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斌 六月出口增速由五月同比15.3%回落至11.3%,超出市场预测。剔除季节性因素,出口环比增长由五月的1.4%上升至六月的4.3%。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洪斌说:“尽管六月出口增长高于预期,全球市场前景依旧暗淡。更重要的是,令人失望的进口数据反映了国内需求的进一步恶化。”
从国别看来,非美欧日(G3)市场一定程度上弥补了G3市场的衰退。六月出口非G3市场几乎不变,同比增长达到17.1%;但其出口至G3市场大幅下降,由五月的同比增长12.7%降至六月3.8%,为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低水平(除中国新年非正常月份)。在G3当中,尽管对美出口六月同比增长仅仅10.6%,几乎只达到五月同比增长23%的一半,但对美出口表现仍然相对要好。六月出口至日本的装货量同比增长仅0.1%,比之五月13%大幅下降。对欧出口六月收缩1.1%(五月增长3.4%)。
从出口产品上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量大幅放缓,但机电产品(占上半年总出口额大约58%)几乎与上月持平,由五月同比增长14.9%降至13.3%。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中,服装六月同比下降0.4%(五月增长7.6%)。
六月进口增长令人失望,进口增速仅为五月增速12.7%的一半—6.3%,大大低于市场预测。扣除季节因素,中国六月进口环比收缩0.6%(五月收缩1.1%)。
国内需求疲弱是出口疲弱的主要因素,此外,全球经济走软也对进口有负面影响。从几乎占全国进口份额60%的一般贸易进口来看,其六月同比增长由五月的同比增长13.5%大幅跌落至6.2%。加工贸易进口六月同比收缩了1.9%(五月为7.3%的增长)。
大宗商品进口量环比同比增速均有所回落,铁矿砂及其精矿的进口增速由五月增长19.8%小幅跌至14.1%,原油进口同比增长由五月18.2%减速至六月10.3%,钢材六月进口同比下降了8.3%(五月增长3.1%)。
六月贸易顺差达到41个月来的新高,达到310亿美元,环比增长130亿美金,且大幅超越市场普遍预计的240亿美元。
低于市场预计的进口增速令市场大跌眼镜。尽管全球商品价格的走跌存在部分影响,反映在六月CRB指数下降了14.8%(五月收缩14%)。但进口回落的更主要因素在于国内需求的疲弱。
加工贸易进口的下滑显示全球经济环境依旧脆弱。六月汇丰PMI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也暗示出口可能继续回落。如今美国经济复苏不温不火,占70%经济增长贡献的消费支出增长却再现衰退的苗头,相信这些因素又会让整体经济复苏蒙上阴影。我们预测欧元区经济今年同比将衰退0.6%。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一般贸易进口的恶化显示本国需求继续走弱。之前宽松的宏观政策(两次降准、降息以及新建设项目获批的加速)并没有实质上提振本国需求。固定资产投资五月以来就开始放缓。大宗商品进口额的下降(同比&环比)以及收缩幅度仍在加深的工业生产者物价指数均反映了仍然脆弱的投资需求以及较高的库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