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不累?歇歇吧
导语:政府会更易,政策会变化,法律会调整,但信仰的力量已绵延数千年,且会继续存在下去。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张延龙 这事儿有点乱。

短短几年中,人们始则怀着惊奇的心情,看着一条条新闻和辟谣:——“少林寺上市?不可思议”;紧接着,“诶?法门寺也来了?”。最后,当四大名山要集体IPO时,大家已经惊奇疲劳,只能觉得很囧,念一声“阿弥陀佛”。

混乱就意味着争论。但当事人——一般是地方政府,总觉得委屈,他们不断对外界解释说,寺庙上市是对我们工作的误读,寺庙资产是不可能拿来上市的,宗教业务也不可能上市,香火钱、功德钱怎么能够成为上市公司业务呢?按照大部分解释,计划拿来上市的业务,一般包括寺庙外围的景区运营、索道缆车经营、旅游纪念品销售等。

委屈是有力量的,因为委屈的潜台词是认为自己做了正确的事,这种力量让这些古怪事不断发生,算上这次,九华山旅游已经第三度冲刺A股。大部分当事人也会引述相关投行人士的意见:这些业务上市都是合规的,虽然公众在心理上难以接受。

的确,这不是一个法律问题。

但对于政府主导行为,是不是法不禁,即合理呢?那则未必。与对公民个体的要求不同,政府行为的底线约束实质上包括法律底线和伦理底线两部分,后者涉及行政伦理、社会公义、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

伦理底线是争议诞生的根源。地方政府推动这些上市行为的动机在于发展旅游产业——其逻辑链条是,上市-融资-改善旅游环境-增加游客人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用舟山官员的话说,“普陀山旅游整合上市是舟山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旨在打造该市旅游融资平台,规范现有旅游企业运作,推进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事业发展。”

而一个常识是,宗教与旅游产业,既有共生性,又有互斥性。宗教是旅游产业的动力,在一些时候,因旅游产业带来的利益回报也有利于宗教文化遗产的保护,但在更多时候,旅游开发带来的利益本位会带来宗教价值的虚化和流失。

对于那些佛教名山并非整体上市,只是部分运营业务拆解上市的辩解,实质上于事无补——“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断”,佛教名山本是一个整体,谁叫你拆碎了看的?

在国外,旅游发展与宗教文化的融合、冲突是一项基础研究。大量研究证实,旅游发展带来的商业化冲击正修饰和改变着宗教本身,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被愈来愈重视。1989年,为促进旅游产业,澳大利亚一处州政府曾批复一项连通鹿泽岛和大陆的大桥项目,这迅速引发了当地人和教会团体的反对,他们认为海峡起到保护当地女人们神灵的作用,由此引发的当地土著对旅游业的抵制运动一直持续至今。

现代政府的行政伦理,要求政府行为需要逐渐摈弃以往的唯经济论,充分认知、尊重来自社会各方面、各阶层的诉求,对于“公众在心理上难以接受”的行动,不妨慢一些再定、想一想再动,多听听来自各种争论的意见。只顾经济、不及其余,或可谋得一时之快,但难免留遗憾于后世。因为,政府会更易,政策会变化,法律会调整,但信仰的力量已绵延数千年,且会继续存在下去。

末了,附给殚精竭虑于名山上市的地方首长们机锋一句,是纯好意——累不累?歇歇吧。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