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遗产
导语:除了成堆的旧书和杂物,毕业还会留下什么?

经济观察报 王隽/文 又到一年毕业时。

6月20日,是许多大学的离校日,每年的这一天过后,整座宿舍楼都要请保洁公司来打扫,原来楼里的几位阿姨可干不了这么大的活。除了成堆的旧书和杂物,毕业还会留下什么?

恋爱“遗物”进博物馆

八九十年代的工作分配让恋人们手执一纸派遣证书在绿皮车厢前被迫分手,抱头痛哭的不在少数,信件往来几个月后,分手是大多数人的结局。当分配成了历史后,实际上也没有被迫分手这种苦情戏了。有趣的是,这像是某种心理暗示延续了下来,好像毕业是个节点,要结束的不只是大学的课业,还有大学的感情。

所以,“毕业那天就失恋”是2000年前后才出现的流行语。校园恋情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产生的“信物”或者礼物都更精神化,换句话说,物质性弱很多。

我所见的多数公司男女,分手后还都理智地面保存着对方送的电子产品或者是好牌子的手袋和衣服等物,失恋那几天的确很受伤,但清醒后谁都不会和几千块的手表、项链过不去。在大学里,礼物多半是费尽心思,一旦分手也就瞬间没什么实用价值了——男生写的歌灌在卡带里,歌词幼稚极了;手织的围巾、手套很难看,多半是戴不了的;就算是买来的衣服,学生时代的眼光也会让你担心同事们会觉得寒碜。

分手后,那所谓爱的见证立刻就成了垃圾,大约只有没死心的人才会把它们收进行李箱。我毕业时,宿舍走廊的垃圾桶一天的工夫就能被毛绒玩具堆满,听说男生那边每层楼也留下不少旧吉他。

总有地方可以收留这些“垃圾”。北京的宫业龙在鼓楼大街北京国际创意设计BICD里开了一间“爱情银行”,里头已经有60多件曾经的恋爱“信物”,一米高的玩具熊,装满纸条的铁罐子,茶杯垫,相框……这些东西都可以得到一个空间寄存,其中有不少就属于毕业生。“储存费用从每月10元至60元不等,除了寄存,我还提供倾诉服务,也就是听失恋的人吐苦水。”

爱情银行不少先例。分手博物馆在国外早已开了不止一两家,从克罗地亚到柏林,再到新加坡,分手博物馆的寄存业务已经步入常态,克罗地亚的店主是一对艺术家情侣,他们还将所有的分手遗物拿到世界各地做展,希望分享失恋的痛苦,来平复失恋者的心情。

求婚大作战

新新人类的做派总是花样多。同一栋宿舍楼里,有成群结队分手的,也有牵着手一起去租房子继续谈恋爱的,还有直接在毕业之时求婚的。

中国传媒大学的毕业生马骁的求婚视频《丫溪,嫁给他吧》在网站热播,没几天工夫就拿了暴风影音等视频网站的点击量第一,在微博上被无数不相识的“老人”们转载,老婆们纷纷@老公,以示不满:“在毕业这个充满压力的时刻,马骁同学还花了这么多心思求了个出其不意的婚,实在是值得广大男性同胞好好学习。”

马骁的确花了心思。有好事者替他数过,这部7分半钟的短片里一共出现劝马骁女友孙丫溪答应其求婚的“劝婚人士”达99人(包括27名足球队队友),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场景是在一间大教室里拍的,当时上课的学生人数无法统计,他们全部举手通过支持孙丫溪答应求婚——这算是片子里的大场面了。

这支短片的拍摄全过程,孙丫溪完全不知情,最后的公映是在东方先锋剧场,马骁买了8张话剧票,谎称是同学们富余了票让丫溪带着父母一起去看戏,“最后还有两张是给投影仪买的,要提前把它们藏好。”马骁同学为了这支短片共花费2000元,虽然钱不多,却是一份很重很重的毕业礼物。

像马骁一样在毕业前求婚的并不少见。同时期也有传媒大学另一个研究生的求婚视频在网络上热播,他是在电影院里向女友求婚的,也是感动无数网友。

其他学校的学生也许没有拍视频的专业优势,并不意味着“毕业求婚”是稀罕事儿。“毕婚族”这词从2009年开始就出现了,它不是偶然,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不论在经济上还是精神上,两个人的分担都好过一个人。就像两个男生都在视频里说,“我们坚信,在一起一切都会好起来。在2011年,我们毕业了,想有个家。”

“宠物”们怎么办?

离校日后,人去楼空。

分手的“遗物”可以进博物馆,进爱情银行,求婚的视频得好好珍藏。让宿舍管理员为难的是,那十几只猫猫狗狗要送到哪里去?还有那些半旧不新的杂物们,只能卖了废品吗?

在我们读书的时候,学校里就有几只流浪猫,后来每年都会多几只,到毕业时终于知道,它们也是毕业生的“遗物”之一。

“何止是猫和狗,今年还有兔子,还有乌龟,还有宠物老鼠,孩子们昨天走的,今儿我一开宿舍门,兔子还在里头吃草,笼子里的草都快吃完了,房间里臭烘烘的。”宿管员阿姨抱怨之余,还是担心这些曾经被主人们东躲西藏都要养下来的宠物们的命运。

除了这些,不管怎么处分、没收都仍然禁止不了的电器们,这会子也都老老实实的扔在宿舍里,这些电火锅、热得快甚至微波炉都是历经数次罚没“幸存”下来的。

每年,大学都要把毕业生们留在宿舍楼下停放区的自行车集体卖了废品——至少有1000辆。

现在大学都兴修新校区,光秃秃的新校区大树没几棵,面积却都很大,自行车几乎是必备的,偷车贼防不胜防,就连放在教学楼前有摄像头的区域里,还是会被偷走。所以学生们都学聪明了,谁也不买新车,车是越破越好,到了毕业时,这些骑了两三年的旧车几乎是卖不上价了。“我就是150块买的,骑了两年多,这会儿都快散架了,50都卖不到,不如就扔在这儿吧。”大多数的学生就把车都留在了学校车棚。1000辆这个数字太保守,大一些的综合类大学几乎要上万。

几十只猫猫狗狗,上百件电器,几千辆旧自行车……每年6月底,一座大学里的遗物,还有多少?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