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煤矿整合接近收官
2012-04-18 07:34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宋馥李 温淑萍 王梦芹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涉及煤矿收购和兼并的信息,煤老板们总是讳莫如深,视其为高度机密。在这轮竞购战中,谁也不敢轻易亮出底牌,谁能拿下更多更好的煤矿,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煤炭“黑金”,或许就会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宋馥李 温淑萍 王梦芹 “2012年的前3个月,是整合谈判的高峰期,现在小煤矿该谈的都差不多了。”4月11日,王琦说。

王琦是鄂尔多斯当地一个煤炭交易中心的负责人,与鄂尔多斯诸多煤老板和大集团常有信息往来。过去一年,鄂尔多斯煤矿整合以来,各路兵马,针对鄂尔多斯煤矿,展开了激烈的竞逐。“到这个月底,大局就基本定下来了。”王琦说。

而涉及煤矿收购和兼并的信息,煤老板们总是讳莫如深,视其为高度机密。在这轮竞购战中,谁也不敢轻易亮出底牌,谁能拿下更多更好的煤矿,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煤炭“黑金”,或许就会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群雄逐鹿

随着鄂尔多斯煤矿整合大限的临近,中国重要的煤炭输出地——三西之一的鄂尔多斯(蒙西)——进入整合冲刺期。到今年6月份,年生产规模在300万吨以下的煤炭企业,将全部退出市场。

从去年开始,实力雄厚的央企、区外大型煤矿集团、区内兼并主体,面对着鄂尔多斯即将被整合的煤矿,便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竞购战。但随着整合方案出台,煤矿价格迎来新一轮暴涨,煤矿兼并也曾一度陷入僵局。

鄂尔多斯8.7万平方公里的市域面积,70%的土地下面是煤炭。准格尔、东胜、桌子山三大煤田探明煤炭储量1702亿吨,约占内蒙古优质煤炭储量的1/2、煤炭的远景储量近万亿吨。

事实上,在山西煤矿整合之前,鄂尔多斯的整合走得更早。10年前,鄂尔多斯的煤矿数量,曾达到过1900余个,95%以上是年产9万吨以下的小煤矿。2004年开始,鄂尔多斯市政府开始强势整合,关闭了1000多座小煤窑。不过,那时并不叫“整合”,而更多强调关闭小煤矿,提高机械化水平。

不过,整合的主体是当地的民营企业,也是从那时开始,鄂尔多斯一批实力雄厚的民营能源集团,诸如伊泰、汇能、满世等民营煤矿,开始崭露头角,迅速成长为百亿元产值的大集团。

此后,大小煤矿间自发的兼并重组一直在持续。截至2011年年底,尚有生产和在建的煤矿共321座。其中,央企直属煤矿19座,自治区企业直属煤矿5座,其他国有企业下属煤矿20座,其他所有制煤矿277座,煤矿的平均单井生产能力128万吨。

而此次整合,是基于上述整合基础上的再整合,并将标准定在了最低年产量300万吨上,这个标准,要高出内蒙古自治区的整合标准一倍多。至此,到6月份以前,鄂尔多斯的280家煤矿将被整合,而兼并重组的数量,最终确定为45个。

去年,鄂尔多斯市首批确立了神华集团和伊泰、汇能、伊东、满世、乌兰、蒙泰、特弘等7个当地民营企业为八大兼并主体。对这些主体企业,确立了每个集团不低于5座的整合目标。对兼并主体的确立原则是:原煤生产能力在500万吨以上,露天矿单矿规模在300万吨及以上,且三年内未发生10人以上重大事故、资产优良的企业,可优先作为兼并主体。

继首批确立的八大整合主体后,鄂尔多斯随后又相继公布了37家整合主体,其中,有接近一半儿的企业,是国有能源集团,以央企为主,也有地方控股的煤矿集团,像山东能源、冀中能源等,共计45家。

内外有别

不出意外的是,在整合方案中,鄂尔多斯同样确立了本地企业优先的原则。

在整合方案中,对本地企业的整合范围还具体到了不同的旗区,在鄂尔多斯,煤炭产能主要集中在三个旗区,即准格尔旗、东胜区和伊金霍洛旗。按照本地企业优先的原则,在整合中,准格尔旗本地的煤矿,要优先让准格尔本地的集团来收购和整合。

对此,鄂尔多斯政府还根据整合主体不同的注册地,拟定了整合不低于两家或三家的指标。“这么做,也是为了平衡地方的利益,尽可能把财税收入留在各自旗区。”(注:旗相当于县)鄂尔多斯煤炭局办公室主任郝建军告诉记者,但他强调,“政府只管出方案,剩下的,就是企业自己的事儿了,政府不会插手。”

这样的政策,还是让区外企业颇生抱怨。“鄂尔多斯几乎是模仿了山西的兼并模式,关起门来做兼并,只允许自己的企业壮大,把外省企业踢在了门外。”山东省一位煤矿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整合方案中,虽然并未提出只能卖给兼并主体企业,但按照他的经验,既然是区内企业优先,那区外企业在竞购时,肯定会遇到歧视。

该人士分析认为,如果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兼并重组,完不成的煤矿直接关闭,哪有不赶紧卖的道理。

不过,为了推动整合顺利进行,鄂尔多斯市政府的无形之手非常给力。方案规定,在支持鼓励政策中,对顺利完成兼并任务的企业,会优先安排铁路运力。兼并重组后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尚未设立铁路运输户头的企业,可以赋予铁路运输户头。

显而易见的是,在运输通道肠梗阻、长期有煤难运的情况下,优先配置运力对企业至关重要。这对于鄂尔多斯境内的煤矿集团,是一大利好,只要规模足够大,将来在运力配置上便可得到优先照顾。

另一个重要支持政策,便是配置后备煤炭资源。方案规定,兼并规模超过500万吨的,或相互兼并重组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的企业,可将其所属煤矿周边的空白区按不超过其现有储量总和的20%,预留给新企业作为后备资源;按照此原则,整合后产能超过3000万吨的,则在全内蒙古自治区内配置资源。

不过,相比于鄂尔多斯对区内企业的偏爱,区外的大集团和央企巨头们,也并不落下风,相比本地企业,他们也有更厉害的牌在握——融资。

煤矿的兼并重组,涉及的资金非常庞大,需要有非常强的融资能力。而随着国家银根紧缩,鄂尔多斯的银行信贷体系尚不发达,本地企业普遍缺钱。此时,外地大集团充足的资金后盾,就显示出了优势。

2011年年底前的12月27日,冀中能源就通过其子公司——冀中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收购了鄂尔多斯市盛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72%的股权。盛鑫煤业的矿区面积约7.9平方公里,煤炭保有储量为6773万吨。今年1月8日,大唐发电通过融资,向其项目公司——内蒙古乾泰能源增资20亿元,整合了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部分煤矿,合计达储量1.8亿吨。

王琦告诉记者,冀中能源来收购时,组织了一个银行团,因为单个银行的贷款规模满足不了资金需求。而央企大唐发电,融资能力更不必说。与此相比,鄂尔多斯本地民营企业,还没有这种能力。

峰回路转

从2011年上半年开始,煤炭整合的消息便开始流传,大集团纷纷抢滩鄂尔多斯。煤矿转让价格便一路飙升,炒高了好几倍。转让价格一般依据煤矿的保有储量计算,以前,每吨的价款是5块到10块,其后逐步炒到30~40元,最高峰冲上40元~100元。

盛况之下,煤矿身价翻倍,一些煤老板奇货自居,便不按储量来计算,直接以煤矿整体标价。还没有开采的煤炭,就达到了现在煤炭的坑口价的三分之一或更高,这个价格听起来让人咋舌。“两年前,一个煤矿整体能卖1个亿,现在炒到了3个亿甚至5个亿,现在动不动就是十多亿或者几十亿。”一位当地的煤炭行业人士说。

不过,煤矿价格暴涨带来的整合僵局,却并没有持续多久。在春节前后,随着一波煤炭市场低迷行情的出现,鄂尔多斯煤矿整合骤然加速。

春节前后,整个冬季都缺煤的南方,形势突然有变。南方诸多省份的用电量大幅度下滑,直接导致了动力煤市场逆转,煤炭价格应声而落。欧债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很多出口导向型企业停工,减少了用电需求。

煤炭市场的变动,促成了这次煤矿整合的加速。王琦分析说,在这样的背景下,煤老板们纷纷放下了高姿态,寻求脱手。

于是,在这样一波利好的行情下,央企和大集团纷纷出手,拿下众多煤矿。这是因为,在并购中,央企和大集团资金宽裕,更具灵活性,可以让民营煤矿保留股份,继续分享煤矿盛宴。“与其卖给本地财主,不如傍个外来的大款。”王琦说。

王琦分析说,鄂尔多斯很多小煤矿,在这种经济环境下,生存状况并不好。国家在环境保护上面,设置了越来越多的硬性指标,如采地补偿和缴纳植被复垦费,每吨煤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不少。对于小煤矿来说,机械化水平上不去,单位产量的生产成本肯定是高的,在这种情况下,与其承担经营风险,还不如被别人整合。当然,也有一些企业选择按兵不动。那些煤老板觉得,只要不松口,有些已整合的煤矿就连不成大煤田,自己的煤矿还会升值。

6月份大限来临前,整合大戏还将继续演绎。对于整合主体和小煤矿来说,都是压力。如果政府出手,就被动了。

(文中王琦为化名)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