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实习栏目 >
西南联大与“可爱的前途”
2012-07-15 21:20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王 健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所幸的是我们的国家、民族见证过这样一个断代,出现过这样一批人,而不幸的是,这已过去,成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传记、回忆录上的抽象文字。

文/王健

每次从定福庄折腾到安定门要一个小时,书是排遣路途寂寞最沉重的随身品。但有的人生性就非静心之人,或者说,我不是。从来都不能够抓着闲暇读书,只有彻底无事时才能坐下来翻翻看看。因此,特佩服那种走到哪都能得闲看书的人,比如北京早晚高峰期的地铁里。眼看毕业在即,想着还是抓住学业的尾巴再勤勉一次。这次随身带的是易社强(John Israel)的《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

我从未去过云南,但是今生毕竟是要去的。去昆明“朝圣”回来的朋友,滔滔不绝地说着联大的旧址、荒草与气息。气息这个东西是玄乎的,但心怀感念的人也就无所谓矫情之说,定是能感觉得到吧,甚至他能辩得出其中的几种味道。“传奇故事早已是明日之花”,我并不想把西南联大说成是神话,感动的是他们作为个体在动乱中的精神闪光,不气馁,“保持知识之灯长明”。在那个年代,他们就是天之骄子,他们也自诩为“社会精英”。饥饿、贫穷、战争、疾病并未剥夺他们的坚强与韧劲,他们也逃课、考前突击、兼职赚取、打扑克,然而知识与思想从未离之远去,精神的凋敝简单也困难,只是在动乱之中亦见其大人格。现在回头看,由于历史与现实的时间疏离,便愈加觉得那个时代理想主义色彩的浓重。历史只是沉淀了思想渣滓,而真正的英雄与时代是不掺假的。现在,我们丢了为学之道与向学之心,为人缺了那点大气,正是怀天下的大抱负。除却宏大的说教与道德的枷锁,西南联大的曲折颠簸抑是令人唏嘘动容,乱世乱离人依旧能薪火相传,试图存中华之命脉,坚信正义能伸张、华夏能太平,竭力追求全民之自由。

而从西南联大毕业的齐邦媛也写在《巨流河》中用很大的篇幅写下了自己在昆明的记忆。这本厚厚的台湾版大书更能映衬出那个时代的特殊,这批青年在外国铁蹄的践踏之下始终坚持“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信念,小小年纪就在南开中学的草坪上高呼“中国不亡,有我!”这种不肯退怯的骨气正是来自她家庭的影响,但也足见那个时代的风潮,正是有千万这样的坚强青年怀揣救国信念才能在千里之外再造巍巍象牙塔。所幸的是我们的国家、民族见证过这样一个断代,出现过这样一批人,而不幸的是,这已过去,成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传记、回忆录上的抽象文字。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最值得怀念的就是在西南联大做学生的那七年了,那是我一生中最惬意的一段好时光。”这是何兆武先生在《上学记》中所写。同样,何炳棣也在《读史阅世六十年》中津津有味地回顾了西南联大师友的奇闻、怪癖、八卦、趣事,自然也少不了揶揄调侃。

赵越胜在《燃灯者》中引用《五灯会元》里的话说,“是知灯者,破愚昧以明斯道”。那个年代即是这难能可贵之光破除混乱中国之黑暗。在西南联大读书的学生都是幸福的,哪怕现在回头他们仍满是怀念,此岁月因可怜才愈加可惜。

逝去的多是美好,得到并非一味苦楚。愿你我能从此处得到更多的光,有更“可爱的前途”。(齐邦媛 《巨流河》)

 

参考:

《上学记》何兆武 口述 文靖撰写 三联书店 2008年版

《巨流河》齐邦媛著 天下远见出版有限公司 2009年版

《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 易社强著 饶佳荣译 九州出版社 2012年版

《读史阅世六十年》何炳棣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燃灯者》赵越胜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年版

相关文章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