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络城:坚定的优惠券者
导语:维络城是一家基于感应移动通讯终端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开发商,简单讲,即通过用户手中一张含RFID技术的小卡片,和固定在地铁口、商场、影院的服务终端,为人们提供附近数公里内商家优惠券。

《快公司》记者 刘睿/文 一张小小的卡片,曾经风靡上海和北京。两年前的冬天,上海同事来北京参加公司年会,见面第一句问的是:“你有维络卡吗?”

彼时,维络卡的发行公司维络城刚刚进入北京市场,安放在地铁口的打印终端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时常可见维络城终端前等候打印的长长队伍。那是维络城在上海运营2年后开始的第一步扩张,在有了上海运营试错的经验,并进行了3轮融资之后,维络城计划在未来两年将用户发展到2100万。

从0到100万再到600万

维络城正式运营已经有4年多。维络城采用的媒介,是基于RFID技术的电子标签维络卡。在RFID卡与维络城网站个人账号和手机实现关联绑定后,维络卡用户能把在网络上查找到的商业优惠信息存储在个人账号里,在任何服务终端感应后,就能管理自己的账户,并从中选择打印服务终端附近、与维络城有合作协议的商户的优惠券。同样,这些数据也保留在了维络城的数据库中。

线下优惠券的灵感,还是维络城创始人兼总经理张毅斌在逛街的时候发现的:想知道周围有哪些餐厅在打折,身边又没有电脑,怎么办?如果向消费者提供这种优惠信息,必定受到欢迎。

当时,做这种线下优惠券的企业并不多,至少上海没有什么企业大规模提供这种服务。2007年,上海成为维络城的第一个试点,重点区域是核心商场、轨道交通商圈。张毅斌的设想很简单,首先是针对本地消费者和商户提供服务,优惠券是衔接这两者的有效手段。其次,吃喝玩乐多是线下活动,要贴近生活消费圈子。

如何让客户接受维络卡,是维络城首先面临的问题。基于消费天性,只要确实有优惠,加上适度推广,消费群体的建立相对比较容易。相对难的,是如何让商户接受并为之付费。2007年春节后,张毅斌选择为DQ冰淇淋等几个大的品牌客户提供免费试用,结果反响很好,DQ很快成为了用户中的高人气商户。对于商户来说,投在维络城的费用,能带来多少客户,很容易统计出来,纸质优惠券方便了商家做统计,而维络城的数据库还可以提供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对某品牌的关注频度等信息,这些数据有利于商家及时进行销售策略调整。

2007年,维络城获得了北极光创投和凯鹏华盈的投资。2008年,维络城再次融资成功。

2009年,维络城正式进军北京,此时它的上海用户数量超过了100万。2011年,维络城落地的城市包括南京、杭州、天津等5个城市,现有用户总数600万。2010年,维络城获得了北极光等3家风险投资机构的第三轮融资。这为其全国布点进一步提供了资金保障。预计在接下来的2年,维络城将新发展1500万用户,进入城市将达到20个,终端数3万-5万台。

商业模式

维络城的商业模式可以简单地总结为两点:签约商户返还部分收入,这部分收入单次进账可能不多,但好在是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提供营销服务平台,可以拥有固定收费来源。

维络城准备将这一模式复制到其他城市。在2007年已经融到资的维络城,并没有急于开拓新城市。张毅斌要在上海把这个盈利模式吃透,不断进行试错,“在一个城市,出了问题容易解决,复制到其他城市才不会出大问题。”张毅斌认为,只有资金充足,用户、商户资源达到一定规模,终端到位,加之有了技术储备和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标准化的城市业务复制才会有保障。经过上海2年的运营,维络城确认模式已经成熟,表现之一是维络城在上海已经开始盈利,如何布局终端和吸引消费者,维络城在后续的城市开拓中越来越得心应手。

“维络城的全国拓展,很多时候是商户推动的。”张毅斌说。维络城与很多全国性品牌合作,这些企业在个别城市体会到了维络城带来的好处,自然希望能在其他城市也有维络城的服务。

优惠券的使用,地域性很强,往往是商家针对地方消费推出的。为了与当地企业竞争,维络城并不能总是高高在上。因此,加载当地内容,体现地方消费特色成为维络城本地化策略之一。有了风险投资资金的支持,维络城在资源配置上调度相对宽松。

而面对优惠券的生意,很多地方企业开始跟进。比如一点优惠、会购南京等等。张毅斌表示,有的企业可能会从商户广告角度出发,展示效果更加突出,表现形式更加具有吸引力,竞争压力也不只来自做优惠券的企业,还有一些其他的竞争方式,比如团购。不过维络城更注重的是信息的传递,终端只是介质,主要的还是要看营销服务,增加客户黏度。

“维络城目标明确,模式清晰,信念坚定——像我们这样坚定地把资源都投入进去的企业并不多,我们的盈利预期很稳定。”张毅斌对优惠券生意的未来充满信心。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