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李朝:创新是药企动力

彭友2011-06-10 19:33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彭友 中信证券医药行业研究员李朝所走的可谓一条“根正苗红”的路线: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系;进入医科院基础所下的基因药品中试基地;中科院微生物所就读研究生;进入医药企业研究部门;成为中信证券研究员。

“2009年,我当年医药企业的东家康泰生物民营化,被一个拥有优秀产品线企业(北京民海)的老板收购。回想2005年左右看好的在研品种和企业,5年后销售额狂涨,企业也在IPO。这也让我这个做品种分析出身的人再次深刻地认识到,创新是医药企业的发展动力源泉。这也使我更喜欢研发型的企业,喜欢有好品种的公司,从以往重点推荐的公司看,如恒瑞医药、长春高新、双鹭药业、莱美药业、翰宇药业等,都是偏于研发型的。”6月8日,李朝在上海对本报表示。

在深圳康泰生物研究部门期间,李朝主要负责收购评估工作,三年里遍观国内外主要生物医药品种,并对国内外不少生物医药项目进行过谈判。他记忆深刻的是,2006年所谈判的浙江天元,当时价格并不高,但是由于不能给绝对控股权,股东审批没能通过。到了2011年,诺华8亿收购公司85%股权,价格令人惊愕。他们错过的收购公司还有与古巴免疫中心合资做单抗药物的北京百泰,现在已在IPO。

身为过来人,李朝深知医药企业的不易。他当时身处一个由研发阶段的初创企业,研发项目推进缓慢、资金筹集艰难等诸多困难历历在目。本科毕业后参与研发的一个一类新药项目,从1992年立项,1994年申报临床,2000年拿到新药证书,2005年实现盈利,其间股东几易其手,基本是10年拿到个新药,这还是当年审批较易的情况下,现在是愈发艰难了。

经一个师姐的介绍,李朝2006年不经意间进入证券业,一个几乎没有看过行情软件,也仅有少量财务知识的工程师做了分析员。但由于他扎实的医药基本功,写的《疫苗行业深度报告》、《生物医药行业深度报告——迎接新一轮生物医药淘金潮》获得业内好评。

但李朝坦陈,在入行初期的表现并没有令自己很满意。2006、2007年是托牛市的福,推荐的股票大涨。2008年熊市推荐的股票照样跌得一塌糊涂,不过他还是成功发掘了双鹭药业等股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我当时推荐的股票应该表现相对好一些,否则也不会被《今日投资》评选上了。”李朝对记者笑言。

医药股总是不乏表现的机会。2009年“甲流”来袭,李朝与同事根据2003年浙江天元在SARS期间依赖流感疫苗暴富的经验,迅速推出《华兰生物取得毒株点评——今年流感疫苗有望带来较大贡献》的报告,提示了华兰生物的投资机会。事后证明,公司的流感疫苗销售远超市场预期,公司股票也因此涨幅巨大。

作为一个从基本面角度看待公司的研究员,李朝一直持有的观点是:“好公司即使不在底部买,仍会获得很好的投资收益。”2009年6月,他在中恒集团调研,根据产能、单价及行业的增速算业绩,意识到找到了一个高弹性牛股。这时中恒集团离2008年底部已经涨了3倍,不少人担心已经涨了太多,单品种销售太大。但他找了各方面数据验证,仍然坚持推荐该股。后来到最高点时,该股又涨了8倍。

去年,医药股涨幅27.9%,在中信29个行业中排名第三,今年跌幅14.6%,排名倒数第五。成为A股重灾区,其中多数股价已经腰斩,不少投资者割肉不迭。但李朝告诉记者:“站在目前这个时间点,医药行业又再次进入了较好的投资区。”

他指出,目前中国医药制造业近十年年均复合增速不仅快于全球医药行业增长率,而且快于中国经济GDP增速。1999—2010年医药工业收入CAGR 21.5%,利润总额CAGR 25.8%,行业毛利率保持平稳,利润总额率逐渐提高。IMS预计,中国医药行业地位将不断提高,到2011年将上升至全球第3位。国内医药方面,从宏观层面而言,医改的深入以及政策层面的支持,都将使得国内医药市场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预期收入增长20%,利润增长25%)。从微观层面而言,企业一方面由于新版GMP改造、环保要求提升、能源和原材料涨价,运营成本正在逐渐加大;另一方面药品降价的压力又将降低企业的毛利率水平,而新药审批收紧造成企业缺乏新的增长点。另外,拥有渠道优势的商业龙头企业进入工业领域,将会对医药制造业(特别是普药生产商)造成较大冲击。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拥有‘护城河’的企业,才能在长期竞争中确立优势,分享医药市场增长的盛宴。从较长的时间段看,我们看好研发创新型企业。”李朝对本报如是表示。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