关一方的阻滞,而草案在设定权上向行政机关利益倾斜的步步“退让”,都可能使最终确立的法律带有立法机关对行政机关妥协的印迹。一旦立法陷入到没有原则的妥协中,即使法律得以仓促制定,也难达成理性共识,进而出现执行上的新问题。

                                                             ——《长江日报》

“十二五”期间工资翻番

各种保障、补贴,只是“兜底性”的,当前居民收入的大头还是工资。工资增长,不能靠企业老板偶发善心,而要靠法律制度的保障,更要靠职工自己争取。要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职工工资增长翻番的目标,还得靠“组织”——只不过这个“组织”不是单位,而是工会。

                                                             ——《中国青年报》

工资倍增计划的副作用远不止这些,但主要问题还是会损害就业,这是比低工资策略还要麻烦的问题。保持高通胀,高工资,也保持高失业;抑或是抑制通胀,增加工资收入的实际购买力。历史反复证明,政策制定者选择前者的可能性总是远大于后者。这样看来,失业潮或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

                                                             ——《南方都市报》

广州花都公路巨额收费去向不明

如此巨额收费脱离监管视线,有关部门还三缄其口,就等于告知公众及上级有关部门:这其中有腐败嫌疑。而对如此巨额收费的“去向不明”,审计部门不介入,纪检监察部门不介入,无异于坐视腐败。

                                                             ——《中国青年报》

禁止官员看黄片

只有把公职部分彻底约束死,让公务人员毫无空子可钻,无法享受特权诱惑,官员“官德”高尚,才能倒逼“私德”高尚。……相反,若指望公务员单纯依靠自律不看黄片来净化“官德”,就真的是本末倒置,徒留笑柄了。

                                                             ——《华西都市报》

冒死举报

在利益天平上,制度化、专业化的保护,是举报一方最有分量的砝码。能保护举报者的,不是围观,只有制度。如果举报总要“冒死”,不仅会损害到举报者,更会不断消解人们的良知,摧折公共精神。

                                                             ——《京华时报》

老人供奉县长

既未及调查民情,也未及征求当事领导意见,就如此贸然打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侮辱牌”,既是对民情民意的轻视,也恐怕会陷领导于不仁不义啊。

                                                             ——《新京报》

官字两张口,造成了权力和民众话语的失衡。现如今,对于民众的陈情诉求,又摆出两张不同的脸,足见某些权力的虚伪。而这,恐怕也是某些地方基层权力秉性:只许夸赞,不许批评,甚至充满信任、充满善意的批评也是恶。

                                                             ——《重庆时报》

中石化“自查自纠”

丑闻一桩桩发生,国企监管机制作何感想?监管制度究竟是形同虚设还是牛栏关猫?即便将一个分公司整肃干净,如果防范预警机制不思进取,制度永远贴在墙上当年画?还有谁能挡得住下一次喝拉菲的嘴、买茅台的心?

                                                             ——《珠江晚报》

要从根本上整治中石化及其他国企的超标消费行为,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公开这些国企的消费账本,那比一万次自查自纠更有制约力。

                                                             ——《扬子晚报》

食品添加剂滥用

遏制食品添加剂被滥用、非法使用,就得给制售者添加道德血液,更得给监管者添加责任意识。但是,责任意识不会从天降,说到底,需对监管者进行强化监管,提高其违法成本,加大惩处力度,并辅之体制机制革新,这才是关键。

                                                             ——《大洋网》

骗购保障房入罪

就内地而言,只有深圳一地正在着手实施骗购保障房入罪,显然,国家层面有必要在新制定的《住房保障法》中,增设骗取保障房诈骗罪条款,架构起全国统一的版本,用法律重典这个“杀伤性”武器,对保障房骗购者坚决予以刑法问责。

                                                             ——《扬子晚报》

醉酒驾驶标准

如果根据血液中酒精含量与意识反应等因素来综合判断“醉”与“非醉”,可能让“醉酒驾驶”变得“无标准”,而无刚性标准的醉驾入罪将变称“橡皮筋”,很可能为“人情案”、“关系案”留下空间,以至架空刑法新增的醉酒驾驶入罪条款。

                                                             ——《中国青年报》

油价政策有误

中国现在就应对本国的石油消费状况,乃至对整个经济领域进行更加细致的摸底调查,查清每一家企业的利润水平,每一辆汽车对经济的贡献和影响,再制订本国的第一个现代化石油应急计划,然后以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关系民生的行业发放精确化的补贴。

                                                             ——《FT中文网》

普利策新闻奖

ProPublica用3年的时间树立了可以与百年大报相匹敌的专业声誉,胜在新闻报道的品质。新闻的力量,无论是印在纸上,还是显示在电子屏幕上,其核心之所在是客观公正的报道。而这一点,不管传统媒体,抑或网络媒体时代,都是不会改变的。

                                                             ——《长江日报》

社会诚信

中国社会的法律、条规和守则几乎样样齐全,但一般都不认为这些规定是为自己而设的。自己不愿守规矩,同时也不相信别人会遵守。造假的事件如此之多,以至于已经见怪不怪。在很多时候,真假莫辨,真的也会被当成假的,当然假的被当成真的就更多。

                                                             ——《联合早报》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