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区域新闻 > 焦点 >
单田芳:一个人的千军万马
2011-12-29 21:57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施健子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毫无疑问,单田芳是微面孔中年纪最大的一位,而他所处的评书领域,影响力也极其有限。在他的微博里,你可以看到他身上浓缩的中国传统民间艺人所拥有的自谦和智慧,同时,足够真实与平等交流的态度,让更多人认识了评书,也值得那些惟恐被时代淹没的传统文化继承者学习。

微评语:毫无疑问,单田芳是微面孔中年纪最大的一位,而他所处的评书领域,影响力也极其有限。在他的微博里,你可以看到他身上浓缩的中国传统民间艺人所拥有的自谦和智慧,同时,足够真实与平等交流的态度,让更多人认识了评书,也值得那些惟恐被时代淹没的传统文化继承者学习。

微语录

微语录
年前的淘宝购物,快递让人很纠结!
2011年1月25日
其实我最爱说的书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白眉大侠》,记得1962年在《三侠五义》的基础上不断地丰富和改进,形成了——白眉大侠。我也是几十年磨一剑那!
2011年8月29日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五霸七雄闹春秋 ,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撒种后人收 无非是龙争虎斗!这是我开书之前经常念的一段上场诗。今天录制评书时我又情不自禁的吟了起来,有趣儿的是现场的工作人员也忘我的一块儿跟着附和......后被导演制止——“你们先听单老师的。”
2011年8月31日
今天又是周末了,明后两天我可以休息了,也好备备课,把要说的书梳理梳理!说实在的,汉朝的书我头一次接触。 为了说得好,叫大家爱听,那只有我埋下头暗地里下功夫。行走坐卧脑子里全是项羽--刘邦--张良--韩信。真应了那句话——要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不敢懈怠呀!祝大家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2011年9月16日
昨天说到“楚汉争雄”,正式拉开了楚汉之争的序幕。可叹,项羽刚愎自用——鸿门宴上没忍对刘邦下手;“项庄舞剑”也没刺得了刘沛公!是天意?否则那段历史就得改写。
2011年10月14日
浅谈“三大法宝”懂电脑、会驾驶、通外语这三样是当今存身立命的通行证。当然不会这几样也能生存,但质量大相径庭。就我而言对电脑不是很精通,只浏览新闻而已,打字全靠手写;爱开车但年事已高不敢开;说英语如同“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面对英文真个是望“洋”兴叹!使我略能自慰__会中国话,哈。
2011年10月27日
今天看了香港电视剧“法证先锋3”,此剧很好看。年轻时我就爱看推理小说,对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尤为偏爱,还无数次把剧情带进梦中......。我认为这种题材不好写,不懂法医行业的也写不了。它是个专业性很强的门类——以最先进的鉴证科技,配合医学专业和逻辑推理,以科学伸张正义。不错!
2011年11月23日
我还真没说过侦破推理小说,都是叫武侠、传统书目“捆住了手脚";以前还看过“迷宫案”这是由荷兰人写的狄仁杰断案的小说,很好看。
2011年11月23日“小五义”中小义士艾虎在前半部书中频频出现。一出世开封府撞铡刀,出首马超贤......。为朝廷屡立战功 ,一十五岁就声名远震。他一生娶了俩媳妇。一个是九头狮子甘豹的爱女甘蓝娘,另一个就是铁面金刚沙龙的长女沙凤仙。
2011年12月13日微语录

年前的淘宝购物,快递让人很纠结!

2011年1月25日

其实我最爱说的书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白眉大侠》,记得1962年在《三侠五义》的基础上不断地丰富和改进,形成了——白眉大侠。我也是几十年磨一剑那!

2011年8月29日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五霸七雄闹春秋 ,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撒种后人收 无非是龙争虎斗!这是我开书之前经常念的一段上场诗。今天录制评书时我又情不自禁的吟了起来,有趣儿的是现场的工作人员也忘我的一块儿跟着附和......后被导演制止——“你们先听单老师的。”

2011年8月31日

今天又是周末了,明后两天我可以休息了,也好备备课,把要说的书梳理梳理!说实在的,汉朝的书我头一次接触。 为了说得好,叫大家爱听,那只有我埋下头暗地里下功夫。行走坐卧脑子里全是项羽--刘邦--张良--韩信。真应了那句话——要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不敢懈怠呀!祝大家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2011年9月16日

昨天说到“楚汉争雄”,正式拉开了楚汉之争的序幕。可叹,项羽刚愎自用——鸿门宴上没忍对刘邦下手;“项庄舞剑”也没刺得了刘沛公!是天意?否则那段历史就得改写。

2011年10月14日

浅谈“三大法宝”懂电脑、会驾驶、通外语这三样是当今存身立命的通行证。当然不会这几样也能生存,但质量大相径庭。就我而言对电脑不是很精通,只浏览新闻而已,打字全靠手写;爱开车但年事已高不敢开;说英语如同“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面对英文真个是望“洋”兴叹!使我略能自慰__会中国话,哈。

2011年10月27日

今天看了香港电视剧“法证先锋3”,此剧很好看。年轻时我就爱看推理小说,对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尤为偏爱,还无数次把剧情带进梦中......。我认为这种题材不好写,不懂法医行业的也写不了。它是个专业性很强的门类——以最先进的鉴证科技,配合医学专业和逻辑推理,以科学伸张正义。不错!

2011年11月23日

我还真没说过侦破推理小说,都是叫武侠、传统书目“捆住了手脚";以前还看过“迷宫案”这是由荷兰人写的狄仁杰断案的小说,很好看。

2011年11月23日

“小五义”中小义士艾虎在前半部书中频频出现。一出世开封府撞铡刀,出首马超贤......。为朝廷屡立战功 ,一十五岁就声名远震。他一生娶了俩媳妇。一个是九头狮子甘豹的爱女甘蓝娘,另一个就是铁面金刚沙龙的长女沙凤仙。

2011年12月13日

经济观察报 施健子/文 单田芳在2010年的9月开通了自己的微博,目前粉丝数超过400万——利用新媒体的影响力,这对一个从事传统表演艺术,年过七旬的老人而言,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或许需要一些对比数来说明,郭德纲在同年的11月才发表了第一条微博,而与单田芳齐名的几位评书大师,袁阔成并没有参与,田连元的微博数只有30条,而刘兰芳只是打了个招呼,再无下文。

单田芳的电脑水平非常一般,打字基本靠手写,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大龄“微博控”。他发表的微博主题很丰富,亲朋聚会,遛狗,也不吝啬把自己新买的保时捷拉出来晒晒,更多的时候,他会和热心的网友交流评书,比如讨论《白眉大侠》里房叔安这个角色的设置,点评后辈的评书作品。

从1995年开始,单田芳就脱离了说书茶馆,广播与电视技术化的“复制”将评书作品更为广泛地传播开来,但也有缺憾,说书者无法第一时间把握听众的真实情绪和反应,说听双方的有效交流被阻隔开来。

所以,微博的使用对于单田芳而言亦是惊喜,“没想到大家对评书是如此关爱和认真。”他感叹道。这也就不难理解,他在微博世界里的热忱和耐心,都是一个失去了书场的说书人,在另一个空间里的再发掘。

他们还在听评书

单田芳是当今评书界最有名望的艺术家之一,每天他那略带沙哑、极富个性的声音,通过一百多家电台、电视台传播,被人戏称为“永不消逝的电波”。套用一种类似于奶茶广告的庸俗计算方式,如果他的评书每天播一回的话,可以播30年;而把他讲过的评书列在一起,从《封神榜》到当前热门的改革题材,完全可以构筑成一部中国历史评书演义。

单田芳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他家是世家,从爷爷辈到父辈,都是搞曲艺的,从小就受这个氛围的熏陶。外祖父是最早闯关东的那批民间艺人,母亲唱大鼓,父亲是弦师,小时候他就在后台扒拉着看———那会儿艺人们演出都不卖票,说完一段书,拿个小笸箩,下去跟人敛钱,一段书三分钱。当时他心里就打定了主意,干什么都不能说书。

他想的是念书考学,他想当知识分子,最好是医生,穿个白大褂,戴个听诊器,往屋里一坐,多绅士啊,起码不受风吹日晒。1953年高中毕业,东北工学院和沈阳医学院同时给他寄了录取通知书。可是赶上得场大病,没上成学。家里人为他谋划出路,还是学评书吧。就这样,他操起了家族糊口的老本行,说起了评书。

前些年,有人给他出了个人传记,其中有一条评价大致是,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评书的黄金年代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扭开收音机听评书,就和现在看电影、唱KTV、泡吧一样,是一种全民时尚。评书回到人们日常生活,对于刚刚告别了长久的清教徒式生活的国人来说,至少意味着两种东西在精神层面堂而皇之地回归:一是想象力;二是悬念。

但娱乐生活真正丰富之后,评书就像过渡产品迅速走向没落。在之前,评书的主要听众是学生和退休老人,在某种程度上,评书帮助了他们对历史、文学的启蒙或重构,而今天,听评书的人大多是为了打发时间的出租车司机和无主动意识的乘客,车驶到目的地,连一回都没说完。

单田芳的传记作者采访了一位出租车司机,司机师傅觉得单田芳的评书不但吸引普通人,还能控制潜在罪犯。只要是他的评书时间,想干坏事儿都来不及——了不起吧?一位评书大师还带降低社会犯罪率。

只是在评书界看来,这种现状颇为让人担忧,一方面,评书在为数众多的普通百姓中依然拥有强大的受众基础。这可以在单田芳发布的微博内容里找到例证,他经常受邀参与评书类的活动,一次在河南举行的书会,有两千多演员参加,观看观众达到十几万;但另一方面,在社会发声的中坚力量几乎一致地忽略这门小众表演,认为不过是“下里巴人”听的玩意儿,这将影响到评书作为一门艺术的保护和传承。

不论是有意为之或是无意促成,单田芳的微博至少达到了一个目的,便是集合那些处于游离状态的评书迷,他们年轻,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虽然人数并不是那么多,但显然有别于惯性思维中听评书的群体。

网名叫小维的孙庆维,天津人,两年前移民澳大利亚,据他说童年里听得最多的声音就是单田芳的评书,最喜欢《龙虎风云会》,不久前他在微博上发现了单田芳——这样的人不少,单田芳微博里的留言,最同质化的一条便是,“我是听着您的评书长大的”。

篮球评论员杨毅也是评书爱好者,他将自己的评书作品《姚明传》传上微博,请单田芳点评。单田芳认真回复,“刚才仔细看了一段视频,也浏览一下关于你的留言。我的看法是你很亲切,很大方,不拘泥,这些都很好,也许跟你的职业有关。但是,希望你对人物在刻划得鲜明一些。评书讲的是抑扬顿挫,该横就横,该怒就怒,‘一人多角戏’贯穿始终。”

小众艺术的尴尬

其实评书遭遇瓶颈由来已久。单田芳说,评书就是一个人表演,一把扇子,一块醒木,一张嘴,从形式上来说太单一了。恐怕曲艺圈子里面最孤单就是评书了,跳来跳去就是一个人,不适合在大剧场演出,也不适合经常在茶社演出。“像原来那个时候,人们收入虽然不太高,但是到茶社喝茶听书,就当是个消遣,所以养活了这么一批说书的人。现在随着消费的增长,最低的价格十块钱门票,一套书好几百讲,谁天天坐在那儿去听?”他反问道。

而从电视台市场化运作角度来说,收视率偏低就意味着节目不保。现在电视评书范围越来越小,最早在中央电视台专门有一个评书栏目,北京电视台也有评书栏目,现在先后都没了。单田芳在网上看到有个援助评书的援评团,呼吁电视台能不能多开一些评书栏目,让评书还有一块阵地。他觉得非常欣慰却仍旧没办法给予更多的支持。

在评书圈中,有两派人在用不同的方式拯救评书。一派以“连派”连丽如等人为代表,他们希望以传统复兴传统,比如恢复书馆;而另一派则是单田芳,事实上,单田芳一直是评书艺术家中的异类,这位圈中公认最富商业精神的说书人主动放弃了传统阵地,将自己的很多部书做成了录像带、电台专用带和电视剧,现在,77岁的他还上微博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评书,他的方式褒贬不一,但肯定最具有时代意义。

当然,新传媒工具的使用随之而来的,是单田芳名气上的巨大飞跃。他也并不否认,在此之前,“应当说在鞍山,东北不敢说,在我们那个小地区还行,那会儿演出都是茶社。没有广播的帮助,没有电视的帮助,就是那个小圈圈里,传播太有限了,难有大成就。圈里人认识你的说这个小子说的不错,这个小子前途无量,观众说别看年轻,说的挺棒,仅此而已。”

他一直在尝试打破时间、空间以及艺术和商业之间的樊蓠。把黄河流域的评书文化推到南方,推到中国各个角落,使不明白评书的人也懂得了,还有这么门艺术叫评书。他在微博上自曝是“劳碌命”,“这个市场竞争现在如此激烈,要是没有我在电台坐镇,没有我一套书挨着一套书这么录,没有我们多年的努力,恐怕评书不那么好过。能把评书事业支撑到今天,我觉得我立了点儿功。”他说得很客观。

说评书的都挺孤单,得一个人在那儿演,一会儿妇女,一会儿孩子,一会儿傻子,一会儿疯子,一会儿千军万马的。说书说得久了,也难免担心,这个行业会和这个舞台一样,变成独角戏。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听起来是笑话,其实更多的是无奈。有一年单田芳去沈阳,正好碰上刘德华来开演唱会,在五里河体育场,一两千块的门票,一抢而空,据说那天沈阳市出动了4000警力维持秩序,刘德华一招手“沈阳的观众大家好”,说完这句话,下面的观众“嗷”一声,沈阳妇女据说昏倒了20个。单田芳自认为差得老远,“别说录400套书,录1000套也不好使。我说这么多年的评书,我说得再精彩,我一说底下躺下一个,从来没有。”

于是,再有人问他什么时候封刀归山时,他就会回答说,等着吧,等到能把人说晕倒了,就是画句号的时候了。

相关文章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