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成宁浩

殷宴2012-06-14 16:47

 

宁浩/口述    殷宴/整理
我不是一个纯粹的人,既不够现实,也不够理想。艺校毕业的时候分配到山西话剧团,干了几个月就觉得那是个温水煮青蛙的环境,无论如何都要跳出去,于是跟单位请了假来北京考大学。这个举动好像挺浪漫的,但也是因为我家庭条件好,没把我逼到特别现实的那个地步。如果家里贫困,我想我也不会走上这条路,可能就去做生意了。我在北京读书的时候开始做导演,起初拍的是MV,也是为了赚钱,很现实。看书我也不喜欢看特别“虚”的,琼瑶的、言情的那种东西,我看不下去。得有一个“根”在那儿,不然我就找不着北了。 
创作也一样。《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都是天马行空的故事、现实的细节,挺分裂的。《黄金(1621.60,2.20,0.14%)大劫案》也是这个风格。并不是我有意要走这个路线,其实创作是一种比较本能的事,你的认识到那儿了,你就会觉得这个就是对的,别的都不对。我原先想过刻意的,但是发现就是不行,改不了。 
我的片子大都是悲喜剧。作为一个观众,我喜欢情感表达清楚、色彩明快的片子,要笑就笑要哭就哭,要不然就是双向反讽,悲喜融合在一起的,看完之后就想笑,但笑起来又觉得挺难受的。幽默其实有时候有一种悲剧色彩,是对现实的无奈,顶多有点儿嘲讽,连反抗都算不上。就像说相声和听相声,说相声的人有什么反抗可言?只是调笑罢了,这也是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有人说我像盖?里奇、昆汀或者科恩兄弟,其实他们跟郭德纲都是一路货色,打荒诞主义牌、解构主义牌,调笑现实。 
西方导演对我肯定有影响,但很多中国的老片子对我影响也很大,比如《活着》、《霸王别姬》、《少林寺(微博)》、《小兵张嘎》,还有《城南旧事》,多好看呀! 
中国电影底子薄,技术差,我们就得拿出外国人三倍的努力才能让观众看到一半的真诚。这个真诚得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真诚地表达自我,同时也要真诚地和观众交流。文艺片不是自顾自阳春白雪就叫真诚,得让观众理解。你看《猫屎先生》,或者今年得奥斯卡的《艺术家》,虽然是文艺片,但是情节性和娱乐性很强,容易让观众接受。姜文的《让子弹飞》就比《太阳照常升起》真诚,拍摄和宣传都使了劲儿了,这个态度很重要。 
我自己底子也薄,有的时候是真不会,真着急,每次片子拍出来老觉得差一点。《黄金大劫案》我也觉得没做好,有陈词滥调的地方,这他妈确实是想得不够,很惭愧。但我至少在精力和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做到真诚。如果说我的片子会有让观众感动的地方,那应该是源自于我自己的一些东西。一个作品要感动观众,首先要能感动导演自己,而且得是真感动,是每次想到都会热泪盈眶。如果连导演自己都感动不了,那就没有办法去和观众交流。 
我这个人没多大的才华,就是一个相对还算本分的人,和一个认真开饭馆的没什么太大区别。拍电影受益最大的其实是我自己。有的时候一部片子给我一些教育,有的时候是教训,但一定会有“原来是这样”的感觉。这就是拍电影的魅力。作品本身有它自己的生命,导演所能做的只是服务于它,通过导演的手把它传递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认识到一些事物、道理,向真理更靠近一步。我相信真理是普遍存在的,整个宇宙就包含在真理之内。 
我家里人都信佛,所以我也有敬畏之心,但我没有修行,所以还算不上信徒,没有到觉悟的境界。换句话说,我还是个小人物,不是英雄。我的电影总是以小人物为主角。那究竟什么是小人物呢?小人物是对立于英雄而言的,英雄是完整的人,小人物是不完整的人。我认为一个完整的人应该具备三个层面的问题:欲望、情感、信仰。信仰从根本上解决两种问题:存在和方向。你如何决定你的方向,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方向的终极问题其实是死亡,在憧憬方向的同时面对死亡。所以英雄必须有一个品质,就是无畏,不惧怕死亡。有的人不知道死是什么的时候不惧怕,知道了就怕了——那不是英雄,是二逼。英雄是知道死是什么,然而不惧怕,也就是看破生死。实际上每一个人都应该看破生死,英雄是一个人人皆可达到的境界。这个世界上达到英雄境界的人其实非常之多,我看很多老年人都能以自然的态度对待死亡,人撑到这一步是幸福的。佛教讲“大无畏”,只有到了这个境界之后,人才能活得泰然,一个人的人生也就完成了,舒服了。但如果没有明白这个道理,这一辈子都生活在死亡的阴影之下,充满了恐怖与纠结。小人物要么困在欲望之下,要么困在情感之下,没有达到更高的境界。我现在还看不破,有的时候即使能看破,又无法饯行。没有践行,光开悟仍然算不上智慧。所以我想了想,还是回来吧,先出本书,赚点儿钱,一步步来吧。 
(实习生王佳宁亦有贡献) 

宁浩/口述    殷宴/整理

 

作者: 宁浩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2-4

 

我不是一个纯粹的人,既不够现实,也不够理想。艺校毕业的时候分配到山西话剧团,干了几个月就觉得那是个温水煮青蛙的环境,无论如何都要跳出去,于是跟单位请了假来北京考大学。这个举动好像挺浪漫的,但也是因为我家庭条件好,没把我逼到特别现实的那个地步。如果家里贫困,我想我也不会走上这条路,可能就去做生意了。我在北京读书的时候开始做导演,起初拍的是MV,也是为了赚钱,很现实。看书我也不喜欢看特别“虚”的,琼瑶的、言情的那种东西,我看不下去。得有一个“根”在那儿,不然我就找不着北了。 

创作也一样。《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都是天马行空的故事、现实的细节,挺分裂的。《黄金(1621.60,2.20,0.14%)大劫案》也是这个风格。并不是我有意要走这个路线,其实创作是一种比较本能的事,你的认识到那儿了,你就会觉得这个就是对的,别的都不对。我原先想过刻意的,但是发现就是不行,改不了。 

我的片子大都是悲喜剧。作为一个观众,我喜欢情感表达清楚、色彩明快的片子,要笑就笑要哭就哭,要不然就是双向反讽,悲喜融合在一起的,看完之后就想笑,但笑起来又觉得挺难受的。幽默其实有时候有一种悲剧色彩,是对现实的无奈,顶多有点儿嘲讽,连反抗都算不上。就像说相声和听相声,说相声的人有什么反抗可言?只是调笑罢了,这也是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有人说我像盖?里奇、昆汀或者科恩兄弟,其实他们跟郭德纲都是一路货色,打荒诞主义牌、解构主义牌,调笑现实。 

西方导演对我肯定有影响,但很多中国的老片子对我影响也很大,比如《活着》、《霸王别姬》、《少林寺(微博)》、《小兵张嘎》,还有《城南旧事》,多好看呀!   中国电影底子薄,技术差,我们就得拿出外国人三倍的努力才能让观众看到一半的真诚。这个真诚得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真诚地表达自我,同时也要真诚地和观众交流。文艺片不是自顾自阳春白雪就叫真诚,得让观众理解。你看《猫屎先生》,或者今年得奥斯卡的《艺术家》,虽然是文艺片,但是情节性和娱乐性很强,容易让观众接受。姜文的《让子弹飞》就比《太阳照常升起》真诚,拍摄和宣传都使了劲儿了,这个态度很重要。 

我自己底子也薄,有的时候是真不会,真着急,每次片子拍出来老觉得差一点。《黄金大劫案》我也觉得没做好,有陈词滥调的地方,这他妈确实是想得不够,很惭愧。但我至少在精力和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做到真诚。如果说我的片子会有让观众感动的地方,那应该是源自于我自己的一些东西。一个作品要感动观众,首先要能感动导演自己,而且得是真感动,是每次想到都会热泪盈眶。如果连导演自己都感动不了,那就没有办法去和观众交流。 

我这个人没多大的才华,就是一个相对还算本分的人,和一个认真开饭馆的没什么太大区别。拍电影受益最大的其实是我自己。有的时候一部片子给我一些教育,有的时候是教训,但一定会有“原来是这样”的感觉。这就是拍电影的魅力。作品本身有它自己的生命,导演所能做的只是服务于它,通过导演的手把它传递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认识到一些事物、道理,向真理更靠近一步。我相信真理是普遍存在的,整个宇宙就包含在真理之内。 

我家里人都信佛,所以我也有敬畏之心,但我没有修行,所以还算不上信徒,没有到觉悟的境界。换句话说,我还是个小人物,不是英雄。我的电影总是以小人物为主角。那究竟什么是小人物呢?小人物是对立于英雄而言的,英雄是完整的人,小人物是不完整的人。我认为一个完整的人应该具备三个层面的问题:欲望、情感、信仰。信仰从根本上解决两种问题:存在和方向。你如何决定你的方向,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方向的终极问题其实是死亡,在憧憬方向的同时面对死亡。所以英雄必须有一个品质,就是无畏,不惧怕死亡。有的人不知道死是什么的时候不惧怕,知道了就怕了——那不是英雄,是二逼。英雄是知道死是什么,然而不惧怕,也就是看破生死。实际上每一个人都应该看破生死,英雄是一个人人皆可达到的境界。这个世界上达到英雄境界的人其实非常之多,我看很多老年人都能以自然的态度对待死亡,人撑到这一步是幸福的。佛教讲“大无畏”,只有到了这个境界之后,人才能活得泰然,一个人的人生也就完成了,舒服了。但如果没有明白这个道理,这一辈子都生活在死亡的阴影之下,充满了恐怖与纠结。小人物要么困在欲望之下,要么困在情感之下,没有达到更高的境界。我现在还看不破,有的时候即使能看破,又无法饯行。没有践行,光开悟仍然算不上智慧。所以我想了想,还是回来吧,先出本书,赚点儿钱,一步步来吧。(实习生王佳宁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