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才兼备的领袖还能再出现吗?
导语:在土光敏夫看来,一个追求金钱和享受的人是不能担任要职的,更不要说是公职了。土光敏夫坚决反对那种德才分离的说法,他认为德和才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没有德的人绝对不是什么才

俞天任/文

日本电视台有一个节目叫做“一万日元过日子”,内容是找一个人给他一万日元让他过一个月。在日本街头买一罐饮料都要100日元以上,可见靠这些钱过一个月是十分十分困难的。如果两个人一个月的生活费是三万元呢?当然不像一个人一个月一万日元那么“十分十分困难”,但也是相当困难的。

日本的物价这二十几年来一直在下跌,现在的三万日元比二三十年前的三万日元要值钱多了,三十年前一个月三万日元的生活费真的很不可思议,特别是如果这个人还是曾经当过日本五大重工企业之一的石川岛播磨重工(IHI)和东芝的社长、董事长,后来又当过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这个日本最大的资本家协会会长的土光敏夫呢?

1982年7月23日,NHK电视台为了配合中曾根政权的“行政改革”推出了一个名为《85岁的执念,行改之颜土光敏夫》的电视特集,这个节目最后的镜头是土光敏夫和他老伴在昏暗的灯光下在厨房里的一张小桌子旁吃晚饭,土光敏夫在专心对付一条小咸鱼干,而土光太太则在很认真地喝着一碗酱汤。

行政改革中担任土光敏夫副手的伊藤忠商事原董事长濑岛龙三回忆说:“后来无论我们走到哪儿,都有妇女们提着咸鱼干来送给我们,真令人感动。”而中曾根康弘的行政改革也正因为是这么两位“清贫”的人在领头干才能进行下去。人们认为根本就不可能的国有铁路、电电公社和专卖公社的民营化被这两个人弄成了,三个只管赔钱的大国企变成了现在的JR、NTT和JT。

土光的招牌就是“清贫”,在当时的财界人中,土光家是唯一没有用佣人的,不但如此,他们家吃的蔬菜全是自己院子里生产的,家里所有的修修补补工作都由曾经是工程师的土光来做。更古怪的是,到了1972年土光敏夫家居然没有彩电、冰箱,当然也没有空调了,后来东芝的工人们听说了之后非常愤怒:“我们是生产家电的企业,社长家却没有家电,我们还能卖给谁?”,于是东芝深谷工厂的工人们集体凑钱把他们工厂生产的第100万台彩电作为纪念品买了下来送给土光敏夫,土光这才知道“民意不可违”,于是买齐了冰箱空调什么的其他家电产品。

其实作为东芝公司的董事长,年收七千万日元的他不可能会贫穷,但是土光就是没钱。原来他母亲留下来了一个名为“橘学苑”的中学,他的收入几乎全部填进了那所学校。他的哲学是“教育不是买卖,不能挣钱”,只要他自己还能往里贴钱就不肯提高收费标准。

重新发现土光敏夫

那么是不是可以把土光敏夫看成一个越有钱越小气的守财奴或者吝啬鬼呢?只要看看为什么在他去世33年之后怎么又成了人们关注的对象就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了。这次的东日本大地震之后,有一家工厂以异乎寻常的速度恢复了生产,这就是IHI的福岛相马工厂,工厂的建筑物本身没有受到损伤,但所有的设备都动了位置,这家工厂是波音公司的航空引擎配套厂,不少产品是独此一家的,一停产波音公司也跟着停。他们产品对精度的要求相当高,所以全部机器设备都要重新调试精度。按照当初的估计,这家厂回复生产能力起码需要九个月到一年的时间,但实际上只花了两个月就全部恢复了生产能力。

如果去问这个工厂是如何能够做到那么快就恢复生产的话,那个厂的人会说:“这是土光会长出身的工厂,这个厂的所有做法都是土光社长在这里时制定的,所以在这么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厂里的所有雇员能够像一个人那样同进同退,这是IHI最强的地方”。

这个厂是朝鲜战争之后土光敏夫决定进军航空引擎领域而一手创立的工厂,这块地皮就是土光亲自找来的;这家工厂靠着土光敏夫找来的7名旧日本海军的技术人员,从零开始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众所周知,日本企业喜欢往国外人工费便宜的地方跑,现在即使在日本国内也是能用合同工临时工就绝不用正式工,目的是削减工资开销,因为合同工和临时工的工资低,而且企业方面需要负担的保险和年金费用也是天差地别。

在IHI的工厂里也有大量拿计时工资的妇女临时工,但是如果打听一下他们的工资会让人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了毛病,IHI的妇女临时工能拿到每小时1500日元(大约相当于125元人民币),这是其他企业的一倍,几乎等同了一般男子正式工的工资。这次大地震之后,这个工厂大部分雇员的住宅不是被地震毁坏就是被海啸卷走,和大多数有能力的日本公司一样,IHI出面统一帮雇员物色临时住房,但和其他日本企业不同的是,IHI的“雇员”概念,居然也包括计时的女子临时工。

这就是土光敏夫式经营的根本理念——“以人为本”。在他就任东芝公司社长后,发现在开董事会的时候有女工进来端茶倒水,他拍案而起:“难道东芝的女工是雇来倒水的?”从那以后东芝采用了自动咖啡机等来代替人工。

即使在日本高度经济成长时期,能做到这样的企业也不多。在广场协议之后因为日元急剧升值,日本企业都成了大款,使得日本企业的领导人热衷于做门面摆排场,一掷千金去采购什么名画来装点总部大厅。

日本的贫富差距在急速扩大,而东日本大地震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有人把这次的东日本大地震和江户幕府末期的黑船前来以及太平洋战争的战败相比,称为“第三次战败”,日本能否再像前两次一样重新复兴起来就成了日本人最关心的问题。

所以,工程师出身,日本第二次复兴的功臣之一的土光敏夫再度被人想起来是很正常的。2011年8月11日,文艺春秋出版了一本名为《清贫与复兴·土光敏夫的100句话》的书,作者是朝日电视台的出町让,这本书立即成为了畅销书,土光敏夫被重新发现了。

这本书从土光敏夫的著作和传媒的有关报道中选取了100段土光敏夫的语录,每段配上这段讲话的背景和讲话之后发生的变化和带来的影响。除了介绍土光敏夫的那些名言之外,还介绍了土光敏夫的生平事迹、信念哲学以及经营管理思想。

读完这本书就可以知道,土光敏夫之所以吸引着现在的日本人并不只是因为土光敏夫代表着日本人每时每刻都在怀念的那个黄金时代,更为重要的是在1988年去世的土光敏夫在去世前向日本人提出过很多问题,而日本人实际上除了土光敏夫们的功绩之外并没有注意到土光敏夫的那些遗言。

土光敏夫没有看到泡沫经济的破灭,可是他提出了警告。土光敏夫提出还不是泛泛的警告,是经过计算之后的结论。现在看土光敏夫的话,真不敢相信那是在三十几年前说的话,每一句说的都是现在日本社会的现实。年金问题、健康保险和少子化这三个当前日本社会最大的问题,三十年前土光敏夫就已经在开始关注了,土光敏夫调查了医疗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提出了改进的方法,而日本厚生省现在才开始三心二意推行的国民健康计划应该说是就是当年土光敏夫提出来的:预防才是最好的治疗。

土光敏夫的时代,日本的各种国债和地方债务总和只有100万亿日元左右,土光敏夫非常重视这笔债务,强调要尽快健全国家财政,指出容忍赤字预算的存在就会助长轻易举债的习惯,到最后债务恶性膨胀,甚至会导致国家的破产。这些话语当然被当时的日本人一笑置之,但是当日本重新想起了土光敏夫的时候,他们也发现了他们所担负的债务总额已经超过了1000万亿日元,而日本一年的GDP总额也就500万亿日元左右。

甚至连现在日本面临的最大难题,福岛核电站事故也能和土光敏夫找到关系。土光敏夫担任过IHI和东芝这两个重工企业的社长和董事长,又担任过号称“经济总理”的经团联会长,和日本的核电站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土光从一开始并不反对核电站,但反对简单地从进口美国核电站机组设备,土光主张核电站的设备连“每一个螺丝都必须是日本制造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核电站的安全。事实上这次福岛核电站事故的一个原因就是日本的运行人员并没有完全了解福岛核电站美国机组,从而在事故的判断和处理上一错再错,最后无法收拾。

“政治音痴”土光敏夫

实际上土光敏夫在就任经团联会长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阻力,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土光敏夫不是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而只是毕业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也就是现在的东京工业大学,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土光敏夫是一位纯粹的工程师,很不善于和政治家,官僚们交往,被人讽刺为“政治音痴”。

可是土光敏夫这个政治音痴当上了经团联会长之后,不但没有想法子去纠正自己的这个不足,反而以此为荣,要求财界人物全部应该成为政治音痴,停止政商勾结,官商勾结。经团联一直是很露骨地收集资金作为政治献金交给自民党,这个做法是在他任会长的时候顶着各方面的压力而废除的。土光敏夫从作家立花隆刚开始在杂志上连载文章揭露田中角荣的金权政治的时候就直接和田中角荣联系,逼迫田中角荣辞职。

在土光敏夫看来,一个追求金钱和享受的人是不能担任要职的,更不要说是公职了。土光敏夫坚决反对那种德才分离的说法,他认为德和才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没有德的人绝对不是什么才,所以他坚决要求田中角荣立即辞职。

从IHI董事长的位子上退休下来的土光敏夫本来是想到巴西去度过余生的,但是曾经担任过东芝社长、董事长和经团联会长的石坂泰三找到他,恳请他去拯救已经陷入经营危机的东芝公司,于是土光敏夫在1965年以69岁的高龄出任东芝社长,后来又担任董事长,在他任上解决了东芝的经营危机。所以有两大先天性不足的他才能出任经团联会长,成为君临一方的“财界总理”,至于以后在实行行政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功更是为世人所称道。

土光敏夫的为人以及才能可能是凤毛麟角,但是当时的企业经营者们无论如何和土光敏夫相差得并不多,像这样的传说还能够找得出来一些的,但现在可以说是绝对找不到了。这二十年来日本的所谓风云人物都和丑闻有着不解之缘。

出町让的结论是,日本能不能从“第三次战败”中重新复兴,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出现像土光敏夫那样德才兼备的领袖。

 

相关文章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