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区域新闻 > 焦点 >
陕西煤改新模式:国可进民不退
2011-07-14 08:53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张延龙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与山西煤改不同的是,陕西大量中小民营煤炭企业得以抱团通过共同参股实现整合,此外外界所担忧的央企、大型国企强行收编中小煤矿情景并未出现。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延龙 继山西、河南之后,煤炭大省陕西煤改启动4个月有余,至今已完成第一步——从522家煤矿企业减少到120家以内。

本报获悉,这一阶段性任务已在6月底完成,陕西省政府即将对整合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确定下一步的整合目标——按照陕西省政府的计划,在三年之内还将对煤炭企业进行进一步整合,以扩大企业规模,其目标是打造若干年产量亿吨级别、千万吨级煤炭企业。

而与山西煤改不同的是,由于陕西此次煤炭资源整合基本由下而上推动,并未大幅调整现有利益格局,因此亦显得波澜不惊——大量中小民营煤炭企业得以抱团通过共同参股实现整合,此前外界所担忧的央企、大型国企强行收编中小煤矿情景并未出现。

整合溯源:放权,不搞一刀切

作为山西、内蒙古之后的第三个煤炭大省,陕西2010年煤炭产量3.55亿吨,在此前,当地煤矿整合工作已推进多年,但直至今年年初,大规模煤改才正式启动。

据悉,陕西进行煤矿整合的规模、结构的目标是:形成两个年产亿吨、5个年产千万吨的大型煤矿企业集团,产量占到全省总产量的60%以上;年产120万吨以上大型矿井产量占到全省总产量的70%以上。

今年1月17日,陕西两会期间,陕西省省长赵正永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正式提出,今年上半年,陕西省将实施新一轮煤矿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6月底前将全省煤矿企业从522家减少到120家。“这是一项刚性任务,没有回旋余地。”一位陕西省官员说,他回忆说,赵正永在参加煤炭整顿工作会时的态度很坚决——“下决心关闭一批小煤矿,宁肯降低一些煤炭工业发展速度,而且从长远看,整合资源、关闭小矿,并不会减少市县的财政收入”。

在形成的方案中,对于整合规模标准并未采取“一刀切”式做法,其原因是,由于当地煤矿资源分布、开采情况不一,尽管大量煤矿集中于陕北,但在陕南、关中地区,亦分布有不少数量的中小煤矿,“如果按照统一高标准,大量关中、陕南地区中小规模煤矿将面临关停,陕西的交通运输能力相对薄弱,缺乏大规模水运能力,这会让当地的火电行业陷入供给困境。”一位接近陕西省决策层人士对本报说。“陕西各地的资源禀赋不同,所以在整合规模上不能搞一刀切。陕西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陕北和渭北地区,而陕南的煤炭资源条件较差,零星分布。‘石煤’的发热量很低,因此我们就要求根据实际开采,以满足当地群众的生活需要为原则。”时任省煤炭工业局局长的王双明此前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称。

陕西最终确定了“稳定渭北、积极建设彬长、重点开发陕北”的富有弹性的整合开发战略,比如说,对于地处陕北的榆林市采取的标准是企业年产量原则上不低于300万吨,据悉,对于关中一些城市的整合标准则要低于这个数字。

而对于整合步骤,当地官员说,陕西省政府并未圈定国有整合主体,而是充分放权,与地市签订目标责任书,“目标责任书涉及整合数量和规模,至于其具体方案,由谁整合、如何整合,则由市县根据当地情况形成方案报批。”

比如说,产煤大市榆林此阶段的整合数量被确定为50家,而其下属第一产煤大县神木县整合数量则为22家。据称,在此过程中,市县政府是完成整合目标的第一责任人,陕西省政府要求,所有关闭取缔的煤矿,都要立即吊销证照,断电断水,恢复地貌,确保关闭彻底,不留后患,并定期进行巡查复查。

股份合并,混合所有

对于煤改的难度,陕西省已有充分预估,赵正永在煤矿整顿会议上曾称,“煤矿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是一项政策性很强、难度很大、涉及面很广的工作”,而其难度,则主要来自于如何妥善进行利益调整。

但是,不同于山西的“国进民退式煤改”,陕西省决策层认为,“在整个发展当中不可避免涉及到一些利益问题,要进行规范和调整,总的原则是向基层倾斜、向群众倾斜。”“基本上都是自发进行的。”一位神木县煤矿业主说,“我们也明白自己的处境,如果不上规模就要面临断电停产,所以很早就开始准备了,一些关系好的朋友、或者邻近的矿联合起来,组建一个大规模的企业,来达到政府的这个规模要求。”

而在榆林的另一个产煤大县府谷,煤矿大多为民营或者乡镇、村集体所有,国有煤矿数量寥寥,大量村民是这些煤矿的实质股东,据称,这些煤矿的整合亦基本采用了股份合并方式,村民依然是整合形成的新企业股东,照旧每年获得分红。

据上述神木县煤矿业主说,当地的煤矿整合基本上都采取了这种联合合并方式,很少有煤矿产权或股权的转让,这也意味着,这种民间自发的整合行动并未出现对现有利益格局的大幅调整。

甚至于,不只民营企业、集体企业之间在通过这种方式整合,陕西省的省属国企陕煤集团在此过程中参与整合若干民营煤炭企业,亦是通过此方式实现,这被当地形象地称作“八宝饭式的混合所有制”。

当地混合所有制的实践始于早年一些煤化工项目的探索。2007年,陕煤集团与神木北元化工合作共同投资80亿元建设100万吨/年聚氯乙烯项目,开创了当地民企联合大型国企合作建设煤、盐化工项目的先河。此后,这种方式不仅为市场所接受,亦受到榆林市、陕西省重要领导的肯定,因此在此次煤改中被进一步推广,据称,陕煤集团在榆林参与整合煤矿,基本以陕煤集团与民营业主共同持有子公司股权来实现。

榆林市的官员认为,民营企业有做大做强的需求和压力,这跟国企的发展规模诉求存在契合点,而“真正的合作,一定是建立在共赢基础之上的,唯有通过合作才能使双方利益最大化”。

利益调整不仅存在于国企、民企之间,亦是央企与地方利益博弈已久的问题。但据称,央企在此整合过程中,基本一无所获,“没有听说哪个煤矿被神华和别的企业收购或者兼并了。”上述神木县煤矿业主说。

对于这些资源城市来说,央企尽管坐拥大量资源储量,但对当地税收等方面贡献却不成比例,这也导致了地方政府在态度上更易向民营企业和本地国企倾斜。据悉,神木县政府也曾试图与神华等央企商讨有关属地纳税、解决就业和地方国企、民企参股项目等课题,并在属地纳税等问题上取得共识,但涉及“混合所有制”等问题,并未取得实质进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