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九方面打造上海金融发展环境

2012-06-29 20:15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云  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在陆家嘴论坛上指出,为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率先通过地方人大推出上海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从而为上海金融发展环境提供法律支持和法律保障。这几年,上海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和地方人大的建设条例内容部署,从九个方面努力提升金融发展环境。

一是金融发展的法制环境在不断的推进。上海率先在全国建立了金融法制的联席会议,发挥各方面力量推进金融法制的建设。参加联席会议的既有中央在沪的监管部门,也有上海市的政府有关部门,还有上海人大、高院、检查院等司法机构,还特别邀请到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法例部。同时,上海也在全国率先在司法体制方面建立金融审判庭、金融检察科和金融仲裁院。

二是关于信用环境的建设。在信用环境里面,重点抓住了信用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在好几年前,上海已经建立了主要面向上海的征信中心。目前在这个数据库里面,搜集到了8.1亿的自然人信用信息。里面还有18030家企业及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形成相当的规模。2011年,向社会提供个人信息报告达到了2亿4100万次,提供企业的信息报告达到6931万户。

三、支付清算体系等金融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中国银联在上海近年来的业务覆盖面有了很大的进展,未来银行还要在上海建立银联国际,把银联支付以上海为基地,全球覆盖面进一步的推进。近年来上海清算所,银行间市场的清算组织落户上海,在上海清算体系里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以票据、银行卡、网络支付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广泛使用,这方面的服务机构也不断的发展。上海也已经争取把人民币跨境清算中心放在上海。

四、围绕金融业发展和金融中心建设的各类专业服务体系也在不断健全。金融咨询服务机构不断集聚,与金融相关的会计审计法律服务、资产评估、信用评级、投资咨询、服务外包等专业服务加快发展,新华08金融信息平台已经落户上海。

五、金融人才服务工作的力度在不断的加大。在全国率先建立起金融人才需求目录。把各类金融机构、各类金融市场组织和各类新的金融业态,对金融人才的需求编成了目录。此外也形成企业和政府相互合作,共同做好人才引进的机制;开发建立了上海金融人才网,搭建金融人才共需平台,重点引进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较强意识的金融人才。我们有三次到海外招聘,三次共吸引了120位国际金融人才在上海工作,同时我们还有260位海外金融人才正在洽谈和具体商谈过程。

除此外还在加强关于人才的培养工作,与哈佛、哥伦比亚、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展高端金融培训,纽约大学和上海合作的大学,都将成为培养金融人才的重要基地。 还针对金融人才落户上海所需要的一些服务,比如说:金融人才在住房、户口、医疗等方面的工作。前不久在陆家嘴、上海外滩金融人才公寓已经投入使用。户籍和居住证方面也进行了改革。

六、上海公共服务也进一步加强。上海市政府出台上海集聚金融资源、促进金融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等文件。有一些鼓励和支持政策。出台了关于金融创新奖的评选机制。

七、陆家嘴金融城和外滩金融集聚带等集聚区的建设成效明显。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我们明确把外滩金融带和陆家嘴金融城这一城一带作为金融重点集聚区,围绕这个重点集聚区,我们在规划方面涉及到商业配套、交通基础设施、无线网络、文化配合、品牌形象等方面加强配套。使金融集聚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除此以外,上海其他各个区县也根据各自的特点,形成各具特色、支持金融发展的服务力度。

八、金融稳定工作进一步健全。在完善金融稳定工作机制方面,配合中央监管部门妥善处置各类金融风险、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方面都有一些新的安排和新的推进。使得金融防范风险的处置和防范能力进一步提高。

九、对市民进行金融知识的普及,提高市民对金融的理解、知晓和运用的能力。金融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提高整个城市的金融知识普及程度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