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通胀:没做出成绩翘不起尾巴
2011-12-09 15:02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韩巍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防通胀,不能把希望寄托在翘尾因素上,要把这种翘尾因素打平,需要市场意识,也需要政治智慧。

经济观察网 韩巍/文 作为财经新闻工作者,每天都要与各式各样的数字做斗争。报道上市公司要看财报,与公司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的变化搏斗;报道资本市场则要紧盯消息面的变化带来的公司市值波动;而对报道宏观经济的同行来说,每个月份都要迅速跟进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数据,要找专家预测,公布之后再要找专家解读数据。让大家最为关注的国民经济数据是一个“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个短语已被简化为CPI进入平常百姓家的日常话语圈,即使叫不出这三个英文字母名字,也能说出“通货膨胀”这四个字。

去年的中央经济会议放出的信号是“稳增长,防通胀,保民生”。2011年的CPI目标是4%,可今年大多数月份这个目标都落后于现实。年关将近,大家都在琢磨怎么报道2011年经济收官。专家说CPI指数已经进入下降通道,可即使在11月,新闻报道CPI选用的标题突出得是“破5”,这个“破”新闻点不是向上突破,而在于向下突破5。如果这都能成为新闻焦点的话,那么当初控制在4%的目标没控制住那是不言自明的事情了。

可看到有专家信誓旦旦的说因为翘尾因素等原因,CPI已进入下降周期,我的反应却是相当茫然。翘尾同比的是去年的数字,而漫长的生活,面对上涨的物价,升斗小民每日过得是只争朝夕的生活。“十二五”要在五年才能让居民收入翻番(这还只是计划),但是现实却用各种方式演绎着物价上涨的故事,让人不胜唏嘘。

在食堂吃早餐,原本喝碗豆浆加勺糖,心里甜滋滋的,可是有一天突然食堂小妹计价打卡时候问了句“豆浆加糖吗?”,原来是加了糖需要另外加一毛钱。原因很简单,糖价上涨。“糖高宗”、“豆你玩”的新闻小段子想必各位也都是听过的,一毛钱也不多,人家要咱就给。

可咱是做媒体的,心里跟明镜似的。2008年糖价是从每吨2700元一路上涨,直到今年年中在每吨7500元左右徘徊,自打去年就已人送绰号“糖高宗”,可如今已是现货、期货市场双跳水,每吨在6000元出头位置。立志做居家好男人的我也是看饮食节目的,一勺糖不过10克,一斤糖至少可以放50勺,算算账那就是5块钱,1吨糖是2000斤,按这种算法,一顿糖就要卖到1万块了……但是喝碗豆浆加勺糖,为了1毛钱难道我要把食堂经理叫出来,跟他普及下食糖价格跳水的新闻,然后敦促他迅速行动紧跟市场经济那看不见的手进行积极价格调整吗?

好吧,如果算糖价1毛钱的涨跌对生活没啥大影响的话,那我劳累了一天,回家路上买个煎饼也要涨价。去年是“豆你玩”,绿豆煎饼一枝独秀,别的煎饼3元5角,唯独它卖4块钱。可过了个年,全部煎饼的价格都转卖成四块钱,原因很简单,老板说原料价格上涨了,于是把五谷、荞麦、紫米、小米和玉米面煎饼统统都涨了5毛钱,我也就不算煎饼铺的原料价格了,这可是普遍14%的价格上涨,难道过个年,这么多商品同时价格上调?那么这一年当中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总有资源调配,怎么就不见哪一种煎饼降价呢?这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还有吃饭、住房、交通等问题,有哪一项是上去了之后又有实质行动降下来的?

我知道价格传导是需要时间的,现在流行讲熨平经济周期性波动,但是实际生活告诉我们,有些尾巴一旦翘上去就很难按下来了,柴米油盐酱醋茶,那是事事烦心。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看似只是百分之几的涨,但是一没有坚实的工资上涨支撑,二缺少下跌的零售市场动力,价格尾巴翘上去,居民生活就只能耷拉着头,毫无生活质量可言。抗通胀,抗在了哪里?这一年老百姓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援军几时能到?

防通胀,不能把希望寄托在翘尾因素上,要把这种翘尾因素打平,需要市场意识,也需要政治智慧。从小老师就教导说,有了成绩不能翘尾巴,如今抗通胀CPI涨成这样子,没有成绩就更不要翘尾巴了。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