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蓝彬珍 在30日的陆家嘴金融论坛上,对上海财富管理中心建设规划,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表示,财富管理很多是私募,我们现在是围绕财富私募管理领域予以规范,在政策支持方面推出措施,支持上海私募领域财富管理。具体政策出台还要在调研基础进行,除了根据调研进展,还要看国家在这方面大政策是怎么制定的,最近证券投资基金法在修订,还未确定最终结果,证券基金法最后的版本也会对我们私募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要一边根据情况的发展做制定。
同时,在建设上海财富管理中心分论坛上,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也指出打造财富管理中心的重要性。如果把高净值人群定义为个人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根据去年做的一个私人银行课题研究报告测算显示,2001年底这个人群达到了118.5万,“十二五”期间高净值人群年增长速度将达到17%,到2015年中国高净值人群会再翻一倍,达到219.3万人。上海高净值人群数量占到全国的14%,比例也是非常高的。所以我们面对这么一种大的环境,建设金融中心,打造财富管理中心,这是非常重要的。中国进行财富管理,从事这方面渠道的机构是非常多的,传统的有是商业银行,还有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私募、第三方理财等这些机构,整个财富管理市场也处在一种群雄逐鹿的状态,因为他们之间是一种竞争的关系。
郭田勇还表示,上海从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角度来看,未来财富市场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他建议,一是我们要致力于进一步发展和形成多元化的财富管理市场。除了传统的银证保信之外,对其他的理财方式也应该引导,给予支持,培育他们创新的能力;其次我认为给予更大的创新空间,从管理上应当进一步改善监管,包括打破分业经营的监管模式,可以先从最高端的银行私人银行这块入手,放松它的经营空间,给它更大的业务空间。包括放开私人银行直接持有企业股权、投资股市等权利,或者可以开放信托和资产管理牌照,这样的话就会有更大的投资空间。譬如对个人净资产超过1亿元的,能给予私人银行全权委托资产管理的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