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项目开放提速“吹风” QFII扩容可期

欧阳晓红2012-03-05 07:25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欧阳晓红 行至今日,中国经济已步入微妙关键期,迎面而来的是改革契机还是风险敞口?中国资本管制的那扇大门该如何开放?

近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领衔的课题组撰写的《我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条件基本成熟》报告(下称“报告”)更引市场遐想。报告核心在于勾画了一幅“十年分三步走的中国资本项目的开放路径图”,且课题组建议无需强调“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等前提条件,否则资本账户开放或无合适时机。

一位接近央行人士称,对于资本项目开放,高层存在分歧,决策层最担心资金出逃。不过,市场人士解读此举不乏政策吹风之意。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司长孙鲁军亦表示,今年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重点在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和个人资本项目对外开放上。基于此,下一步的QFII扩容以及酝酿推出国际板等均在预期之中。与此同时,资本项目开放提速的传闻也不胫而走。

风向

2月29日,有消息称深圳市将允许个人进行跨境人民币汇款。不过,当晚,央行深圳支行即澄清该报道失实,称并未就此下发文件。

尽管试点传闻已破,但无风不起浪。据消息人士透露,一周前,央行深圳支行的确召集几大银行的国际部负责人开会,但具体会议内容不详。该人士认为,开会与央行深圳支行发文的传闻相关。“这几年一直在推人民币国际化,选择深圳试点并不意外,考虑到其与香港的资金联动优势。”“其实,身边很多人都有如何在境外开设账户的想法,先把资金汇出去,或投资或择机兑换外币。”上述消息人士说,境外汇出地点主要在香港,但香港利润很低,因此,即使放开也不会有大笔资金流出的压力,不过,可能由其他风险即进入香港后的资金很自由,在资金监管上可能会失控。

事实上,外管局的1月银行代客结售汇数据为顺差,企业居民购汇率高企,环比略有下降,但同比却大幅提升,显示资金流出暂缓,但流出趋势并未改变。一位接近外管局人士坦言资金仍在流出,“但相对去年底的资金流出恐慌情绪有所不同,目前特点是香港人民币重返升值预期,1月份的贸易顺差也较大,因此,资金回流形势并不令人担忧。”

在此时间节点上,立意明确、题为《我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条件基本成熟》、敦促资本账户开放的央行课题组报告甫一刊出,便引发市场热议。一些观点认为,十年走三步过慢;另有观点表示,报告过于理想化,如果没有汇率、利率市场化的配套机制,开放资本账户并不现实。

课题组报告认为,资本账户开放需要的四项基本条件,即宏观经济稳定、金融监管完善、外汇储备充足及金融机构稳健等条件并非决定资本账户开放成败的绝对因素,且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稳定并无明显相关性。

而有高层人士认为,中国应推迟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谨慎对待资本账户开放。其实,“更准确的理解应该是将资本账户开放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上述接近央行人士认为。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报告并未在央行官方网站挂出来,只在内部业务网上交流,且通过媒体对外刊发。“不乏试探,吹风之意。”国际金融专家赵庆明说,“但报告难免有些理想化,因短时间内各种配套制度很难完善,如目前还没有一个房地产防控体系,很难对其真正管制。”“报告并不代表央行,只是一个课题研究,没有实质意义。”上述接近央行人士说,“如果报告在央行网站发表,则表明某种动向或迹象,但报告此时出现,的确因为决策层有不同看法。”

路径

课题组报告勾画了中国资本项目的开放路径图:短期安排(1-3年),放松有真实交易背景的直接投资管制,鼓励企业“走出去”;中期安排(3-5年),放松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信贷管制,助推人民币国际化;长期安排(5-10年),先开放流入后开放流出,依次审慎开放不动产、股票及债券交易,逐步以价格型管理替代数量型管制。“我国正处于资本账户开放战略机遇期,开放资本账户利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报告指出。

不过,对应现实,1-3年的短期安排,各方已在实施。日前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指出,人民币国际使用的重点可从贸易结算调整到海外投资。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目前资本项目面临的最大问题主要不是对外直接投资、也不是对贸易信贷的管制,而是资本市场的不开放,不需要等5-10年才开放。

实际上,目前在IMF规定的40个资本项目中,中国75%左右的项目完全或部分开放。约25%的资本项目,如对直接跨境证券投资、衍生品交易、短期外债等仍存在有限试点、规模控制乃至完全限制等较严格的管制。

在瑞穗证劵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看来,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时代已经到来。他推测未来五年资本项目开放的时间表为:2011-2012年,小QFII、国际版正式推出;2013年,诸多尝试处于落实、展开与结果检验阶段;2014年,利率、汇率有望实现市场化,资本项目将放开债务部分、开放个人汇兑;2015年,除短期资本流动方面有一定限制以外,资本项目实现基本可兑换,主要经济体都具有人民币离岸中心。

而资本项目开放是人民币国际化必不可少的步骤。沈建光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包括四个有机构成部分,即资本账户管制逐步放开、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立、汇率体制改革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

沈建光认为,关键在于这四部分是协同推进的关系,国际经验表明,利率自由化不应落后于资本项目自由化,以免导致市场扭曲,引发资产泡沫。

上述接近外管局人士亦表示,弹性的汇率安排是实现跨境资本自由流动的重要前提,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完善汇率机制的重要内容。

实际上,“资本项目开放是相对的概念;从管制手段上看,有两种形式——对跨境资本交易行为本身以及在汇兑环节对跨境资本交易等进行管制,包括本外汇兑换的管制。”上述外管局接近人士认为。他解释,取消资本交易限制与取消资本汇兑限制是可分的。通常,交易的自由化在前,汇兑自由化在后;而且,后者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上述外管局接近人士指出,我国对资本项目的管理则主要以数量控制、行政审批形式的直接管理方式为主。管理成本较高,同时也增加了被监管者的经营负担。从国际经验看,降低管理成本是很多国家开放资本账户的一个重要原因。

提速?

现实而言,虽然官方未公布资本项目开放的具体时间表,但多次明确表态,未来几年,中国的资本项目会在现有基础上更加开放。

回眸过去,可以看出,中国走的是一条渐进式资本项目可兑换之路,遵循了先流入后流出,先中长期后短期资本,先直接投资后证券投资的开放顺序。“今年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孙鲁军表示,重点在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和个人资本项目对外开放上。基于此,下一步的QFII扩容,以及酝酿推出国际版等均在市场预期之中。

有媒体报道,监管层除了适当加快审批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机构资格的节奏之外,还将推动QFII总体额度上限的增加。QFII和人民币QFII额度上限甚至有望超过现有规模一倍以上。

然而,“资本项目的开放应包含一系列的步骤以及宏观条件因素的考量。”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说,他解释,现在国内人民币资产估值较高,国外资产相对便宜,加之经济内在成分在变化,如人口红利消失等,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下降,如果过快开放,会出现资本外流,人民币资产便会形成向下的压力,影响人民币信用,因此,开放步骤应因国内外宏观条件而宜。“对于资本账户的开放,高层存在分歧,决策层最担心资金出逃了!”上述接近央行人士称。他说,目前管理宏观风险的手段与客观调节平衡的能力最为重要,加上好的汇率环境、监控预警措施等,从而避免政策的大起大落。

与此同时,又不能让市场“压抑”太久。“最终还是‘决心’的问题——到底想要选择哪种经济体制与管理机制?能否放弃那套计划体制?”上述接近央行人士说。正如报告指出,资本管制会扭曲市场行为,并且管制效果有限。资本管制实质是政府干预市场,是一种变相的金融保护主义。

不过,报告并没有告诉我们,现阶段如何管住关键环节,风险底线是什么?会出什么问题?出问题后,怎样解决?“如果不了解风险底线与应对风险的解决方案,决策层怎么敢轻易放开资本项目呢?”上述接近外管局人士说。

 

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金融货币市场、保险资管、财富管理等领域。十多年财经媒体从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