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克中国化
导语:斯诺克明星们很愿意往中国跑,因为中国成了他们的“衣食父母”。

 

经济观察报 朱冲/文 丁俊晖俨然一个政坛人物。

 

新闻发布会上,其他球员都在台下就座,只有他高居主席台;领导接见球员时,他更是被安排在领导左手边的主宾位置;还时不时被要求发表各种讲话,尽管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不善言辞,尽管他在第一轮比赛就爆冷出局。

但其他球员对此是没有异议的。继北京、上海之后,借着“建设国际旅游岛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名号,斯诺克职业排名赛的新成员海口世界公开赛揭开面纱。算上中国公开赛、上海大师赛、无锡精英赛以及一项取名为“国际锦标赛”的潜在排名赛,下赛季仅在中国举办的排名赛就达到5站。而整个斯诺克赛季一共只有11站排名赛。斯诺克发源地英国只保留了世锦赛、英锦赛和威尔士公开赛3站。

按照世界台联的规定,世界排名前32位的球手必须参加职业排名赛,所以,包括希金斯、塞尔比等名将悉数参赛,只有奥沙利文和卡特因病未能来到海口。不只是强制规定,这些斯诺克明星们很愿意往中国跑,因为中国成了他们的“衣食父母”。海口公开赛今年的比赛总奖金高达40万英镑,冠军奖金75000英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久前结束的威尔士公开赛,获得冠军的丁俊晖只拿到了30000英镑。塞尔比甚至表示:“希望中国多举办一些世界性的斯诺克赛事,这样我会考虑长期在中国居住,学会中国话。”这不是玩笑,奥沙利文、特鲁姆普、亨德利代言星牌,塞尔比宣传君爵,世界排名前16的球手几乎人人都有中国赞助商。

而在伦敦,台球房已锐减到只有十家左右,世界冠军奥沙利文现在居住的城市埃塞克斯,只有一家台球房。有数据统计表示,英国的斯诺克观众平均年龄都超过了60岁,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培养起来的球迷,很多年轻人现在都不太从事这项运动了,他们更热衷于足球、板球、网球。斯诺克,这项拥有100多年历史的运动在其发源地英国的境遇每况愈下。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英国职业体育发达,可供选择的运动更多;而且电视的介入改变了职业体育的发展,斯诺克这项动辄连续进行七八小时的比赛实在不适合电视转播;还有一点奥沙利文也说过,“如果我要让儿子去从事一项运动,我会把所有的斯诺克球杆和录像都藏起来,然后交给他一副网球拍。”按照奥沙利文的说法,相比于网球、高尔夫等,斯诺克球手很难赚得丰厚奖金。普通比赛冠军奖金3万英镑,英国锦标赛等排名赛冠军奖金7万英镑,世界锦标赛冠军奖金20万英镑,几乎可以跻身最低廉比赛行列。这要从2005年说起,世界斯诺克协会宣布,禁止烟草赞助斯诺克,直接破坏了这项运动的经济命脉。

可这却是一项适合中国人的运动。没有身体对抗,更强调技巧和智慧。要说中国也有着台球运动的历史和传统,尽管它并非起源中国。旧中国台球厅曾经被国人称作是弹子房,在茅盾的小说《子夜》中,弹子房是花花公子们和舞女鬼混的地方;在李敖的《快意恩仇录》中,弹子房的形象则是“喧哗,空气极劣,红灯”;在杨德昌的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弹子房中的人抽烟喧哗,是帮派间血腥杀戮的地点。建国后短暂的中断没有破坏台球运动在中国的群众基础,大街小巷、露天街头在改革开放后又随处可见台球桌,虽然还是低端混乱的场所,虽然出入台球厅的人还是那些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之辈,可这样的大众化背景在无形之中也提升、扩展了台球这项运动在中国的参与度、关注度和受欢迎程度。据统计,中国有着6000万台球爱好者,2500万人经常打台球,每天有50万~100万人在参加这项运动。

这时候,丁俊晖的适时出现,更加促进了台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尽管早在多年前,丁俊晖还没有出现时,央视在深夜转播或者录播远在英国举行的斯诺克比赛时,收视率就保持高位,但斯诺克真正转向中国市场,比赛增多,广告增加都发生在丁俊晖2005年持外卡一举夺得中国公开赛冠军。姚明之于NBA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刘翔对于田径的推动,及如今的林书豪让NBA在东方市场重获新生,都极好地证明了本土明星对于一项赛事推广的重要性,因为这能让当地观众对比赛更有归属感。如今央视转播斯诺克比赛的收视率一直高居同时段收视率之首。巨大的市场自然来自这庞大的观众群体。“斯诺克的未来在中国。”这是世界台联主席的原话。

海口世界公开赛承办方和冠名赞助商星牌集团副董事长甘连童说:“斯诺克在英国的没落和在中国的崛起,也缘于经济发展现状。包括当初中国的台球运动都集中于街头,丧失了台球运动的绅士性特征,也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如今,随着媒体的传播及推广,台球运动在中国逐渐回归其优雅、绅士的特性,数以万计的台球馆已从最早遍布街头的球案,发展到室内的练球房,再到装修豪华的会所,成为一项白领甚至金领们喜欢的运动。星牌还在推广家庭台球桌的概念,因为健康、休闲的生活方式已经日益深入人心。

当然,这也得感谢中国职业体育的发展欠缺,没有其他比赛可供转播,所以央视可以“专心致志”。希金斯等球手在看到中国的国家电视台一直舍同期正在进行的足球比赛而不顾,不遗余力地现场直播斯诺克比赛,感到不可思议。“这在英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像能看到斯诺克选手代言广告一样,在英国其概率和中彩票有得一拼。”

随同媒体传播和推广的还有中国球迷的素质。还记得北京举办中国公开赛的头几年,手机铃声、闪光灯此起彼伏;比赛过程“人头攒动”;只给中国球手鼓掌,外国选手出现失误还会喝倒彩……在海口世界公开赛现场,“凤凰传奇”的铃声只是偶尔响起;使用闪光灯影响球员视线的更是少之又少;得分破百、超分,都能得到球迷热烈的掌声;球员出现重大失误时,会有尖叫、惊叹声,但这也不失为沉闷的比赛增添些许活力。只是走动还比较频繁,中国人似乎特别勤于上厕所,也特别“懂”球,频频议论,当然这也跟场馆条件和赛事组织管理水平有关。道路戒严,让很多观众迟到,自然只能在比赛过程中入场。

还有领导的因素。领导捧场被视为一项比赛规格提升的标志,可领导通常都很忙,或者根本看不懂,所以无法坚持到最后,往往看完一两局比赛后就要先行离场,迎来送往的庞大队伍自然影响比赛进行,甚至还有领导在比赛进行过程中坐在主席台上握手寒暄。

当然,没有瑕疵是不可能的。英格兰温布利大师赛的球迷就有着辱骂非英格兰籍球员的“悠久历史”,这几乎成为了这项比赛的一项传统,这群球迷在斯诺克赛场的名声就和他们国家的足球流氓一样臭名昭著。2007年决赛中,丁俊晖被骂哭过;一代球王苏格兰人亨德利也不能幸免,面对球迷的咒骂,他曾经数次欲以中止比赛来表示抗议。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