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贸易系统亟待完善
导语:对中国来说,能源安全真正受到威胁的是缺乏完善的石油贸易系统,不具备应付市场剧烈波动给我们带来风险的防范手段。

经济观察报 余似禾/文 石油界有两个论断使中国感到焦虑不安:第一,中国是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大国;第二,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美国。

今年8月,工信部宣布,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5.2%,首次超越美国的53.5%。舆论认为对外依存度攀升凸现中国的石油安全风险加大。后来国家发改委发表报告称,上半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仅有54.8%,低于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公布的美国1—5月份的61%,从而否定了工信部的判断。

原油对外依存度提高是中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也是其他国家的前车之鉴。2011年1—8月中国进口原油1.68亿吨,同比增长6.37%。预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60%。进口量的不断攀升,而且没有中断,正说明中国石油安全得到了提升。有人认为,当一国的石油进口量超过1亿吨以后,就要考虑采取外交、经济、军事措施以保证石油供应安全。

在当今的世界,经济利益从某种程度已经超脱了意识形态。一般来说,只要认同普适价值,国家对内没有施行专制暴力,对外没有侵略行为,没有受到国际社会的制裁,就可以按照经济法则在国际市场上自由地买卖石油,也就没有必要为石油供应而焦虑。印度石油对外依存度近70%。韩国、日本的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100%,能源运行依然平稳。

对中国来说,能源安全真正受到威胁的是缺乏完善的石油贸易系统,不具备应付市场剧烈波动给我们带来风险的防范手段。建立这个系统需要广度和深度的金融市场支持,否则无法开展石油期货贸易。

中国长期缺乏重大石油发现,现有油田大多过了生产高峰期。这一局面会使国内原油产量长期保持在2亿吨左右。因此,中国必须依靠贸易来保证供应安全。这也是其他国家保障能源安全的通用做法。现在世界每年的石油贸易量达到20亿吨。

除了纠结于石油对外依存度,中国对自己是否已经是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大国也感到焦虑。去年国际能源署宣布,2009年中国能源总消费22.52亿吨油当量,比美国高出4%,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终结了美国100年以来一直是世界第一大消费国的历史。

上述消息引起了中国的不安。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随后相继公开表示“质疑”,更有专家、学者认为这是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及其舆论的“别有用心”。时任国家能源局局长的张国宝也认为IEA的数据有误。他说:“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它这个数据至少有几个方面是有误的,它把农民烧的秸秆儿柴火,按照它自己的估计都算进去了,我认为里头是有水分的。”

中国有4个部门发表石油数据,国家海关发布进出口量,国家统计局、发改委以及工信部发布能源产量和消费。由于统计口径不同,产量和消费数据不尽相同。

中国计算原油消费量的方式往往是从理论上用国内原油产量加原油进口量再减去原油出口量得出。这种所谓的表观消费量不够准确,因为它没有包括当月原油库存的增减。由于多方发布产量数据,且统计口径不一,国内原油产量和消费量没有定数。政府不公布库存的绝对数据,所以我们所知的石油消费量也只能是理论消费量。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对自己是否是世界能源第一消费大国过于敏感。张国宝在年初卸任前的一次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语气有所改变,他认为,2011年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可能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能源消费第一大国。尽管如此,中国还是不愿意让他人去计算得出类似的结论。今年6月中旬,BP被告知取消发布多年的年度BP世界能源统计数据中文版,原因是中国不认可该报告把中国定为第一能源消费大国,尽管此前该统计的英文版已经发布。在BP统计的数据中,2010年中国一次能源的消费总量是24.32亿吨油当量,美国是22.85亿吨。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为22.75亿吨油当量。由此看来,第一、第二之辩也就在1000万吨油当量的差异,不足以改变消费大国的基本事实。

其实,中国是能源消费第一大国也好,石油进口依存度超过美国也罢,在拥有雄厚金融实力、灵活开放的外汇系统,以及与国际接轨的石油贸易体制的情况下,这两种情况都不应是引起焦虑的理由,为此焦虑只能是庸人自扰。

(作者为资深能源市场分析师)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