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区域新闻 > 焦点 >
陕西乍富
2011-08-08 07:14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张延龙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通过上半年各省份的经济数据对比,陕西成为最“黑”的一匹黑马。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59.7亿元,同比增长107.2%,速度位列全国第一。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延龙 “财政总收入要增长17%,地方财政总收入要增长18%”的年初拟定目标,如今看来已似是保守了。

通过上半年各省份的经济数据对比,陕西成为最“黑”的一匹黑马——不仅仅是因为其继续维持了13.7%这一远超全国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长速度,更因为其上半年翻番式的财政收入增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59.7亿元,同比增长107.2%,速度位列全国第一。远超第二名湖北的57.9%。

从此数字看,其地方财力已经超过了GDP位列全国第五的河南省,在中西部20省市中仅次于四川,甚至已经超过一些东部省份,比如福建。陕西省财政厅的官员解释说,上半年的增长最重要的原因是“两权”价款,即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入库。

强大的资源禀赋已经让“陕西速度”毋庸置疑,而接下来的陕西政府则考虑的是如何花钱?调节分配关系已是当务之急,财政成为重要手段,当地官员称,围绕新增财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陕西“十二五”期间各项工作“重中之重”。

从陕南、关中到陕北,在过去是从贫穷、富饶到暴富的过渡,亦是从山水秦岭、关中平原到极度缺水的高原沙漠的历程。如今,陕西省希望通过公共财政构建,改变这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双重“不均衡”。

最有“钱”途的政府

陕西省统计局副局长张晓光以“五快”总结陕西的“十二五”开局表现:包括GDP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等。上半年,陕西GDP增速13.7%,超出全国9.6%水平4.1个百分点。

而“五快”中,最快的则是财政收入。数据显示,上半年陕西财政总收入增速72.4%,超出全国31.2%水平一倍有余,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959.7亿元,以107.2%的增长速度,位列全国第一,令人瞠目。

这个数字一度令几乎所有人惊奇,陕西省统计局人士对记者说,“由于汇总了各单位数据,财税数据变化非常突然,尤其是6月份的变化,我们当时也专门与财政厅沟通,得知主要是非税收入的突然增长”。

结论仍然是资源的力量。陕北的能源明星城市榆林再度成为陕西十一市区中GDP和财政收入增长最快的城市。

一部分增收来自税收收入,而这其中,资源税最为显著。陕西省财政厅官员说,“今年以来,货币政策日趋收紧,物价指数持续上扬,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在这种背景下,陕西省研究制定了一些税收减免政策,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因此增值税、营业税增长并不显著;但由于资源税改革,上半年当地资源税增长105.25%,帮助陕西税收同比增长39.33%。

更重要的增收则来自于跨越式增长的非税收入。陕西省统计局未公布非税收入的增速,不过记者按照其收税增速数字推算,今年上半年陕西非税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0%。陕西省财政厅提供的数据则进一步证实,上半年非税收费增长3.24倍。“最重要的原因是两权价款等专项收入的清收入库。”陕西省财政厅官员说。数据显示,上半年陕西专项收入超过375.5亿元。

在外界看来,非税收入增速过快、比重过高并不让人乐观,这往往意味着过高的行政收费、罚没收入,7月21日,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曾对此向陕西省财政厅专题问询,当时,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张克中询问“十一五”期间陕西省非税收入比重上升的原因,显示了对“收入质量”的担忧。

陕西省财政厅厅长刘小燕当时解释,“变化是合理的、积极的,主要是非税收入结构发生了变化”——在过去,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是非税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两权价款、矿产资源补偿费、水资源费所占比重极低;而眼下,两权价款、矿产资源补偿费、水资源费等收入快速上升,提升了非税收入总量。

这部分收入在6月份结算入库,财政部国库司分析称,6月份地方本级收入普遍增幅较高,“主要是按规定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及部分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收入等一次性入库带动非税收入大幅增长。”

不过,即便扣除6月份的因素,今年前5个月,陕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也以61.4%的增速位列全国第一。

公共财政

富裕起来的陕西省政府正在学习怎样更好地“花钱”,用陕西省省长赵正永的话说,“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今后五年我们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公共财政来提供支撑和保障。”

今年年初,陕西省提出将省级新增财力的80%要用于民生,当时陕西省省长赵正永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承诺,“今后五年财政增收部分主要用于民生,做到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相适应。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两年实现城乡全覆盖,并建立保障标准逐年提高以及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与物价上涨挂钩机制。”

事实上,对于一些地方而言,政府强推民生工程对于形势几乎已迫在眉睫,否则,愈来愈大的社会贫富差距将成为许多问题的导火索。一位榆林市官员说,“其实民间还是有许多矛盾的,包括在煤老板与村民之间,央企与地方之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是一个现实。”

从2009年开始,包括神木县、府谷县等一些地方开始自发进行一些民生领域的尝试,神木的“全民免费医疗”曾在全国名噪一时。但地方主政官员很快发现,这些实验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总的说起来,民生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地方,社会治理状态就比较好,没有那么多矛盾,相对更‘和谐’一些。”

“外界看起来,煤老板赚钱太容易了,很难不让人眼红,这种情况下政府如果做不好民生保障,职能缺位,矛盾激化是必然的事情。”上述榆林市官员说。他说,陕西省市很快注意到了“做”与“不做”的区别,希望将神木、府谷等一些地方的民生改革实验进一步推广。

公平服务改变不均衡现实

从上半年的政府支出看,陕西的各项民生支出开始显露惊人增幅: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4倍,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1.1倍,医疗卫生支出增长96.1%,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64.0%,科学技术支出增长61.4%,教育支出增长49.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42.4%。

以保障房为例,上半年陕西2011年的保障房建设项目已经全部开工,并在中央下达的任务之外增加了若干项目,使得陕西上半年保障房开工率达到了105.4%,排名全国第一。

“按照以往的常规安排,每年投入10多亿元,到2020年也不一定能完成。”赵正永说。“十二五”期间陕西全省要解决210万户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必须采取“超常规”的做法。

陕西一系列历史性的重大民生工程,亦将在今年启动,包括陕南移民搬迁计划、渭河综合治理、引汉济渭工程、东庄水库等。这些计划投资均在数百亿乃至上千亿规模,将极大改善当地的自然环境、贫困山区农民的生活条件。

记者获悉,被称作陕西省内“小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汉济渭项目,最近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该项目计划从地处陕西南部的汉江取水,经秦岭隧道向北调入渭河,预计工程全面完工后年调水量15亿立方米左右。

该计划陕西省已筹划多年。是当地“十二五”期间最重要的工程,此前当地官员曾要求称,作为陕西具有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的项目,“工程不能被动地等待批复,而是要单方面尽早进行开工准备”。

项目最基本的现实意义是对渭河的改善治理。“渭河污染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生态水,上游几乎没有水下来,几乎都截完了,可以说,严重的时候,河道里全都是污水,陕西流域排放什么水,渭河里就是什么水质!”一位陕西省水利厅官员此前对记者说,“所以有一段时间,渭河被称为关中下水道。”言外之意,要根治渭河,除对沿线污染进行整治外,陕西必须为渭河寻找新的水源,用新的生态水来为渭河“输血”。

其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不仅在于向关中地区补充水源,“引汉济渭对于陕西具有系统性意义,一方面缺乏活水水源的渭河将得以补充水源,冲刷下游河道;另一方面,长久受水资源困扰的陕北地区也将得以置换更多的黄河用水指标。”他说,通过对水这种最基本自然资源的调配,陕西的整体产业布局也将进一步得到优化。

“不均衡是陕西的现实,”前述当地学者说,“包括资源经济带来的贫富不均、地域发展水平不均,从自然条件看,也包括水资源分配不均。如今陕西省政府有了相对充足的财力来改变这些现实,从职能上,也正回归政府本位。”

赵正永在后来一次财政工作会议上说,从实际情况看已经超过了这个比例,“这不是权宜之计,而要长期坚持下去。市、县必须统一思想,把民生资金列入中长期公共预算并逐步增加基数,宁可少干一些其他事情。”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