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体
“高晓松体”背后,固然存有一代人的实情实感,却在另一方面昭示,我们已经无心、无力,进行一次个性化的“诉怨”。集体的辛酸叙事,在莫名的兴奋、一丝的狂热之外,真实感、渲染力反倒存疑。
——《华西都市报》
副市长痛斥“放狗屁”
放纵水源污染,将市民安全抛之脑后,这是人品问题,该问责这样的狼性。若骂了渎职的下属也不算数,那跟放××又有什么区别?总之,让“放狗屁”的得到相应的代价,这点很重要,除非希望看见更多“放狗屁”的。
——《南方都市报》
在完善的社会管理系统中,廉洁、高效等应该是对官员群体素质的基本要求——对常态问题的解决,职能的区分、责任的归属、衔接的流畅,应该是明确而具体的,不能等到主管官员发飙后,问题的解决才会摆脱谎言、敷衍、迟钝与麻木。
——《东方早报》
正因一些部门“放狗屁”放了白放,才“狗屁”不断。彻头彻尾的假话、添油加醋的谎话、空洞无物的空话、口蜜腹剑的“好话”、胡言乱语的瞎话都是“放狗屁”,而对于“放狗屁”的管理,却处于一个真空地带,既没有专门规定,《公务员法》中也找不到处罚依据。
——《广州日报》
不管是真高兴还是假高兴,至少他们认为挨领导的骂很正常,不敢有什么微词,更不要说打击报复。可是,如果是普通民众说脏话,骂政府部门或官员,挨骂者也会“闻骂则喜”吗?恐怕不会,不仅不高兴,有时还会想办法打击报复,加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
——《齐鲁晚报》
狼狗难分
公布真相并不难,认错也很简单,而公众最担心的是,权力没有认错的习惯和勇气,总是高估“摆平”的能力。只有把公权、而不只是“疑似狼”关进笼子里,“坦诚”才不至于成为一个抽象的公共词汇。
——《广州日报》
“狼出没”到底是什么原因?当地到底还有没有狼?哈士奇等大型犬的管理如何完善?当地政府对这些群众关注的问题没有及时回应。也正是由于缺少政府部门发布的权威信息,当地群众开始传播流言、甚至产生不安情绪,这显然与政府保护群众的初衷背道而驰。
——《青年时报》
“狼患”频发弄得人心惶惶,民众急切需要肇事狼伏法。真正到了“凶嫌”伏法,人们却又较真起“是狼是狗”,这不是民众吃饱了撑的,而是对政府在公共安全事 务中的诚信考问。如果连“是狼是狗”这样的困惑都不能够及时澄清,那么,老百姓刚刚平复下来的“野狼恐惧”还会卷土重来。
——《现代快报》
茅台市值缩水
名酒股价大跌只是回归市场价值的开始,禁止公款消费高档白酒,削减“三公”经费,需要制度的跟进。名酒没有了公款的支撑,其股价才能摆脱这种因“一句话”而导致的大跌,也才能体现企业的真正价值。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