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周艾韫 美国参议院12日凌晨就《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以下简称《法案》)进行表决。中国于表决前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人民币兑换美元中间价再创新高,导致沽压严重,市场估计是由于部分内地进口商趁机兑换外币支付账目,令11日人民币大幅低收。
本周一国庆长假后复市,人民币兑换美元即创新高,收报6.35元,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1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为6.3483元,不止创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后的新高,更是接近17年来的最高水平。
进口商趁机兑换外币
业内分析师认为,中央希望告诉市场,当局无意让人民币汇率贬值。当市场以为人民币上升动力强劲之际,人民币兑美元立即回软,业内市场人士指出,内地进口商趁机人民币走高,兑换外币支付于供应商,导致11日人民币突然沽压严重。从进口商的角度,人民币升值幅度越大,其兑换外币支付的成本越低。
据汤森路透的数字,人民币远期不交收合约一年期的折让为340点,反映市场预期12月后每美元兑人民币将升值至6.3410元水平。可见,市场对人民币汇率长远持续上升仍然乐观。
澳盛银行中国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表示,“预期全年人民币升值约5.5%即年底约上升至每美元6.28至6.30元人民币,今年至今人民币累计升值已接近4%,目前会维持这个预测。”
2005年中国改汇前,每美元兑8.8275元人民币,也就是说,人民币至今已累计升值28%,但美国部分国会议员批评人民币被低估达40%。
美国参议院原定于6日进行表决,由于共和、民主两党未能就修订间问题达成共识,导致表决被迫押后至11日,总统奥巴马则反对《法案》,批评中国操纵汇率令到两国不公平进行贸易,损害美国经济。
法案通过机会估计不大
中美11日在北京举行第二次亚太事务磋商,副外长崔天凯称,双方双方也会谈及美国参议院人民币汇率议案,据报道,崔天凯于磋商前夕曾表示,如果法案成为法律,既不利于中美之间的贸易发展,也不利于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增长,同样不利于世界经济恢复及发展。
业内分析师陶冬预期,《法案》通过机会比较低,美国方面的压力及中国方面正值领导人换班,国家将面对更对内部挑战,意味着两国再次讨论有关贸易抵制议案时,将面对更为自信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