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定位回归实体

欧阳晓红2012-01-14 13:0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欧阳晓红 胡蓉萍 过去五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蔓延、深化,而国内外经济形势也变得极为复杂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1月6日到7日召开。

五年一次的金融工作会议,前三次都解决了中国金融业当时迫在眉睫的一些难题,也使得现在的中国金融业基本上没有了硬性的致命外伤,金融机构也没有了技术破产之忧,金融监管架构基本搭建完成,而且具有很强的盈利能力。因此第四次金融工作会议似乎回到了一个“老话题”上:金融业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

虽然中国金融业并没有受到金融危机太大的冲击,但是步入转型期的中国经济,也出现了另一个苗头。一方面实体经济里的资金流出造就了大量炒房团、炒煤团等,再到后来的民间高利贷盛行。另一方面,却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陷入生存困境,温州等地甚至陷入产业空心化的趋势。

财政部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文宗瑜说,目前中国金融业还存在三个10万亿泡沫的潜在风险:2012年到了还债高峰期,10万亿元左右的地方融资平台的化解;另外约10万亿元民间信贷规模;以及整个房地产沉淀资金约10万亿元。30万亿元未来将会给金融业带来一定冲击。“因此,增加就业,弱化投机,发展实体经济也是弱化泡沫,抑制泡沫的最好办法。”

去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江苏、浙江等地调研时强调,支持实体经济,银行要拿出更具体措施。第四次金融工作会议把“金融服务的重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作为未来金融改革发展的关键点,是清晰而又准确的定位。

变迁

与之前三次金融工作会议出现的金融机构改革路线图不同,此次会议更注重政策执行层面的夯实与完善;更多是从制度层面对未来金融业整体布局进行谋划。

一位接近参与起草此次金融工作会议报告的人士指出这次会议的亮点: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看似常识性的问题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

“此外是强调政府的风险兜底责任,在地方债务问题上,风险可控,增强信心,分类管理,逐步化解,纳入预算。”上述人士说,“而关于系统性风险监管,会议提出宏观审慎制度、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提出了新监管标准。”

金融改革正在走一条渐进式从构建体系到完善制度的金融改革路径。

1997年的中国经济正值需要正确估量经济、金融形势,深化金融改革和整顿金融秩序,亚洲金融危机引发世界金融领域大震荡,金融风险防范意义重大。

彼时,中央提出“依法治理金融,规范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融秩序,把一切金融活动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之后,金融业实施分业监管,成立证监会、保监会,分别负责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由人民银行负责对银行业、信托业的监管。

五年后,2002年2月,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金融体制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国有银行资产质量面临较大挑战,国企改革基本完成”的背景下召开,当时“把银行办成现代金融企业,推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综合改革”是整个金融改革的重点。

这期间,一系列的金融改革应运而生:诸如银监会正式挂牌,取代原中央金融工委履行银行、信托监管职责;中国实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革,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国有商业银实现A+H上市;证券业方面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等。

2007年1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金融会议之后,成立中国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外汇投资公司;2008年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

事实上,今年而言,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四点任务要求: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优化信贷结构;深化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敏锐观察和跟踪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做好应对预案,切实防范经济金融风险。

不过,细观前三点均着眼于完善制度建设层面,在外伤痊愈、架构完善之后,中国金融改革发展行至制度完善阶段。财政部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文宗瑜说,目前整个金融面临的不是改革问题,而是如何防范风险、稳增长的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过去主要是基于金融机构的改革,现在改革告一段落后,将转向利率汇率机制等价格信号和金融市场的改革。

但是,诸如金融国资委、监管协调机制,以及金融消费者保护局、地方金融办的定位、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的监管等问题均未在这次会议中提及和明确。这些完善金融制度层面的问题可能都很难一锤定音,需要渐进改变。

“剩下的金融改革动辄涉及多个部门,有些是酝酿了很久的问题。”1月9日,金融专家赵庆明说。“存款保险制度”便是例证,此次会议原则性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参会人士感觉,该制度通过会议得以确定,可能会逐渐推开。

建设银行党委书记王洪章表示,或许存款保险制度在研究的基础之上,可能会逐渐推开。

压力

金融工作会后的1月11日,银监会要求“信托公司停止发行票据类信托产品”。

渣打银行中国经济分析师申岚认为,这表明银监会对银行表外信贷规模的控制,也是践行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

事实上,最新外贸数据显示,中国内外需求均疲软。去年12月受海外需求疲软影响,出口增速下滑至13.4%。进口方面,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回落、国内需求疲软,进口增速意外下滑至11.8%,导致当月顺差增至165亿美元。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预计,在海外需求持续疲软下,出口增速仍将下滑。贸易顺差减少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减轻。

“中国金融工作部署既需要吸取美国的经验教训,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说。文宗瑜亦认为,目前稳增长,防范风险是重中之重,金融服务经济实体可以弱化风险。

“稳字当头,旨在保持平稳发展,度过困难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博士生导师吴念鲁说,“八大任务部署更多是考虑防范中长期风险。既要保持经济增长、就业率,还要衡量通胀、国际金融危机等综合因素。”

不过,“政策拿捏尺度很重要,刺激太大出问题,不放松也有问题,个人认为形势比较严峻。”吴念鲁说。

这一点体现在2008年年底最为明显。当年中国政府宣布了4万亿人民币的刺激计划,接下来是10万亿人民币的银行新增贷款。在那个信心全失的时候,放松银根是必要的。但是,跟随这一波投资,也有大量的资金炒起股价、楼价,各种各样民生用品、食物……钱炒钱的结果就是,各类资源价格的大幅上涨,房地产的炒作更使中央政府不得不出手遏制。

正在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期的众多中小企业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资金支持,也导致了温州等地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的局面。

风向

因此,虽然此次会议的中长期八大部署纲要涵盖“服务、机构改革、监管、地方债风债、资本市场建设(债券)、宏观调控、扩大金融开放、基础建设”等各领域;但综合起来,在东海证券分析师王小丹看来,可“浓缩”至三大议题:“强调对市场风险的监控”、“建设规范统一的债券市场”、“金融资源的市场化改革”,这些均直接或间接与服务实体经济相关。

王小丹认为,从金融资源的来源及分配上,主要目标是“开源”加上“扶持”。“开源”指的是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门槛,鼓励、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参与金融机构的改制和增资扩股。

“扶持”则是指重点支持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自主创新,特别要加快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在之前2002年及2007年的两届金融工作会议上都有提及,而小微企业的扶持则是在屡次讲话中提及,这两点都将是重点发展方向。

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息印证了服务实体经济的整体思路。上述参与起草接近人士说,会议明确指出,中国金融创新不足,但也不要等同于西方国家金融创新过度,衍生产品泛滥。这就意味着下一步中国金融创新要贴近于服务实体经济,改进金融服务,而不是大力过度发展金融衍生品。

实际上,“这次是建立在一些课题有了研究,有了突破,而且有了一些方案的基础之上召开的金融工作会议。”王洪章表示。在金融工作会议之前,温家宝总理做了很多经济调研,无疑,此次金融会议与调研有很大关系。

“会议指导思想是引导银行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像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农业现代化,这样既吸取美国教训也结合了中国实际情况。”郑新立表示。

具体而言,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在认识民营经济、中小企业重要性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基础上,需发展政策性金融破解难题,把相关体制、机制建设摆在战略高度。

郑新立说,此次会议指出今后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诸如利率市场化,加强薄弱环节的金融产品供给,解决小型、微型企业贷款难问题,放宽金融市场准入,以及小型金融机构监督权交给地方政府,强化政府地方监管责任等方面还需突破。

“目前金融工作把服务经济实体放在第一位,但真正见效还会有一个过程。”文宗瑜说。

 

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金融货币市场、保险资管、财富管理等领域。十多年财经媒体从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