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文具:潮商之道
导语:20年前,当业内企业还在做简单性制造和为国外品牌做代工时,齐心文具已经完成了品牌建设。这家从深圳走出来的潮商企业,证明,品牌不是一次性砸钱砸出来的。

      本刊记者 杨萍/文  李琦 / 摄 走进齐心文具董事长陈钦鹏的办公室,有两样东西最引人注目,一是办公桌前立着一尊弥勒佛,二是办公桌后悬着一幅大字——品牌信念。陈钦鹏对做品牌颇有心得,齐心文具成为国内文具业的龙头,也得益于这四个字。

 

陈钦鹏,是典型的潮汕人,自古潮商就被称为“东方犹太人”,有勤俭拼搏的性格。潮汕人爱行闯天下,陈钦鹏出来闯天下时,年仅17岁。

为何出道如此之早?陈钦鹏憨厚地笑道:“因为跟老师打架,被开除了。”虽然记者很难将温文尔雅的他与如此“胆大包天”的事联系起来,但神奇的命运之手一挥,陈钦鹏就在那年开启了创业之路。

第一桶金的秘密

来到深圳后,陈钦鹏先做的是小百货推销。五金、文具、化妆品、内衣,什么都做。起初很长一段时间拿不到订单,推销文胸时,柜台营业员说:“小陈,你过来试一下,看戴起来是不是合适?”陈钦鹏硬着头皮照做,即便如此,还是拿不到订单。

艰辛经历多了,陈钦鹏逐渐摸着道儿了,之后,情况大为好转。当时,他和对手竞争,同时给深圳天虹商场等大型商超供货,一段时间后,对手纷纷败下阵来,谁都不知道这小子用了什么绝招。

陈钦鹏眯起眼笑了,慢条斯理地说:“实际上,是我把服务做到了前面,而且做到位。”

原来,陈钦鹏选在晚上运货,一个人摸黑,从老家把一车货拉到深圳。第二天一早,等商场一开门,他主动把货一箱箱搬到仓库。然后还把货摆上柜台,分类整理好。最后再仔细检查一遍,毛巾还缺什么颜色,内衣还差什么型号……一切都不用营业员动手。做完这些,已到中午时分。吃完饭稍做休息,他又提着水果和零食,跟营业员们“沟通感情”,问问还需补什么货。

等到其他供应商把货运来时,陈钦鹏早已把订单拿到手了。从1987年到1990年,靠推销百货陈钦鹏赚了200多万元,这是他走出校门后的第一桶金。

到现在,他给业务员培训时还经常说:“你要让客户感动,就要通过一些细节服务。比如,拿个毛巾,帮他擦一下脏的文具,帮他找出坏的文具。这些不起眼的小细节,人家都会看到眼里,他需要什么货,就会优先考虑你。”

500万港币的商标

在做百货推销时,陈钦鹏做了台湾鹰牌文件夹的全国总代理,在此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国内市场巨大,后来索性与人合资建厂,专门生产文件夹。这为他日后成为中国文件夹大王埋下了伏笔。

陈钦鹏是国内文具行业最早做品牌的人。

1991年,从生产文件夹开始,他就给产品命名为“齐心”。1993年,陈注册公司,开始以“齐心”品牌进行推广,并迅速在国内各城市注册商标保护。两年后,又开始在海外注册商标保护。与此同时,公司还大量申请专利保护。这期间,据说陈花了很多钱,但这并不算什么,大手笔还在后面。

要说陈钦鹏“胆大包天”,一点不夸张,在品牌设计上,他曾做过一件很疯狂的事。

1997年,在公司年营收不足亿元的情况下,陈钦鹏居然拿出500万港币,邀请享誉世界的香港设计大师靳埭强做VI设计。这一行为让他备受非议。很多人说风险太大,他一定是疯了!还有人说他是钱多烧的。最后,连自己的老母亲也出面数落儿子:“抓紧些,能赚就赚,你还想做到留胡子啊!”

花这么多钱,就为做个设计,老人家当然不懂。但陈钦鹏一直很坚持。随后,陈钦鹏又花费150万人民币,请日本优秀设计师做品牌设计。

对此行为,他的解读是:“中国跟国际接轨,意味着也要参与全球化的竞争,齐心文具是中高档定位,品牌设计必须国际化。我想让齐心成为国际化公司,成为像可口可乐一样的百年企业。”

截至目前,齐心在海内外商标保护、专利保护、品牌设计和推广上,已累计花费2000万元人民币。当年,大多数文具企业还在做一般性制造和为国外品牌做代工时,齐心文具已经完成了自身的品牌建设。

如今,有些企业想一次性砸钱做广告,把品牌做起来,却往往收效甚微,而且成本也高得离谱。“其实,做品牌不仅仅是投广告,还有产品发展的能力,从客户、消费者、经销商,到政府、银行等,都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说完,陈钦鹏话锋一转,指着那个曾轰动一时的商标说,“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再看我们的设计,还是很国际化,这就是大手笔。”此时此刻,他为当年的决定和坚持感到庆幸。

深度分销

在品牌建设过程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夏燎原,原乐百氏销售经理。加盟齐心后,他提出了“深度分销”思路,自此,齐心开始建标准店。十几年前,建标准店是很稀罕的事。统一形象,统一视觉,街道上齐心的招牌随处可见。连文具店门口,货架上,也开始出现齐心的广告。这种店内广告推广方法,齐心是第一家使用的。后来,这种方法被冠以更光鲜的名词——“品牌的终端分销”。

正当同行纷纷效仿之际,齐心已经开始了对零售终端的管理。在全国发达省会城市设办事处,定期上门拜访经销商,协助他们进行下游零售网络的开发。定期召开产品推广会,对零售文具店进行培训、管理:品类的上柜率,理货,店内推广,每平方米的效益怎么产出等,这些理念在当时相当超前。

为激励经销商销售,齐心还设计了不同梯度的奖项,如产品陈列奖、品类上柜率奖、营销奖等,每个奖励均有一套成熟的执行方案。依靠这种深度分销方法,配合品牌推广,十多年时间,齐心打造了覆盖全国的办公用品销售平台,40多家分公司及办事处遍布全国主要城市。

借助品牌优势,齐心在国内已编织起连锁店和直销大客户等营销渠道。目前,渠道不断升级,齐心又推出了“商圈代理制”,以商圈为单位,协助此范围的文具店做推广。

至此,齐心由最初的文件夹生产厂商,发展为多品类品牌制造商、综合类品牌制造商,产品涵盖办公设备、办公文具、学生用品等11大类1000多个单品。

陈钦鹏说,齐心已经整合了上下游资源,进入“集成供应模式”阶段。据说陈钦鹏是受到了美国史泰博公司的启发,史泰博是全球知名办公用品公司,提出了“我们让办公采购更简单”的经营理念。

当年陈钦鹏推销百货时,捕捉到了营业员搬运货物和理货的需求,现在,他再次捕捉到了企业用户的采购需求。“如果一个企业单独设立采购部门采购办公文具,会耗费大量时间选择文具,还要逐项进行价格谈判,从经济效益上看是不可取的。因此,企业需要一个既有品牌优势,又能按照要求,提供统一的产品形象,以彰显企业文化。”齐心再次转型为集成供应商,为用户提供一站式采购服务。

兄弟连

文具行业,是典型的小产品,大市场。资料显示,我国文具的市场容量目前已经突破1,000 亿元,近几年的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0%左右。与这一数据相对应的是,全国共有8,000 多家文具生产企业,年销售额低于1,000 万元的占九成,这九成企业中,竞争大多集中在低端产品。而另一端,终端消费者和渠道对集成供应的需要越来越高。

在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罗飞看来,齐心文具是符合“微笑曲线理论”的企业。一方面是极强的品牌优势,另一方面是渠道控制者,并利用渠道做好服务,齐心牢牢把握住了微笑曲线的两端。

2007年,这位谙熟商业理论的投资人,听说齐心打算上市,就千方百计与之接触。当时,很多投资人已经赶在他前面找到陈钦鹏,其中有一家更知名更有实力的投资机构,几乎与齐心签约了。节骨眼上,陈母生病住院,那家医院恰好有个医生是罗飞的好友。接下来的事不难想象,陈母受到了很好的照顾。当年4月18日,松禾资本投资齐心2.5千万人民币。两年后,齐心上市。

其实,对投资人来讲,最怕投家族企业,因为家族企业最容易出事。前段时间的真功夫内乱,土豆网、赶集网高管婚变等风波,都说明了这一点。而齐心文具,是典型的家族企业,陈钦鹏的4个兄弟都在公司任职。

对此,罗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齐心在2000年已改制成股份公司,1999年就引进了一批职业经理人,虽有4兄弟在公司,但这些兄弟与职业经理人,已经形成一个兄弟连。”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