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媒体观点06.11:16名学生溺亡
导语:16名学生溺亡 与精神病人结婚 阶梯电价 欧洲杯 药袋红富士 娲皇遗骨

16名学生溺亡

孩子爱玩水是天性,禁止他们靠近水域也不现实,而且作为认知不够成熟的学生,总会有贪玩和忽视水域危险的时候。作为孩子的家长、老师、社会,都有责任保护孩子的安全。但不少孩子溺亡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让孩子们学会正确的自救和救人方法极其重要。

                                                                                                                 ——《新京报》

安全,作为人生最重要的第一课,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必须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讲到入脑入心,内化为孩子们的自觉意识和本能行动。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不能以为讲过了、说到了就完事大吉。要讲究说的方法,保证说的效果。

                                                                                                                 ——《新华网》

与精神病人结婚

打破户籍壁垒并不是仅仅户籍本身,而是实现附载于户籍上的公民权利均等化,人们之所以想取得城市户口,不是城市的生活有多么绚烂,而是权利差距的巨大吸引力。

                                                                                                                 ——《南方都市报》

王某不过是现实“子宫”中孕育出的一个“被侮辱和被损害”的悲剧人物。如果区域间的发展失衡得不到改变、户籍壁垒不能够彻底破除,那么“落户式婚姻”便不可能彻底消失。

                                                                                                                 ——《广州日报》

阶梯电价

各地方案不应该一成不变,尤其是第一档电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通胀水平高低、居民收入状况变化调整当为阶梯电价制度之本义,然而负责人所称的“可以”不是 “必须”的动作,提高电量标准等于变相给民生成本减负,这样的利好能否因其一声“可以”而降落?为了给民众一颗“定心丸”,各地出台方案的时候有无必要因 此建立阶梯电价浮动调整机制,并明确调整的周期?

                                                                                                                 ——《南方都市报》

以切实保障民众利益为着眼点,不让社会整体福利受损,是评判社会改革的重要标尺,电价改革亦然。目前的问题是,要想让社会整体福利在阶梯电价改革中不受损害,关健是要重新调整现有利益分配格局,运用公共管理智慧防止电价改革被扭曲。

                                                                                                                 ——《华西都市报》

这一艰难改革尤其需要凝聚社会共识,而社会共识能否达成,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民众对优先推行的居民阶梯电价制度是否接受。

                                                                                                                 ——《燕赵都市报》

只有通过第二次听证,才能知道各地所谓的“适当提高”,到底提高了多少,是否真的“适当”。如果“适当”水分太多,或者与民意还有遥远距离,那就再次听取民意,完善方案,调整标准。

                                                                                                                 ——《广州日报》

欧洲杯

他们打出再穷也不能穷足球的口号,因为大家都想把欧洲杯当作本国和欧元区的一针强心剂。但这针强心剂更像是麻醉剂,以致当欧元区这个大苹果正在腐烂之时,你却浑然不知。

                                                                                                                 ——《广州日报》

药袋红富士

对于“药袋苹果”,希望栖霞和招远两地政府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依法进行整顿治理。虽然这看似有损当地苹果产业的声誉,但同时政府的强力查处也会给公众以 信心,长期而言,更有利于当地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相反,如果态度继续犹疑,“药袋苹果”将成为挥之不去的阴霾,逐渐将当地苹果产业的声誉侵蚀殆尽。

                                                                                                                 ——《新京报》

娲皇遗骨

有利可图,便盲目追求,哪怕是虚构的神话人物,都要变为筹谋;反过来,若文物成了政绩冲动的“路障”,他们会一推了之,就像大理1300余年的古城墙。当文物经济的马达已经发动,利益车轮就难以阻挡。此时,所谓的娲皇遗骨,终究只是被消费的文化器物而已。

                                                                                                                  ——《华西都市报》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