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成品油市场改革趋向明朗

巢新蕊 陈旭2012-04-06 11:17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巢新蕊 陈旭 “预期今年油品定价调整机制可能会出台”,近日,东方油气网分析师程瑞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继3月20日国家发改委以罕见幅度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运输车辆用油价格每升上浮已超过8元。而国内要实行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方案,首先要满足国内通胀已被控制住及国际油价出现下行两个条件。

目前国内CPI涨幅已被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而据本网记者了解,待国际原油价格回落到一定幅度后,国内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将择机推出。

短期来看,将22天改为10天、缩短成品油调价周期目前已获得国内多数人赞同。长期来看,中国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建议,保证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的关键在于加快价格市场化改革和推进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

定价方向初定

按我国2009年5月8日公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国内成品油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金、合理流通费用和适当利润确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汽、柴油价格。

上述办法实施至今,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了18次调整,其中13次上调,5次下调。事实证明原有定价机制的弊端之一是,调价周期过长,不能及时反映国际油价涨落。而近日随着美国高库存数字的公布,以及英法德等国磋商释放石油战略储备的消息的出现,原油期货价格尽管仍偶现上涨,但其实已经遭到些许打压。

“今后,国内油价上调可能会和下调一样迅速”,程瑞峰预计,不管未来世界政治经济局势如何,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仍会坚定不移地执行。

通过对最近两次油价调整的速度以及调幅的观察,东方油气网等机构发现国家发改委对油价应调幅度并未压制,这在第二次调价上表现更为明显。程瑞峰认为,这显示国家发改委意在逐步将油价交给市场,并为未来新定价机制出台做铺垫。

同时,尽管部分人士对国内油价进一步接轨国际原油意愿强烈,但来自权威部门的消息显示,国内外原油差额仍会控制在一定幅度内,不会把过多的亏损留给炼化行业。同时受舆论压力影响,政府也很难再采取给予炼厂财政补贴的措施。

“及时调整油价,避免炼厂的亏损及油荒出现,这都是着眼于未来资源供应的策略”,程瑞峰认为,相关部门未来将通过价格杠杆来抑制国内原油消费增长,继续稳通胀并调整国内能源结构,将成其施政方向。

石油流通配套

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已是箭在弦上,不过在改革之前不确定因素也会与之相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要使该改革朝着既定政策目标行驶,首先要打通两大环节,即炼化环节和消费环节,这两大环节都涉及到成品油流通。流通环节通了,才便于各种市场主体参与到交易中来。

目前受限于既有流通政策,大量地炼产能因缺少上游油源而被迫闲置着。同时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部分中小企业、甚至部分与中石油、中石化关系密切的中小企业,依然面临着资金压力。

目前能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的主要是中介平台。近日北京石油交易所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第四营业部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该交易所推出的“油信通”融资产品是基于信用销售和信用保险基础上的一种融资方式,不需要资产抵押,只需在贸易环节生成的应收账款即可实现融资。

据北京亚飞诚信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人士介绍,与其他交易所相比,北油所的融资服务模式还算比较多样化的。但与此同时,企业仍希望有更多的融资服务产品问世。

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受限使得国内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