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媒体观点0531
导语:电动车以旧换新 保障房 天价盖章费 收费站丑闻

 

电动车以旧换新

 

 

如何制定一个现实可行的“淘汰”办法,将考验各部门的智慧。如果坚持“左右为难”的“淘汰”的治理模式,或许又要走进死胡同。

 

 

                                                        ——《新京报》

 

 

“谁生病谁吃药”。超标电动自行车处理应该明确一个原则,那就是千万别打消费者主意。超标与不超标,消费者都无责。

 

 

                                                        ——《扬子晚报》

 

 

引发电动自行车“生死大限”的时速与重量这两个重要指标,再次摆在了各方利益的风口浪尖之上,相关部门为何不能像个税草案修订那样,广泛征求消费者、生产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意见,了解各个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彻底明确电动自行车的“身份”,为其寻找一个符合大多数群体利益的出路,而不是把多年不作为的旧账,一股脑推到消费者的身上。

 

 

                                                        ——《齐鲁晚报》

 

 

限期淘汰“超标”电动自行车,是打乱一条完整产业链,从整车厂到零配件厂到物流到营销商到修理工,上上下下牵连的人数规模可观。更重要的是,百姓家中的“超标”电动车该怎么办?究竟由谁来补偿他们的损失?

 

 

                                                        ——《东方早报》

 

 

我很想知道,这个四部委通知,本身的权威性有几何?地方政府拿不拿四部委当回事?据说深圳、北京都在准备“禁电”,要让电动车从深圳、北京的街头上彻底消失,深圳、北京的做法显然与四部委通知谬之千里。

 

 

                                                        ——《青年时报》

 

 

保障房

 

 

在保障房建设面临巨大资金缺口的严峻形势下,有的地方却一边喊缺钱,一边挪用专项资金。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制度监管,保障房建设的资金“缺口”,将很难填上。

 

 

                                                        ——《新京报》

 

 

面对层出不穷的保障房乱象,当务之急不是左一棍子右一棍子打击这些乱象。光靠打击,难免按下葫芦浮起瓢。我们应该从源头上去思考,保障房应该只提供给那些确实没有从市场上买或者租一套房子的能力的人。而不是想着尽可能地让更多的人去慷国家之慨,占社会便宜。

 

 

                                                        ——《广州日报》

 

 

现实生活中保障房频现“配置错位”现象,甚至沦为投机获利的工具,致使其抑制房价泡沫的建设初衷落空。只有消弭保障房与生俱来的溢价空间、并严格监管,才可能真正让其发挥出抑制高房价的市场作用。

 

 

                                                        ——《南方都市报》

 

 

住房问题绝不能久拖不决,在“十二五”期间保障房建设任务是必须完成的,只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建设规划,再加上中央和民众的共同监督,保障房建设就不会成为让房地产商笑话的“大跃进”笑柄。

 

 

                                                        ——《新闻晨报》

 

 

天价盖章费

 

 

当权利的要塞越堵越紧,为了疏浚维权申诉的通道,民众甚至付出了血与火的代价。面对这些,为维权者设置关卡、收取“天价盖章费”的权力不该反思吗?

 

 

                                                        ——《重庆时报》

 

 

这个“盖章费”,是阻碍监督的一种方式,想借这个高高的门槛吓住想复印想知情的公民。这是一种旨在让民众望而生畏的恐吓性收费。

 

 

                                                        ——《华西都市报》

 

 

“天价盖章费”不是一个乱收费概念,它对应着的是一个“比登天还难”的监督门槛。舆论不要被“天价盖章费”遮望眼,而要盯住其后的规划腐败。

 

 

                                                        ——《珠江晚报》

 

 

问题在于,不主动公开,又不按规定依申请公开,还要盖章收费2万元,算不算“情节严重”,只能由上面说了算。难怪当初郑州市规划局的副局长要质问“替谁说话”,他们真的可以不买老百姓的账的。

 

 

                                                        ——《东方早报》

 

 

收费站丑闻

 

 

这些年来违法收取的诸多路费,在账目明晰、责任追究的同时是否应当启动一个顺理成章的返还程序?在所谓“暂停收费”的同时,必须督促花都有关部门收起“不知情”、不回应的消极姿态,坦诚面对公众的质疑以挽回不堪的公共形象。

 

 

                                                        ——《南方都市报》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