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拆当头,更须彰显民众权利
导语:通过公民权利来对抗滥用的公权,才可能有效和及时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不是求助于事后的问责。

经济观察网 杨涛/文 记者从监察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务院纠风办等四部门获悉,四部门会同有关省、区纪检监察机关和纠风部门对今年上半年发生的11起强制拆迁致人伤亡案件进行了调查处理,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和行政问责57人,其中副省级1人,市厅级4人,县处级20人,乡科级及以下32人。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处理31人。其中,在长春暴力强拆致1人死亡事件中,有关部门不但对一大批官员问责,监察部还责令长春市市长向全市人民公开道歉。(《济南日报》9月26日)

这次国家四部委对于强拆的“问责”力度之大,处理干部之多,是前所未有的,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实施后,人们对于这部《条例》抱有非常大的期望,但是,现实却是强制拆迁甚至是血拆仍然不止。这不但严重影响到了国家法律的严肃性,影响了社会稳定和损害民众利益,如果不通过严厉的行政问责,是无法对民众作出交待的。

但是,如此严厉的问责,能否遏制血拆的势头,我只能表示谨慎的乐观。事实上,去年以来,国务院有关部门连发“十道金牌”,严禁强拆,但是,各地强拆势头并不见减少,乃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出现十一起典型的血拆事件。究其原因,就在于,虽然有禁令在上头,但比起发展地方经济的政绩而言,他们宁愿冒风险也要强行推进拆迁。而且,从另外一个方面讲,严厉的问责也无法有效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因为,问责往往是事后的,而公民的房屋已经被强拆了,权益损失无法挽回。

所以,在国家有关部委严厉问责之下,要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还须更多地保障公民合法权利,通过公民权利来对抗滥用的公权,才可能有效和及时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不是求助于事后的问责。

比如,通过制定制度,让人民能选举出真正代表本地民意的代表,通过代表对那些强拆的官员进行问责。事实上,来自上级的问责,不仅仅是事后的,而且是针对个案的,但是,代表对于官员的问责,则可以是事前的而且是针对一类事件。因为,民众可以通过对官员的行政方针、行政措施,可以针对他一系列的强拆事件,来看出其是否依法行政,是否符合行政的基本素质。如此,就能避免官员在血拆后才问责,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当前,关键的问题是要激活民众问责任代表、代表问责官员的程序,让这些休眠的条款苏醒过来。

又如,现在的相关法律和法规规定了,政府要强拆,须申请法院执行的程序,但并没有规定公民遭遇到强拆时,如何求助于政府和司法机构的事情。现实中,民众遭遇到强拆只能求助于警察,而警察往往与开发商穿同一条裤子,甚至警察本身就参与了强拆。因此,有必要规定,公民遭遇到强拆时求助司法的程序,司法机关有义务在第一时间来制止强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再如,如今在强拆中,往往强拆一方理直理直气壮,被强拆的公民反而似乎没有道理。事实上,公民的房屋,只要是符合法律规定,就是公民私有财产,就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对于公民私有财产的非法损害,公民就拥有保护私有财产的权利,包括正当防卫的权利。所以,法院也应当认真审查在强拆中发生的伤害案件,区分那些是故意伤害,那些是正当防卫,要支持和保障公民合法捍卫私有财产的权利,如此才能震慑那些野蛮拆迁者。

只有上级权力的问责与彰显公民权利结合起来,我们才有希望血拆的事件越来越少!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