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索金融创新? 沪深“争上”保险交易所

肖君秀2011-08-06 09:27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肖君秀 在上海年初高调宣布筹建保险交易所并上报方案之后,深圳7月末也透露拟建保险交易所,并称方案已上报保监会。另外,四川省也谋划在成都建保险交易所,北京已经成立保险交易所。但是,在上海和深圳看来,真正的对手只是彼此之间。

在上报建立保险交易所方案时,深圳、上海两地政府都表现了相当的重视,均由市政府出面联合当地保监局进行方案主导和上报事宜。

但是,保险交易所在世界上还没有成功案例可以复制。深圳和上海虽然有了初浅的设想,但是最终具体如何经营、如何控制风险都还未有详细的方案和提及。

暗中较量

上海虽被国家定位“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地位,深圳市领导在公开场合也谦虚地表示,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在全国最具综合优势,深圳宜定位于区域金融中心。但是,两地在金融中心布局上的竞争从来就没有停止,此次又在建立“保险交易所”上短兵相接。

7月27日,深圳保监局宣布已协助深圳市政府向中国保监会提交了成立“深圳保险交易所”的请求,同时争取在深圳开展商业养老保险递延税试点。

据深圳保监局人士透露,深圳上报保险交易所方案时间不是很长,至于项目最终的运作、交易都还未有详尽的、成形的、完整的定论,“主要是因为保险交易所需创新精神与深圳在保险方面的创新能力相契合,深圳作为全国首个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是一个在金融上创新的城市,有创新的想法和能力。”除了创新的软实力,其认为深圳的前海开发区带来了良好的预期,深圳保监局提出在前海设深圳保险交易所、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以及降低香港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准入条件。深圳浅海被形象地称为特区中的“特区”,拟将法律、会计、管理等与国际运作接轨,为国内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进行先行先试。

对于深圳提出也建保险交易所,上述上海保监局人士认为这只是深圳自己的想法,而在上海建保险交易所是国家规划,“并非上海想建就建的”。

同一天,上海在公布“两个中心”建设重点任务中提到,将“加快筹建保险交易所”被列入五大重点工作这一,将“加快配合保监会,建立保险交易所推进工作小组,积极推动保险交易所建设”。目前,上海建立保险交易所的方案已获保监会通过,并上报至国务院,等待最后的审批。

那么,在全国是否可以成立两个保险交易所呢?深圳保监局人士认为,从理论上来说,深圳、上海建立两个保险交易所应该是可以的,因为这是一个交易市场,“但是从金融创新比较谨慎的角度来看,是不是短期内可以批两个?可能性应该不大。”

目前,四川省政府方面也在打算在成都成立保险交易所,以打造西部金融中心的地位,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深圳和上海都认为真正的对手并非成都,而是势均力敌的彼此双方。另外,北京市政府已于2009年末通过工商局批准抢建了保险交易所,不过未经保监会审批目前打的是“保险产品超市”的概念,所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交易所的概念。而现在,深圳、上海为完善各自城市的金融体系,正在拼抢另一块金融交易的“牌照”。

经营挑战

保险交易所在世界上还是一个新事物,没有成功的样板可以复制和模仿,纽约保险交易所经营不到7年因业务太少已关门,英国伦敦的“劳合社”虽然有保险交易所的某些属性,但偏向协会性质,在交易上不够“纯粹”。深圳和上海虽然纷纷抢建,但是对于最终在经营中具体的运作和产品如何设计,都还没有完整的、成形的规划。

上海有关人士对记者称,“现在首先是先批下来,最终如何经营还是下一步的事。”参与深圳方案的相关人士也称,“先把这个东西办下来,然后再尽量去争取其他经营优惠政策。”

两地对于保险交易方向的看法大同小异,上述深圳保监局人士表示,保险交易所主要是开展再保险业务交易以使风险再转移,以及保险衍生产品交易等中间交易平台,交易主体是保险公司与其他机构之间进行的大宗交易,从而使保险资产“盘活”,进行风险分散处理。“上海保险交易所建设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复旦大学保险系主任徐文虎则如此描述,上海保险交易所初步设计为实体场内交易,与沪深证券交易所有一定的类似之处,初期将经营原保险和再保险的交易,交易主体是保险公司和其他企业的交易。

以此看来,深圳和上海都将保险交易所定位于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大宗交易,强调的是金融交易的属性,与北京保险交易所的“保险产品超市”概念完全不同。

在目前的环境下,对于保险交易所成立的迫切性,以及如何定位既有创新性经营盘活资产又能规避风险?在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看来,保险交易与股票交易完全不同,交易要维持下去市场要有足够的活跃度,“股票可以交易,是因为有N多个上市公司,有足够多的主体,从而使之在市场买卖,但中国的保险公司大的大,小的小,有那么多主体吗?保险产品能高抛低吸吗?”

对于纽约保险交易所尝试失败,以及中国开始摸索拟建保险交易所的定位和经营难题,郝演苏认为,“不是外国做不好的我们一定做不好,但要想清楚交易什么东西,我的直觉告诉我,很可能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