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郝大秦/文 中海外、中铁建这两大国内基建巨头,分别在波兰和沙特陷入项目巨亏的泥潭。为什么央企如此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呢?一言以蔽之:好棋子不等于好棋手。
据两家公司内部人士讲,两家企业的问题都出在太急于进入海外市场、竞标太草率,不仔细考虑国外的材料、人工成本和操作环境,盲目靠低价抢标,真中标了才发现做不下来,却又要不回来加价或补偿。说到底,就是抱着在国内做工程的思维在国外做事。
在国内做工程的思维到底是什么?那就是躺在全国一盘棋的怀抱里舒舒服服地做一颗棋子。这些基建央企的项目大多是上了各级规划的重点工程,能否在某个时点上“献礼”关系着上上下下的面子与前程。于是征地、拆迁、资金、人力各方各面都能得到全力保障,甚至劳保、环评都得靠边让路。据说国内高铁工程的钢铁、水泥供应商曾被告知以后能否使用铁路运货要看报价能否让铁道部满意。在这个环境里,合同出点什么问题就完全算不上什么事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得到如此无微不至照顾的央企很像我们举国体制下的专业运动员,什么事情都有人替你管了,只需要你比赛的时候能冲上去。问题是这么培养出来的人多半只会冲冲冲,要是冲字诀不管用,就只能干瞪眼了。我们的锦标成绩常常在自家的全运会上大跃进,但却不太经得起国际赛事的检验,甚至还有运动员高悬免战牌避检避赛,这就是回报。
李娜的成绩告诉我们让运动员把自己的事情管起来不是坏事,正是金花们的单飞让中国网球在世界上也值得一提了。以中国人的智慧与进取心,如果央企们能从棋子转身为棋手,海外巨亏这种事情就根本不会上演。但这需要他们在国内就能“享受”到当棋手的感觉,要是在国内永远只管冲冲冲,别的事情都自有人为其料理、买单,出去更改不了毛病。
从这点来讲,刚刚发布的《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似乎亲疏内外有别的味道还是太重。何妨让央企在国内就坐到棋手的位子上,和别人一起练练作为市场主体必备的基本功呢?
(作者系北京双高志远管理咨询公司 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