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媒体观点0519
导语:公车摸底 临时校规 香河县暴力阻挠记者采访 溺杀脑瘫儿 微博私奔 茅台镇强拆 夏俊峰案

公车摸底

在公车改革方面,我们已有太多的前车之鉴。要想让公车监管真正纳入常态机制,除了将公车信息公开常态化,恐怕还需要在公车编制、审批、预决算乃至内外监督、惩处等方面多管齐下,让信息公开与相关配套制度相融合。

                                                       ——《重庆时报》

只有做到彻底的“100%公开”,公众的知情权才可能充分满足,相应的监督权也才可能根本保证。随后,当然还有“100%的规范”。

                                                       ——《广州日报》

为了真正摸准情况,我有两点建议,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一是要注意一些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大玩“借企上户”的游戏“脱身登记”;二是将摸清公车的登记情况不应在本单位公示,也不宜仅仅公示一周。

                                                       ——《现代快报》

各部门各单位真的有心自查自纠,是不用等到上面发话的。这么多年来,给他们的机会已经太多太多了。“公车100%登记”之后还对他们心慈手软的话,违纪违规的那些人不会对这样的制度设计感恩戴德,他们只会变本加厉让“公车乱象”愈发剧烈,让民众愈发寒心。

                                                       ——《红网》

临时校规

这种“做法”能维系20年,成为“传统”,本身就值得思量。……要根治“临时校规”,需要治理的正是“对上负责”的办学思维。

                                                       ——《东方早报》

大学的“育人”在某种程度上通过行为上的弄虚作假而起到了负面教化作用,成为有碍于学生健康人格养成的“毁人”的开始。这恰恰最令人深忧。

                                                       ——《中国青年报》

临时校规下,学生回答问题也要照本宣科,还谈什么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在无休止地行政评估、行政审批中,大学怎会形成“自己独特的灵魂”?

                                                       ——《现代快报》

香河县暴力阻挠记者采访

媒体的舆论监督,是代表公民行使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知情权等各项权利。因此,保障记者和媒体的采访权,就是保障公民知情权,是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

                                                       ——《新京报》

这是一幅怎样的场景?读到这一幕,笔者忽然联想到抗日电影里老百姓掩护八路军的镜头。可悲的是,与历史相比,现实中的这一幕,角色却发生了令人痛心的逆转——被保护者从八路军变成了揭黑的记者,制造恐怖者也由日本鬼子变成了当地权势。

                                                       ——《珠江晚报》

记者行使合法采访权利,调查事实真相,目的是捍卫党纪国法,既是为了党的利益,也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任何人想封堵党和人民的耳目与喉舌,只会徒成笑柄。

                                                       ——《京华时报》

溺杀脑瘫儿

在任何一个趋于成熟的社会治理状态下,对于居民的生存保障都应当是最起码的制度设计。在这样的时候,国家和社会应当有更多的作为,而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下,专门性的社区服务、专业的心理疏导、义工团队乃至NGO的普遍缺位,才让人们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无力和挫败。

                                                       ——《南方都市报》

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新闻中的这句话:“东莞新生儿脑瘫发病率大概为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三。”这意味什么?意味着社会中有很多韩群凤这样的母亲,更意味着脑瘫问题是个必须引起警惕的问题。我以为,用医学讨论母亲杀子案远比法学讨论有意义。

                                                       ——《广州日报》

微博私奔

尽管表达爱情的方式有很多种,也包括不计后果,做男人当如金刚,站在世界第一高楼上幻想着与心爱的女人缠绵。套用一句话,不以私奔为目的的恋爱就是耍流氓。

                                                       ——《南方都市报》

相对于实业企业,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金融投资业,可谓“宫中府中,俱为一体”,私生活与事业从来都密不可分。近来因婚姻、继承产生的纠纷,似乎都在提醒投资者,在开出巨额支票前,需要考察的不仅仅是管理人的业务能力,还要包括他的个人生活。

                                                       ——《财新网》

用微博告知全世界,并非仅仅因为他是公众人物,得对大家有个交待,更多的恐怕也是宣言,自壮声威而已。如此一来,便有一种悲壮的劳什子出来了。这或许正是他要的补偿。

                                                       ——《FT中文网》

茅台镇强拆

是不是老百姓“打砸抢”就涉嫌犯罪,官员带队“打砸抢”就是执行公务,充其量也只是“违反群众工作纪律”?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出发,官员带队“打砸抢”,应与庶民同受追究。

                                                       ——《中国青年报》

夏俊峰案

这里的关键问题,依然是必须解释清楚夏俊峰的伤来自何处,如果没有彻底、合理地排除城管伤人的可能性,对夏俊峰的死刑判决就经不起历史检验。

                                                       ——《东方早报》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