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透明让对深圳飙车案的质疑减弱
导语:可怕的是,面对质疑浪潮时,因恐惧舆情而关闭了公开之门,而那显然只会引发更彭湃的舆论浪潮。

经济观察网 许伟明/文 5月26日凌晨在深圳滨海达到发生一起车祸,一辆GTR跑车以不低于180码的速度撞了两台出租车,造成3人死亡。这起事故让深圳警方陷入质疑的浪潮中。

豪华跑车肇事,撞的是人人都会坐的出租车,导致3人死亡,其中2人还是花季少女。加上醉驾、飙车、事后逃逸。除了对公共交通安全的忧虑之外,这起事故显然还挑起了人们的仇富情绪。

一个年轻的富人,是“富二代”或“富N代”,深夜和三个靓女醉饮,后带着女人们坐上跑车、飙车、撞死人、逃逸、安然去酒店休息。这是多么“合情合理”的故事啊。但警方抓的却是来自农村的侯某,“农村人”怎么有本事去泡妞、开车撞人、去游艇会酒店。这一逻辑下,侯某便是去给许顶罪了。

因此当警方将侯某的照片发布时,一些细心的家属、网友发现,前后的衣服不一样。再加一些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名下巴受伤的男人曾在同一时间在疗伤。诸多细节,导致舆情认为那个下巴受伤的男子就是许某,并对深圳警方公信力的提出深刻质疑。舆论中的仇富和仇权两种情绪正相互推波助澜。

深圳警方连续召开三次新闻发布会。在第二场发布会的时候,警方公布了各种相关视频,并发到网站和微薄上。但关键视频的缺失,以及其中一段视频中出现的肇事者头顶“光圈”引发了更多的质疑。

直到深圳警方召开第三次新闻发布会,公布DNA鉴定结果,让许某本人现身说法——其身上并没有伤。

深圳飙车撞人案折射了时代的普遍忧虑:对富人道德和守法的不信任,对公权力部门的将信将疑,而民众对此却无能为力,只能在网络上提出质疑,直到所有可疑之处不再可疑。

这回,我们能从深圳警方的危机应对中找到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公开透明,并且及时。事实上,在深圳警方的第三次发布会之后,质疑之潮已经退去。

潮来潮去恰是公众舆情最重要的特征。一种共同的情绪,在中国当下是仇富、仇权的情绪,会使各种质疑的舆论突然堆积成形,并汹涌起来。但质疑并不可怕,足够的公开透明能使质疑浪潮消退。可怕的是,面对质疑浪潮时,因恐惧舆情而关闭了公开之门,而那显然只会引发更彭湃的舆论浪潮。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