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 “量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欧阳晓红2012-06-18 07:52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欧阳晓红  美元54.18%,而人民币是0.45%。今后业界可以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指数来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了。

日前,在第五届“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揭晓暨中国人民大学《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发布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教授解读了这一量化指标。他预计,到2030年至2040年之间,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可上升至不低于20。

与此同时,报告给出诸如“将人民币国际化与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以及资本账户有序开放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建议,选好政策切入点有力推动,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成效,解决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制度障碍。

0.45%与“双刃剑”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2》首创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是从国际货币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的角度出发,综合人民币在各项职能中的全球占比,客观、动态、科学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量化指标体系。”陈雨露指出。他说,从2011年底的数据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为0.45,与2010年初的0.02相比,增长了21.5倍。即便如此,与高达54.18的美元国际化指数相比,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还非常低。

陈雨露教授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目标为,到2030年至2040年之间,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由现在的0.45上升到不低于20,从而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由现行的美元为主,欧元、英镑和日元等共同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一主多元”的格局,转化成为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元制衡”的新格局。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在未来30年的时间里中国应当采取“两个三步走”战略:第一个“三步走”是人民币国际化范围的拓展,即第一个十年实现“周边化”,第二个十年实现“区域化”,第三个十年实现“全球化”;第二个“三步走”是人民币国际化职能的拓展,即第一个十年实现“贸易结算化”,第二个十年实现“金融投资化”,第三个十年实现“国际储备化”。

不过,“人民币国际化是把双刃剑。”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在会上表示。其逻辑是,如果成为国际市场的国际储备货币,则必须出现国际收支赤字。譬如,一方面货币国际化会有巨大的利益,可以提供相对无限流动性,货币政策可以变得非常自主。但另一方面也会带来潜在的负担和风险,比如有国际收支的逆差,有非常高的债务,必须考量其潜在成本的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最终能否成功取决于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的需求,也取决于人民币本身的供给,需求和供给最终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蒙代尔还认为,“资本项目的可自由转换,可以提升人民币流动性,并改善人民币需求和条件,有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蒙代尔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是大势所趋,是最重要一步。而人民币国际化报告认为,中长期人民币币值稳定最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不必以资本账户完全开放为条件,二者可以并行不悖、相互促进。

截止2011年底,人民币国际化“重大事件”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全面实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始试点跨境人民币资本流动,人民币准备发挥储备货币职能,建设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以及与小币种外汇交易不断发展。

政策建议

此外,结合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报告提出几点政策建议;如首先,人民币国际化最大的长期挑战来自中国实体经济。

如果不能改变严重依赖外需、依赖“微笑曲线”低端收入的经济模式,中国就无法成长为贸易强国,就不能在贸易计价结算货币谈判中拥有足够的话语权,人民币的升值空间也将受到严重制约。果真如此,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职能也就很难实现。把握好后金融危机时代难得的时间窗口,制定科学的宏观经济政策,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平台,实现中国自主创新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是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经济基础的关键。

其次,金融制度存在不足、金融市场化程度较低、金融体系效率较低,降低了人民币国际使用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构成人民币国际化的中期挑战。在当前金融体制深化改革、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众多金融工作中,必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统筹协调发展的观念,将人民币国际化与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以及资本账户有序开放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利用这四者之间的内在联动机制,选好政策切入点有力推动,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成效,解决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制度障碍。

再者,离岸金融市场是当代国际金融的核心,没有一定规模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做支撑,人民币国际化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关键在于短期内迅速扩大人民币境外存款规模。依靠贸易逆差对外提供人民币所需时间长,而且规模小,比较分散。依靠大规模人民币对外投资,容易激发政治民情,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我们认为,最有效的渠道是依靠我国强大的国有或股份制银行,直接扩大人民币对外贷款规模,为离岸人民币市场繁荣奠定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最后,人民币国际化启航,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进入到一个从实体经济跨越到货币经济的新阶段,来自外部的冲击将影响中国的每一个行业、每一个角落。对此必须进行前瞻性研究。保持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冷静头脑至关重要,不能用搞运动的方式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资本账户的开放尤其应该谨慎,一定要做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成熟一个项目开放一个项目,不可操之过急。可以通过加快名义金融开放的速度,通过技术手段和程序设置把握实际开放度,将投机性热钱流动控制在经济金融安全运行的承受范围内。

总之,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只要政府做好顶层设计,顺势而为,经济规律和市场力量就会自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乐观估计,十年后,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随着上海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将水到渠成。

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金融货币市场、保险资管、财富管理等领域。十多年财经媒体从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