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暴利终结 PE收获不如去年

朱熹妍2012-04-07 01:08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朱熹妍 对于越来越多的创投机构而言,过去的一年赚钱不再像以前那么容易,机构间的竞争也进入了白热化,PE进入的估值越来越高,刚刚出炉的各项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PE/VC曾经创下的账面退出风光不再,2011年PE可以量化的收获幅度已然收窄,2012年一季度更是连这样的水平也难以维系,账面退出回报率下降到4.61倍。

回报下降

自2011年以来,国内VC/PE通过境内外IPO退出数量较往年出现大幅下滑,利润空间也在收窄。

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1年境内外IPO总量双双减少,VC/PE支持的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数量和融资额也均出现下滑。这表明,VC/PE支持的中国企业上市节奏已整体放缓。

上述报告显示,2011年VC/PE支持中国企业上市完成171家,融资金额295.42亿美元,2010年数字为221家,融资金额为395.12亿美元。值得关注的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市盈率由去年1月的71.14倍跌至去年12月的32.08倍,作为PE/VC退出的最大渠道,深圳中小企业板发行市盈率由去年1月的67.8倍跌至去年12月的37.87倍,而深圳创业板则由去年1月的87.35倍跌至去年12月的37.72倍,在三个市场中跌幅最大。

在平均账面投资回报方面,2010年境内市场为9.27倍,而2011年剔除极端涨幅的华锐风电超高投资回报后仅为7.78倍。

进入2012年,下降趋势依然明显。

多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VC/PE通过IPO退出的规模和账面收益仍在大幅缩水。在刚刚过去的三个月里,中国企业IPO数量连续第五个季度出现下滑,融资金额再度创出最近两年新低。66家中国企业在全球各资本市场完成IPO,合计融资399.1亿元,环比分别减少12.0%、60.1%。从单起融资案例来看,本季度平均单起融资金额仅为6.0亿元,相比上季度单起规模缩减54.7%。

另一方面,赴美国等境外市场IPO的退出路径自去年以来也步履维艰。3月最后几天,唯品会冲击纳斯达克成功。不过仅仅一周,发行价就跌去33%,其背后的投资机构红杉资本也在账面浮亏的边缘。有观点认为,继土豆去年8月17日纳斯达克上市后,中国企业长达7个月纳市IPO“冰川期”被认为仍然没有过去。

这让中国PE/VC感到内外交困,IPO仍是退出主要渠道。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1年VC退出交易共有456笔,其中IPO退出312笔,占比68.4%。2011年共有235只PE实现退出,150笔退出中包括IPO退出135笔。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张琦认为,面对境内IPO趋紧、境外资本市场低迷的双重考验,国内VC/PE投资机构通过IPO方式退出收益呈现不断缩水的趋势,VC/PE生存面临严峻考验。

项目难谈

抱团开始出现。一长串的投资机构名单,在准上市公司的招股书里,已经变得常见,而报团也成为投资机构共生的现象。

贝因美成为2011年以来最多PE参股的新股。在上市前投资贝因美的PE中,有3家PE的账面投资回报均在20倍以上。它们分别是浙江华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远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浙江浙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其账面投资回报高达49.35倍、27.42倍、20.56倍。另有6家PE也因投资贝因美获得了超过10倍账面投资回报。它们是中国科技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吉维尔国际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国光大控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平安财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光大控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其回报率达13.16倍、13.16倍、12.34倍、12.34倍、12.34倍、12.34倍。

“一些项目可能同时在跟很多机构谈。”一位投资人感叹,最后比价的结果就是,机构之间通过协商定下比例,共同投资。在一些政府招商的项目中,甚至出现二三十家机构PK,最后为了平衡各方利益,选择十几家的情况。

“对于项目的掠夺已经相当残酷,银行、国企、外资、甚至地方政府背景的PE都来竞争,价格自然越涨越高。”上述人士感叹。

另一方面,企业主开始对主动上门的投资机构不胜其烦。“一张嘴就是要我的财务数据,再接触一下就是净值调查。而且每个都说自己大有来头。而且人太多,每个都接待很费时间。”一位江苏的企业主表示,现在他两种人的电话不接,一是拉广告的,是要投资的。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PE/VC的买方市场已经形成。

当然,还是有几家赚得盆满钵满。华锐风电因为获利倍数太高,而被众多统计数据排除在样本之外。这家由新天域资本旗下

Future material investment limitednt(FUTURE)投资的风电公司创下了2011年沪市IPO公司账面投资回报率的最高纪录,高达180倍。不过更多观点认为,这样的成功并不是可以持续和复制的,PE的整体收益开始下降。

来自监管层的声音也支持这种趋势。证券监管层近日强调,要继续深化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改善市场价格结构不合理状况,切实解决新股发行价格过高等问题。

“通过IPO方式退出的数量有所降低,而退出的收益也会不断缩小,这也将促进并购快速增长。”一位国内PE界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