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伟的第二张底牌
导语:王亚伟3年坚守,赌的正是乐凯胶片的重组与资产注入两张底牌。

 

《快公司观察》记者 缪舢 乐凯胶片(SH600135)又掀起一波凌厉的上涨攻势,从2011年1月25日的11.12元开盘到3月8日收于17.79元,短短26个交易日中有21个上攻,涨幅58.63%,同期上证指数仅涨11.44%。乐凯胶片的涨幅是大盘的5倍,在当前黯淡的熊市犹如一道强光闪现。 

乐凯胶片熊市大涨皆因里面有一位在股市呼风唤雨、点股成金的公募基金界“一哥”华夏基金经理王亚伟。 

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早在2007年就开始潜入乐凯胶片前十位流通股东名单,当年年报显示持有公司120万股。2008年半年报显示,华夏大盘持股量猛增至1640万股,位居流通股股东排名第一。随后华夏策略于2009年三季度、另外两只华夏基金于2009年四季度大举入驻乐凯胶片。在3年动荡变化的股市里,王亚伟选择了坚守。根据乐凯胶片2010年三季度报告,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华夏系基金重仓持有乐凯胶片股票共3113.67万股。 

按照此前财经媒体密集的报道,乐凯胶片面临两项重大的关联选择。一是乐凯集团在央企层面的重组,二是合肥乐凯科技公司的液晶薄膜资产将被注入上市公司。王亚伟3年坚守,赌的正是乐凯胶片的重组与资产注入两张底牌。 

第一张底牌乐凯集团本身央企层面的重组正在积极推进。目前可以明确的是,集团层面的重组不是之前媒体猜测最多的进入国资委“中投二号”的国新公司,新的重组方案有了突破性进展。市场人士分析,乐凯胶片今年最新的这波飙升行情很可能与集团层面重组取得新的进展有关。 

而第二张底牌资产注入则有很大想象空间。两年来,乐凯集团公司总经理、乐凯胶片董事长张建恒数次公开表示,“大股东乐凯集团将结合资产自身的经营状况以及整体发展战略,不排除在时机成熟时将部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最新的一次说法在2010年3月北京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的张建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再次表示,“乐凯集团正在做的新兴产业项目,在适当时机不排除注入上市公司乐凯胶片。” 

问题是,这位技术员出身、讲话严谨不漏半点口风的乐凯当家人张建恒两年来始终没有明确表示甚至没有暗示过要把合肥乐凯的液晶薄膜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存在不确定性。媒体一厢情愿的报道和二级市场股价的炒作,有可能再次像此前乐凯集团加入中投二号的重组猜测一样不靠谱。记者了解到,乐凯内部有关人士更希望合肥乐凯的液晶薄膜资产今后单独上市。 

王亚伟第二张底牌也就是被媒体和投资者一致看好的合肥乐凯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液晶薄膜之王 

合肥乐凯是国内唯一一家具备液晶薄膜基材研发与大规模产业化生产能力的本土企业,竞争对手都是清一色“洋面孔”,有日本的东丽、三菱,韩国的SKC、科龙,美国的3M、杜邦。液晶薄膜作为新兴显示材料,一度是中国产业制造的盲区,合肥乐凯为国家填补了这项新兴材料的空白,像它的母公司乐凯集团昔日的彩卷一样,被誉为在液晶显示产业的一面民族工业旗帜。 

目前合肥乐凯拥有一条基材拉膜和一条功能涂层膜两条生产线。2009年9月光学级PET膜正式投产,产品供不应求,当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根据乐凯集团的新闻,2010年1至4月合肥乐凯首次实现盈利。这意味着合肥乐凯的投资走过前期的财务亏损阶段,从此开始盈利。  

产品市场2009年投产当年开发了韩国、台湾和大陆本土企业的用户,2010年又拿下日本中小尺寸液晶用户的订单,基本上形成一个通吃的市场。 

其价格仅次于日本同类产品15%左右,与韩国公司的价格相当。这也说明合肥乐凯产品质量过硬,同时也表明液晶薄膜市场需求旺盛,没有降价的空间。产品毛利率在30%以上,比普通产品的利润率要高。 

中国是世界液晶工厂,早已成为世界液晶电脑、液晶电视、液晶相机、液晶手机、液晶工业仪表的制造基地。业内人士称,中国市场上液晶薄膜的需求量有100亿元。与巨大的市场需求相配,乐凯集团加大对合肥乐凯液晶薄膜的投资力度。“十二五”期间,乐凯投资14.16亿元规划建设8个薄膜项目,扩大产能。其中包括一条硬化膜生产线,硬化膜是做触摸屏的材料,2010年证券市场大牛股莱宝高科(SZ002106)正是因为具备触摸屏的概念而暴涨。当所有的投资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合肥乐凯有望进入全球液晶薄膜第一方阵。 

受到合肥乐凯的带头作用,第二家本土液晶薄膜材料商上海凯鑫森功能性薄膜公司于2010年10月投产,凯鑫森的原料基膜可以由合肥乐凯提供,在基膜上涂上其他化学配方和工艺制成不同功能的薄膜,其涂层技术来自韩国。显然,合肥乐凯在涂层功能膜上遭遇到另一家本土企业凯鑫森的挑战。 

有趣的是,凯鑫森去年上半年还未正式投产,就有上海一家创投看好它,希望投资,但被凯鑫森婉拒,称“目前不需要资金”。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说明,创投也看好液晶薄膜材料这一新兴产业。 

“从公司的规模和产业领域来讲,合肥乐凯液晶的概念更明确,以液晶概念单独上市深耕发展,这一战略定位更为清晰。”一位投资界人士称。 

在乐凯内部,相当一批管理和技术人士从液晶产业的大发展浪潮中看到企业加速发展的生机,他们希望把合肥乐凯作为液晶薄膜材料的一只领头羊去培养,上市融资后以扩大产业规模和市场占有,奠定在国家新兴战略性材料的主要领导者地位。 

乐凯胶片或重点发展太阳能薄膜 

值得注意的是,乐凯胶片的资产悄然变化。2010年3月2日乐凯胶片公告,“增加投资2051万元扩大太阳能电池背膜生产能力,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9400万元。”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由于主业胶片业务的市场需求萎缩,乐凯胶片有可能重点发展太阳能薄膜材料,集团其他太阳能薄膜资产有可能注入,从而将乐凯胶片打造成新能源概念,作为与合肥乐凯液晶概念分别重点培养的两大战略性新兴材料产业。 

2010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民营企业山东东岳集团当前也在积极备战太阳能薄膜材料的研发,东岳集团是生产氟材料的龙头企业。东岳集团研究院院长张恒说,“太阳能薄膜不是用一层膜,它有三层复合膜。一层是EVA,一层是PET,还有一层是含氟的膜PVF。PET膜我们国内企业能生产,EVA膜也不太难,难在含氟的膜上。国内也有企业做含氟的膜,但原料从国外进口,更多的企业直接进口含氟的膜。” 

乐凯发展太阳能薄膜有先天优势,几十年积累下丰富的化学薄膜经验和技术基础,技术团队中又有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邹竞这样的高端人才。根据乐凯过去的公告,乐凯成功研制太阳能背膜,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但业内人士猜测,乐凯太阳能薄膜大规模产业化还没有解决所有问题,不能说完全成功。如果乐凯在2011年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将同样有可能成为第一个率先实现替代进口太阳能含氟薄膜的企业。 

但市场不等人。过去的两年乐凯太阳能薄膜产业化止步不前,而中国新能源时代已经到来,太阳能薄膜电池厂商从新兴产业的爆发中获得了快速发展的良机,其中不乏与乐凯近在咫尺的近邻。 

与乐凯同在河北保定、同属央企的天威太阳能薄膜公司2010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2011年的目标是5亿元。太阳能薄膜电池产能50万兆瓦,规模约排在国内太阳能电池厂商的第三位。与乐凯同在河北的新奥太阳能薄膜电池坐落在廊坊,紧邻保定,薄膜电池产能比天威大一点,大概在50万到70万兆瓦。 

乐凯虽然错失了第一波太阳能薄膜的发展机遇,但新能源特别是薄膜太阳能的市场需求才刚刚开始,乐凯有实力赶上第二波大发展的机会。奋起直追的乐凯胶片有可能未来被打造为一个太阳能薄膜新能源的概念。如果实现,将是第一家太阳能薄膜原料的上市公司,由此带来新的故事。 

关于王亚伟持有的乐凯胶片,一个最新的变化是,3月28日华夏基金披露2010年年报,显示王亚伟在去年四季度开始减仓,但没有放弃,他还在等待。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