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会赚到钱的

陈旭2012-01-18 18:01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旭 北京的资产管理圈中有一个类似《窃听风云2》中地主会的小组织,在基金经理、投资经理们空闲时,他们会相聚一处,玩一种北京盛行的游戏——扎金花。2011年下半年开始,由于股市大幅跳水,他们的聚会相对变得频繁起来。类似的故事同样发生于上海、深圳,由于一些私募基金开始空仓度日,一些资管人士也开始清闲起来。

相较于刚送走的“最艰难”的2011年,国内资管行业迎来了“最不确定”的2012年。全球经济在各种危机的余波中依旧动荡,变化趋势亦更为复杂;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之下,处于转型关键期。对于今年的金融市场,机构们秉持非常谨慎和有限的乐观,个别机构甚至放弃出具一年一度的投资策略报告。

对于股市这样一个信心堪比黄金的行业,《经济观察报》向基金、券商、保险、私募、期货等机构的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发放了2012年机构投资者调查问卷。这是本报连续第三个年度向执掌重金的投资机构征询调查。在龙年到来之际,我们力图通过这些在金融市场中最具敏感性和判断性的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们的视角,来为读者们从不确定性中找寻确定性。

截至1月16日,本报共收回108份有效调查问卷。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让参与者预期自己管理的产品在2012年的投资收益,我们欣喜地看到,没有一位资管人士在这道题里面选择负收益,是的,希望总在明天。

往事不堪回首

对于大多数机构投资者来说,2011年不堪回首。上证综合指数从2011年1月4日的2825.33点开盘,至12月30日的2199.42点收盘,再对比全年最高点3067.46点和全年最低点2134.02点,2011年的股市波动可想而知。

相对于此,权益类投资产品跌幅惨重。有30.56%的被调查者认为股市的波动高估了经济基本面的变化,这比投票给适度反映经济基本面变化的人少了26个百分点。

中国股市政策市之名,绝非虚得。2011年初首次阶段性上涨就缘于“十二五”规划草案的公布。好景不长,4月中旬,上交所国际板规则技术准备就绪言论一出,加上第四次上调存准等利空,股市开始一泻千里。此后无论是中国版401K,还是媒体报道“救市”或是汇金出手,都没有扭转股市的颓势。关于2012,哪个因素最能影响证券市场的走势?41.67%的被调研人士将票投给了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变化,30.56%的资管人士投票给国内流动性规模变化,只有一位来自期货界的人士将票投给了国际经济局势的变化。有近70%的资管人士认为,2012年,股市的流动性将会好转。对流动性重要的认识,与2011年时基本无异。

机会在上半年

去年同期本报的机构调查显示,对于2011年的股市,60%的被访者认为,2011年上证综指的点位区间为2500点-3500点,很显然,他们对于股市在去年的波动幅度预料不足。今年,过半的资管人士认为,沪指的波动区间将在2000点至2500点,仅有一人认为将回调至1680点以下。

多达76.85%的资管人士认为,2012年股市的机会不是在第一季度就是在第二季度。最为大家看好的行业板块排序分别为金融、新能源新材料、医药与生物制药、科技网络与传媒、商业零售、日常用品及消费服务。不能不跟大家回顾的是,2011年本报的调查问卷中,最多的选票投给了金融业,事实证明,他们对了,2011年,银行业在所有行业板块中跌幅最小。

44.44%的被调查人士认为,中等市值绩优股将在2012年中取得最好表现,54.63%的机构投资者将会在2012年采取淡化行业,精选个股的策略;近1/3的机构投资者不能在现在就确定全年的基本仓位,仅有3人选择会在2012年保持80%以上仓位。

让我们十分意外的是,虽然有45.37%的资管人士认为养老金入市将缓解股市资金压力,有基金示范效应;但是仍有比例接近的人士选择起不到太大作用或根本没有作用。这让我们回忆起众多机构人士曾在微博等平台上表示过,中国股市并不是来多少钱的问题,制度不改革,公平性不体现,靠资金与政策的推动,不可能根本改变现状。

2012的信心

无论他们来自基金、券商、保险、私募还是期货,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会在2012年收益为负。57.4%的资管人士认为自己会在2012年取得10%至30%的收益,而上市公司盈利增长的问题上,占38.89%的资管人士将票投给了10%至15%正增长。

通过调查可见,对于国内的机构投资者而言,股票和债券仍是他们选择的主要品种,认为债市将上行的比例达到了47.22%,认为债市将持稳的为46.3%。随之而来的是,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以及混合型基金最被他们看好,认为将能取得相对更好的表现。而接近60%的被调查人士认为自己相对于2011年,将更容易在2012年取得更多收益。

(本组调查由赵娟、陈旭、李保华、刘真真、张勇、欧阳晓红、陈慧晶、黄利明、肖君秀、张云、周禾眠等记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