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昊 他被称为“元庆”,这当然不是柳传志一个人的特权,联想上上下下都如此称呼他们的老板,即便他已经是这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新主人。
于是,在柳传志的“欢送会”上,主持人忙碌地切换着口径:“柳总”,“元庆”。似乎一切都不那么刻意,送走了联想集团最后一个“总”,一周之后首次出现在媒体面前的LEC(联想执委会)成员们如预想的那样淡定。尤其是柳传志口中的那些“洋人高管”们,他们甚至毫不避讳记者有些使坏的问题,如怎样评价柳和杨管理理念的差异……
柳传志的卸任并没有带给联想质的变化,同样的人,在同样的位置说着同样的话。其实这很容易理解,2009年重新出山,柳传志起初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帮助杨元庆搭班子,在董事会给他争取支持。在局面稳定之后,他就逐渐淡出了,主动要求承担联想的企业文化重建工作。因此,这场形式大于内容的交接更像是杨元庆的“成人礼”。联想到了该发力的节点,但以如今的体量,联想必须要有新的节奏,这一点柳传志比谁都清楚。
柳传志在复盘时,给自己治下的联想贴上了“国际化”的标签。而在超越惠普,成为世界第一电脑公司的愿景似乎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的情况下,杨元庆的国际化只能更坚决。他要直面欧美挑剔的PC消费市场,也要开始思考如何跟苹果抢饭吃。
这又是一个几乎从0到1的过程,而且更难的是联想甚至需要为之改变DNA。以前做PC业的,产品卖出去就OK了,因为用户不在你这里。而在移动互联时代,杨元庆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持续地去经营客户。
从“柳总”到“元庆”,联想正在更新着一种完全不同的商业逻辑,联想换“芯”了。
关键词
整整一个轮回了。
2000年誓师大会上,从柳传志手中接过“联想大旗”的杨元庆还只是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柳传志语),而如今他已经国际范儿十足。在旧金山著名的华人精英组织“百人会”上,杨元庆不放过任何一个推销联想的机会;他开始用英语主持董事会,在香港召开的一次董事会的前一天,他兴致勃勃地邀请董事会成员去赌马;而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杨元庆在各国政要商贾之间游刃有余……
这几乎是他六年来工作和生活的缩影(2005年,他举家搬往美国),在LEC的外籍高管眼中,杨元庆更“专注”了。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联想的战略越来越清晰,而在21世纪初的几年,联想对自己的认知并不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