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建六大国企集团南京国资上市公司酝酿资本变局

仇子明2012-07-09 08:35

经济观察报 记者 仇子明 因一场南京国资系统的变革,“南京籍”的国资上市公司最近都比较忙。

7月4日,南京银行(601009.SH)接到大股东更名通知,其名称已由“南京紫金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南京紫金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紫金投资集团”)。紫金投资集团只是南京市新成立的六大市属国有企业集团之一,另外五个是地铁集团、商贸旅游集团、安居建设集团、新农发展集团和新工集团。

其中,南京新百(600682.SH)的第二大股东南京国资商贸有限公司(下称“南京国资商贸”)日前已被新划归至商贸旅游集团名下,该公司日前刚刚几乎清仓了南京中商(600280.SH)。

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表示,“六个市属国有企业集团的成立,不是一个简单的叠加,而是体制机制的全面改革。市属集团改革重组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各项功能地位的具体强化。”

在南京国企资源整合的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同时,包括南京中商、南京医药 (600713.SH)、*ST南纺(600250.SH)在内的多家南京上市公司正酝酿着资本运作的市场机会。

“有进有退”

日前,南京中商实际控制人祝义材以要约收购的方式,实现了对该公司的绝对控股,南京国资商贸慷慨让股,基本清仓。这只是南京国资企业深化改革推进中一个序曲。

6月初,南京市举行市属国企集团成立大会,明确提出:国企坚守主业、优化主业、提升主业,就不会与民争利。按照这一思路,南京组建了六大市属国企集团:新工集团、紫金投资集团、商贸旅游集团、安居建设集团、新农发展集团、地铁集团。

据了解,六大集团中的安居集团、地铁集团从事保障房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交通运营,投资大、效益低,属于“市场失灵”的部分,但这些领域维持城市运营,关系市民福祉,是政府“该做的事”;而新工集团、紫金集团、商贸旅游集团、新农发展集团,支持南京区域金融中心、商贸旅游名城、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政府“想做的事”,国资也要积极参与、做强做大。

明确国企的功能后,南京要求全市党政机关和参公单位的企业和股权按照“业务相近、产业相关”的要求剥离,分类划入相关市属集团。今后,所有部门都不再保留企业和股权,市属开发区、各功能板块指挥部直接出资的国有企业出资人,也要调整为市国资委。以商贸旅游集团为例,在本次国企调整中,原属于该市城建集团的南京市园林实业总公司、原属于该市商务局的南京天悦粮食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金秋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都被划入。

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强调,南京要求市属国资集团紧紧围绕主业、做强主业。国有资本要从非主业领域退出,特别是一般竞争性商品房开发等领域不再新增投资,逐步退出。今后除了保障房、中低价房用地,政府不再向市、区国企以及国资参股企业供应商品房用地。

南京市国资委主任黄玉银对此进一步阐释称,“现在一提到国资改革,就强调‘国退民进’,其实这是个误区。国资要退的,是一般性竞争行业,而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以及公共服务业中,国资还是要挺身而出,‘该出手时就出手’”。

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中央国资委管控的所有央企创造的净利润是9000亿元,但其总资产投入却为27万亿,投资回报率3.2%。南京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茅宁据此认为,国有资产管理一直是困扰我国的难题,其中最突出的一个矛盾就是国有资产运营效率不高,运行质量好坏不均。“在这种背景下,南京市的改革是非常正确的举措。在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中,是好资产,我们就应该继续去做大它,如果是坏的不良资产,亏损或者效率不高的,我们要让它逐步退出,从整体上来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

市场机遇

南京国资商贸之于南京中商的清仓,使得资本市场猜测南京国资对同城另一家百货商业地产上市公司南京新百的退出,亦将是时间问题。

去年中期,南京新百易主,民营企业三胞集团成为公司新任第一大股东,南京国资商贸以11.69%的持股比例居于公司第二大股东。公开信息显示,三胞集团入主后,正致力于人事调整,来自南京国资系统的高管仅剩夏淑萍一席。据知情人士透露,三胞集团掌门人袁亚非入主南京新百后,自然有后续资本动作,至于何时启动,应该会在人事调整完毕以及国资股权生变之后。

南京新百的国资系统董事夏淑萍,同时亦为国资上市公司*ST南纺的新任董事长。今年4月,南纺股份因高管腐败窝案连亏“被*ST”,也就是说,如果该股今年继续亏损,将于2012年年报发布后暂停上市。不幸的是,公司的业绩并没有好转的迹象,2012年一季报显示,南纺在该季度亏损3946.28万元,同比去年净利大幅下滑。

在南京市启动六大国企集团的规划中,南纺的大股东南泰集团被划至商贸旅游发展集团名下。7月4日,南纺将镇江南泰60%的股权与南泰数码100%的股权作价2600万元转让予第三方。

在市场看来,上述资产的剥离或是南纺重组的信号。一位对南京国资上市公司颇有研究的私募人士认为:“从理论上说,南纺凭借自身的硬件条件,在今年扭亏为盈比较困难,南京国资系统应该不会坐视南纺的退市,在今年下半年,该股极有可能将有所动作。”该私募人士推测认为,南泰集团乃至商贸旅游集团不排除有向南纺注入新资产的可能性,“当然亦有可能找其他国企借壳南纺,之前的高淳陶瓷,在南京国资的主导下,让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接手便是先例。”

另一家重组绯闻不断的南京国字号上市公司南京医药也一直看南京国资的“脸色吃饭”。6月底,公司宣布与全球500强企业英国联合博姿管理服务公司的合作再度延期至今年9月。双方的合作起始于2011年7月11日,据当时签署的合作意向书,约定了两种合作形式,一是以联合博姿增资的方式合资成立新公司,另一种是由南药集团推动,上市公司启动定向增发,引入英方成为境外战略投资者,合作方式既有可能是其中之一亦有可能综合进行。

南京某券商一位长期跟踪研究南京医药的研究员表示,事实上,与英方的合作最终采取何种方式,并非南京医药说了算,最终拍板的还是国资委。“据我们了解的情况,联合博姿成为战略投资者的可能性比较大。目前一拖再拖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南京医药正在对资产进行重新清理。”

在南京国资设立六大集团后,南京医药的实际控制人南药集团将划拨至新工集团名下。研究员分析认为,此举或将加速南京医药资本运作启动的步伐。

南京六大国资集团的筹建,令南京国资上市公司资本变局开始充满无数的可能性,但体现在上市公司的股价方面,其表现亦给市场留足了想象空间。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