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沈建缘 在雄心勃勃的超极本战略中,英特尔希望兼顾商业、企业用户体验,解决从软件、硬件到应用解决方案层面的更多问题,并借此创造出更多的新兴市场机会。
作为英特尔的“铁杆”OEM合作伙伴,惠普在其“全球科技影响力峰会”上发布了三大系列,近10款超级本产品(Ultrabook),这是至此,英特尔超级本家族谱系趋于完整。
有消息显示,原定4月29日发布的英特尔新一代处理器酷睿“Ivy Bridge”提前了一周发布。华硕电、宏基、联想等OEM厂商都发布了基于英特尔新型处理器的超极本。
转型砝码
自去年6月首次公布超极本愿景以来,在2012年上市的超极本将达到75款以上,具备不同的屏幕尺寸、外形及风格。英特尔超极本战略的第一个目标是,在2012年年底前,占据个人消费类笔记本电脑市场40%的份额。
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供应商,英特尔90%的产品都应用于PC上。虽然在2010年开始,英特尔试图在移动芯片领域找到“下手”的地方。但主宰了几十年的PC、笔记本市场正逐步走向饱和,强大但耗电的通用CPU战略已完全不适用了。
而目前约有50亿台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约有28亿台设备是“智能设备”,未来四年,这个数字将增加一倍。且竞争对手的势力并未消减。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畅销,英特尔的老对手ARM已一跃成为移动芯片的老大,并占据了全球移动市场90%的份额,甚至想要涉足英特尔的地盘,ARM总裁Tudor Brown曾表示将进军移动PC市场,并在2015年将市场占有率提升到50%。
这就不难理解,作为芯片产品老大的英特尔正在实施的规模宏大、跨越数年的改革计划——将60%的产品应用转移到PC以外的设备上。设计圆润、厚度纤薄,号称从显示屏、电池技术和存储解决方案,到主板、散热技术等所有组件都经过重新设计的超极本因此成为英特尔未来战略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