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媒体观点0428
导语:学生奶中毒事件 反商品房暴利 武安“背书帝” 安徽电力车改 行贿笔记 泗洪县“黑监牢” 被精神病 慈善榜 中石化自查“天价酒” 封口费 站不住的“资本主义萌芽”

学生奶中毒事件

“学生奶”声名狼藉久矣,完全把愤怒发泄到学生奶的供应商头上并不能阻止下一次“学生奶”事故的发生,当“学生奶”还在娘胎中孕育时,老天爷早就前提注定了在中国的政经生态下,办好这件事绝对不可能。

                                                         ——《经济观察网》

我们希望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但一杯不出问题的奶,才会让一个民族放心。

                                                        ——《京华时报》

原本是没有“砖家”的,专家挨的“板砖”多了,才有了“砖家”一说。虽然“拍砖”原因各有不同,但深究起来,均可归于一条 ——很多专家日渐脱离了大众。

                                                        ——《广州日报》

反商品房暴利

反暴利规定要落于实处的关键是,必须强制开发商公开全部的成本明细,将其财务置于阳光之下。当然这可能遇到重重阻力。

                                                        ——《广州日报》

限制房产暴利之前,最起码需要先公开一个真实客观的房产开发成本——这是一个前提,离开了这个前提,反房产暴利就是一句空话。换言之,在此方面,只靠发改委一个部门唱独角戏,那也只能是“独角戏”而已。

                                                        ——《中国青年报》

商品住房反暴利规定方向正确,非常必要,越快出台越好。但必须权衡好行政手段和税收手段的关系,考虑与现有法规的衔接,保证合法性,同时,也应考虑控制土地出让收入、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比例等相关问题。

                                                        ——《新华网》

这些方面哪个是造成暴利的源头?确认这个关键问题,反暴利才能有的放矢。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房地产市场的治理,靠一两项政策很难治本,治理需是综合性的。有的需要进行系统性的体制变革才能解决。

                                                        ——《新京报》

经济学认为,暴利通常来自垄断。房改以来,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开发商获得相对较高的利润不难理解。就房地产开发这个环节来说,利润的较快增长主要还是来自于房价的较快上涨和市场火爆。这种利润的上涨主要是因为市场的供不应求,而供不应求的根源在于土地市场是被垄断的。

                                                        ——《新闻晨报》

武安“背书帝”

“谁影响发展一阵子,我影响他一辈子”,在权力如此霸道的“潜规则”面前,无论是民众还是那些底层官员,也就只好战战兢兢地背书了。

                                                        ——《珠江晚报》

这就像一个哈哈镜,部分地折射出某些地方官场的不良风气已经达到何种令人堪忧的地步。对媒体和民众的监督大打太极,对真实的情况隐瞒不说,对自己的责任熟视无睹,等等。

                                                        ——《华西都市报》

被“逼”到麻烦边缘的马科长,以“背书”应对,以不变应万变,既是出于自我保护之本能,也是官场常态思维使然。滑稽的并不是马科长,而是其所处的环境文化,某种文化背景下,必须学会圆滑,不圆滑不行。

                                                        ——《广州日报》

徽电力车改

这场闹剧般的车改清楚地提醒我们,改革必然要调整利益格局,也必须碰触那些敏感的既得利益。寄希望于既得利益群体去主动改革不太现实,只能以外力去推动他们向前走。

                                                        ——《齐鲁晚报》

改革,本想是改“公车私用”这种不算太大的恶,可有些部门却改出了更大的恶。其实,这不是改革,根本与改革无关,而是借改革为名行掠夺之实,是在亵渎改革。

                                                        ——《新京报》

行贿笔记

查处小小的县(处)级与科级干部,动用了省检的力量,省委书记亲自听取汇报,形象地说,就是杀鸡用了牛刀。杀鸡用了牛刀,很明显表明,拿鸡刀的人失职,监督产生了真空。

                                                        ——《齐鲁晚报》

过于集中和不受有效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窝案曝光了,一大批官员要受查处,规划权隐含的巨大寻租空间呢,能够通过法规的修改填没吗?对规划权的制约,能够变得更强更有力?这其实是比“60多名官员都是谁”更需要答案的疑问。

                                                        ——《珠江晚报》

泗洪县“黑监牢”

如果这种“学习班”可以叫做维稳,那什么样的烂污不可以在稳定的名义下出笼?这不是学习,这是私刑;这维出来的不是社会稳定,而是权力在社会面前自证其非法和丧失人心;这既不是法治,也不是人治、德治,而是彻头彻尾的“黑治”、滥治”。

                                                        ——《东方早报》

一些地方明知“黑监牢”违法,却依然故我。这是为什么?道理很简单,有官员因为搞“黑监牢”被问责、被撤职,乃至被追究刑事责任吗?“黑监牢”一次次逃脱追究,最终形成今天的恶果,这种情况何时才能结束?

                                                        ——《新京报》

被精神病

在这种现实中,对是否应当强制收治精神病患者,如何“复核”等问题展开争论就绝不仅仅是一种语词的游戏了,而是争之所必争,争论的结果关系到原本被公众寄予厚望的《精神卫生法》究竟是不是一部良法。

                                                        ——《南方都市报》

慈善榜

投身慈善事业,岂以一榜论英雄?慈善榜不是判断一个慈善家是否慈善的惟一标准,衡量一个人的慈善效果、梳理他的慈善业绩,中国慈善排行榜只是一个维度。

                                                        ——《京华时报》

中石化自查“天价酒”

唯有司法机关才能行使量刑定罪权,奢望中石化依法治罪不符合法治原则。指责中石化处罚太轻,不如说是司法机关一直缺位所导致的结果。

                                                        ——《南方都市报》

封口费

我们需要榜样的力量,更需要一个良好的媒体成长环境,当社会监督成为常态,媒体客观、锐利的批评报道获得更多的鼓励,帮助媒体建立起与民众的信任关系,并从这样的信任关系中获得商业信誉,“封口费”现象才能真正从媒体的产业链上消失。

                                                        ——《新民晚报》

站不住的“资本主义萌芽”

走向革命,这不是一个值得赞许的历史轨迹,而是一种多方利益的输局,真正致力于改善国家命运的人们,都输了,流氓地痞成了英雄。在每次历史转型的关口,中国人似乎都选择了最糟糕的选项。这就是历史,这就是中国人背时的命运。
                                                        ——《凤凰网》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