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ETF破题 在港做市商热拥

经济观察报 关注 2012-07-03 07:19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赵娟 酝酿了近5年的跨境ETF正式破题。

6月29日,证监会宣布,由华夏基金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合作的香港恒生指数ETF,以及由易方达基金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合作的恒生中国企业ETF这两只跨境ETF产品获批,并即将发行。

跨境ETF首从港股做起,从2007年动议,到2009年立项,直至今日已近5年。港股ETF有着“小港股直通车”之称,内地投资者直接投资港股的大门将就此敞开。

港股ETF将首次实现跨境交易结算,普通投资者可以在二级市场以较低的交易成本参与恒生指数和H股指数的投资,而大额资金可选择直接申购赎回。记者了解到,上述两只产品均为现金申赎代买卖模式,虽代买卖流程略有不同,但份额申赎都为T+2日后可用,对于赎回资金来看,到账可能要T+4日。为了平抑折溢价解决跨境交易套利机制的天生缺陷,两只产品均在香港引入了多家做市商。

在跨境ETF的运作中,在港做市商还将是实现现金代买卖的重要中介。记者了解到,不少香港券商欲积极参与跨境ETF,为未来港股直通车开通进行客户资源储备。

29日同时获批的还有华夏基金RQFII A股沪深300ETF,其将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是目前唯一获批的该类产品。

港股直通第一步

事实上,在2007年首批QDII出海时,港股ETF就已经开始“谋动”。当时,这亦是国际板构想的一部分。

一家基金公司知情人士介绍,2007年A股市值已进入全球前十大,但发展深度和市场功能均不够健全,指数基金首当其冲成为国际板构想的第一步。

同时,在首批QDII出海受挫后,基金公司投资海外的思路逐渐由主动转为被动化投资,而金融危机后香港、美国股市的大幅反弹也让一部分机构认识到,投资海外指数或可以弥补中国股市历来“牛短熊长”的不足。

2009年,证监会正式立项跨境ETF项目,并上报国务院。

2011年8月,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香港出席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时曾表示,将在内地推出港股组合ETF,跨境ETF推出的步伐从此加快。

作为首批跨境ETF的试验田,深交所与华夏基金合作、上交所与易方达基金合作,同时选择了香港市场,并选择了恒生指数和H股指数两只内地投资者最为熟悉的指数。

ETF基金的本质仍为指数基金。指数标的的好坏直接影响ETF未来的规模和交易情况。而这两者也是基金公司和交易所发展ETF的重要初衷。

2012年5月底,港交所市值规模2.32万亿美元,世界排名第六,2009年起,港交所IPO融资额连续3年高居全球各大交易所之首。

华夏基金研究发展部总经理褚晓菲表示,香港和内地上市公司受不同的宏观经济环境影响,盈利模式和经营业绩都存在差异。同时,香港市场发展更趋成熟,国际、机构投资者占据了较高比例,这些都造成港股的定价模式、收益结构与A股风格迥异,两个市场的相关性较低。

以恒指为例,在境外,挂钩恒指的金融衍生产品已经超过300只,指数基金资产规模已超过700亿港币。

跨境ETF最大的突破在于,中小投资者可以在交易所像买卖股票一样使用人民币买卖港股ETF份额,无需换汇和开立港股账户。其中华夏恒生ETF最小交易单位为100份基金份额,150元左右的人民币即可参与。这可谓港股直通车的第一步。

跨境ETF最大的不同在于现货实物在海外,普通的单市场ETF突出特征为以一篮子股票申购或赎回,但跨境ETF仅能做到现金申赎,其中,基金公司和做市商则充当现金换实物的中介。

尤其是对于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的大额资金,直接在二级市场买卖恒生ETF可能受价格冲击影响较大,另外当指数出现大幅涨跌时,由于交易所有10%的涨跌停限制,ETF二级市场可能因涨跌停出现流动性缺失。此时申购赎回机制将发挥作用,这也是基金公司做大规模的关键。

据悉,虽然代买卖模式不同,但对投资者而言,上述两只港股ETF申购赎回份额均为T+2日可用,资金效率较单市场ETF甚至LOF都慢。

以华夏恒生ETF为例,其申购赎回以人民币现金结算,起点为100万份基金份额,一个申购赎回篮子需要150万元左右的人民币,T日,基金管理人可实时代理买卖港股组合,并根据代理买卖价格计算该投资者的申购赎回价格,汇率使用T日开盘前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兑港币汇率,这样T日申购赎回的人民币价格可当场锁定。T+2日等待银行换汇,T日申购的份额T+2日起可赎回,赎回时由于管理人T日实时卖出港股,赎回款可在T+4日到账。

对于跟踪误差和成本问题,褚晓菲介绍,恒生指数目前成分券不超过50只,预计跟踪效果可比境内大盘股ETF,日均跟踪偏离绝对值不超过5bp(基点),年化跟踪误差在1%左右;预计代买卖的冲击成本也不会高过单市场ETF,不过考虑到在香港市场代买卖股票的费用,费用成本或有20个bp以上。

华夏将引入多家做市商活跃交易,以维持较高的流动性和较低的折溢价。褚晓菲预计,一般情况下,基金交易价格与份额参考净值(IOPV)偏离不大,折溢价率可比目前效率相当的跨市场ETF,在30~50bp左右。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两地交易所之间交易的衔接效率将是跨境ETF平稳运作的关键风险点。

未来,港股ETF还将可能发挥定价作用,一旦香港休市而内地不休市时,港股ETF照常交易,届时将为投资者较量定价能力提供工具。

在港做市商热拥

由于两地的交易结束机制不同,在港股ETF 的运作中,做市商将发挥重要作用。

通常,套利机制是平抑ETF二级市场折溢价的关键,但无论是跨市场ETF还是跨境ETF,都存在套利效率问题。不过港股ETF依然可以实现套利,但由于资金到账周期较长,套利或更多是理论上可行。

例如,当出现折价套利,即二级市场价格低于净值时,T日买入的份额T日即可赎回锁定套利收益。如果ETF出现溢价,即价格高于净值时,相对较为复杂,T日申购的ETF份额T+2日才可卖出,投资者通过事先持有的存量ETF份额并以恒指期货对冲存货风险可进行套利,待华夏恒生ETF开通融券业务后,投资者还可以借券完成套利。

如同嘉实基金的沪深300ETF,做市商机制也将是港股ETF平抑折溢价活跃交易的关键。

同时,由于存在跨境买卖和换汇问题,跨境ETF在香港买卖股票需要涉及保证金交易制度。而在华夏恒生ETF中,交易保证金由做市商支付。

在国外,做市商通过赚钱买卖差价获利,差价越大,其获利越大。而华夏基金人士介绍,为了充分平抑折溢价,华夏基金将引入竞争机制选择10家左右的做市商。

另外,做市商还将直接影响华夏恒生ETF代买卖效率。一些券商目前已表示愿意提供打包服务,而对于大额申购赎回资金,机构客户可与做市商直接联系确定买卖成本。

记者了解到,在港的中资券商将是两只港股ETF的主要做市商。而在港券商均对此业务十分积极,由于做市商需要认购一部分ETF作为存量,一些拥有QFII资格的券商甚至愿意使用QFII额度认购港股ETF。

一家中资券商人士称,券商之所以十分热情,主要是因为,有大额申购赎回港股ETF需求的机构客户都可谓内地的优质客户资源,券商还可以为未来港股直通车开通后发展其他业务做铺垫。

据了解,港股ETF上市之后如果符合条件,有望被纳入融资融券标的,进一步提高其流动性,交易所规定,上市前五日日均规模在20亿元以上的ETF就可以进行融资融券。因此市场预期,两只产品的发行目标至少为20亿元,而他们都将在银行渠道发行联接基金。值得注意的是,联接基金还可以美元直接认购。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