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救官德 然后才能救社会
导语:如果整个社会都靠“利”来维系运转的话,我们的孩子怎么可能独善其身呢?“官德”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那根“发”,拯救官德,整个社会才能得到救赎。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启越 子不孝与官失德的问题从来没有像当下如此冷酷而集中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硕士公务员暴打亲生父母、留学生手刃母亲、16岁博士威胁父母在北京全款买楼等等,是当下“子不孝”的极端体现;局长的开房微博与暧昧短信、派出所所长酒驾致人死亡、猥亵女童的政法委副书记等等,又是官员失德的典型写照。

我们之所以如此关注孝与德,是因为子孝乃是整个社会伦理的基础,即所谓“百善孝为先”。一个不能“孝于亲”的人,你是不能指望他能扶起跌倒的老人,为官后有爱民之心,以民为本。

而官德又是社会伦理之楷模,官员的道德高度就是整个社会的道德高度。我们自古就有“以吏为师”的道德心理习惯,官德不彰,民风难淳。一个失德的官员群体,不仅仅会带来官场的贪腐丛生,更会导致社会道德的整体滑坡。

一个是基础,一个是楷模,我们就不难理解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为什么启动“中华小孝子工程”,为什么提出5年培养出100万个小孝子;国家公务员局为什么要求全体公务员在“十二五”期间进行职业道德轮训,加强“官德”修养。

暂且不论措施成效如何,至少我们已经意识到维系社会和谐运转的伦理根基已经动摇,社会整体道德水平迅速下滑,社会各方都在寻求有效的手段来重建国人的精神家园。问题是我们现在的措施是对症下药还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培养“孝心”自然没问题,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就是言传身教的过程。子不教是父之过吗?不全是。我们的孩子在学校里被告知要尊老爱幼,回家父母也会让他们学会诚实守信。但言传之后的身教呢?孩子的眼睛会很容易看到成人世界的复杂,当班干部要送礼、上好学校要有钱、去医院看病要送红包、马路上搀扶老人会成被告。如果整个社会都靠“利”来维系运转的话,我们的孩子怎么可能独善其身呢?

教育学中有个“5+2=0”的理论,就是说,一周7天,学校教育5天,而学校之外的那2天就能把效果变成了0,当下我们的大环境就足以让5+2变成0。

其实官员的道德困境也和孩子差不多。我们的官员在课堂上了解了“公忠”、“民本”、“持正”、“清廉”等正确的为官之道,也从内心深以为然。而下课后呢,却发现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另一套完全不同的规则。这个世界要求裙带关系、利益捆绑、民为轻政绩为重等等,不遵守此规则者,将被群体摈弃,官员的“德”何以不失?最后是“台下讲德,台下失德”。

我们认为,官“德”自然要训,而一个好的官员,从选拔开始就要求德才兼备,而且还要建立一种体制,来保证官员在后来的工作中不失德。这仅仅靠“道德轮训”或者“短信反腐”、“扑克反腐”、“廉政承诺书”等是无法完成的。最有效的良药就是政府运作的透明化。官员的选拔是透明的、决策的出台是透明的、财务是透明的、个人财产也是透明的。一个透明的政府,就不会有太多潜规则。而政府的透明化,背后就是政治的民主化。

如果官员都能做到守“德”,那么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也势必水涨船高,老人也有人敢扶了,教师节老师也只收一张贺卡,医生也只需要一声道谢。那么我们的孩子也就无需担心言传与身教的分裂了,子孝自然迎刃而解。可以说“官德”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那根“发”,拯救官德,整个社会才能得到救赎。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