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实习栏目 >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
导语:突然想起那句歌词:“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埋在,在那时光里……”本以为这只是句感叹,但这几天的调查让我明白,还没等我们老掉,埋在时光里,就成了一种现实。

B组/刘晓景

1

从刘家窑桥下来,沿榴乡路一路向北,左拐进顺三条。沿途是矮小的院落,随处堆放着铝合窗、门、烤肉摊子……还有遍地的污水横流和嘈杂的电焊声。

虽然是在南三环,但我有种瞬间穿越进小乡村的感觉,要知道,这可是在帝都,到处都是鳞栉次比的高楼大厦,有大裤衩、CBD和望京SOHO的地方,但它确实存在,而且跟我住的地方只有一桥之隔。我承认我狭隘了,凭什么灿烂中不能有糜烂,将军里不能有瘸子或者瞎子呢?况且,这里面还有一间网上赞誉尤多的养老院。于是,我继续往前走。

腐烂的恶臭味还在持续,经过两个路口,我在右手边的路边看到了“康馨养老院”五个大字,走进院内,我四处搜索却找不到入口。一个脖子上带着大粗金链子的精瘦男人狐疑地看着我,我咽了下口水,佯装“家属”问道:“请问康馨养老院怎么走?我想咨询一下入住的事情……”手一指:“从那边上四楼,有人。”“谢谢哈……”我从这个黑洞洞的偏门走进去,身后是热热闹闹的吃饭声,回头一瞧,竟然是个饭馆。转头往上走,一溜排的红色锦旗整整齐齐的挂着,上面的烫金大字虽然凝满了灰尘,但在窗口反射光的映照下依然夺目,我一幅幅看过去,都是家属赠送的什么“老有所康 温暖如馨”“医术高超 技术精湛”等等。“真的有这么好?”带着满脑子的疑问,伴随着一路的锦旗,经过一个满是酸腐味道的黑漆漆走廊,我四楼的办公室里见到了这家养老院的主任,“免贵姓辛”,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他一抬手,让我在旁边的沙发就坐。“你先看一下我们的收费标准”,说着,递给我一张宣传页。

好嘛,最便宜的4人间,就要1600—2050元不等,还要交一次性入住费500,冬季取暖费200/月,押金3000元,如需喂饭每月另加60。“好贵啊~~”我不禁低呼了一声,“贵?”辛主任操着一口老北京口音极为熟练的说,“你也看到了我们这环境不好,所以收费一点也不贵,在整个北京城算是中低档了,比我们贵的多了去了,现在都是些什么老年公寓,比我们要贵多了,动辄三、四千呢。”原来价格是这么比上去的,他大概询问了老人的情况,我就顺嘴编了一通,又说了下家里怎么怎么纠结,本来想请保姆,结果现在的家政市场是多么的不靠谱,怎样怎样,他听着听着乐了,“那当然,现在请保姆还不如住养老院,老人最起码也有个伴,也不给你们年轻人添负担。老人有医保么?”他突然来了这么一句,我目不转睛地点头,“有。”“有就更好办了,将来老人生个小病我们这里能治,生了大病我们有定点的合作医院,到时候我们可以帮你们刷医保卡。”见我踟蹰半天,还没作出决定,主任慢慢的站起来说,“没关系,看你们的经济实力吧,要是有钱,就找个条件好一点的,我们这的电话宣传页上有,需要的话随时跟我们联系,不过得抓点紧,我们这180张床位,现在也就剩十来张空床了……”这番话让我体味出了“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意味。

从办公室出来,我提出想到房间里看一下环境,主任爽快的同意了,而接下来看到的情景,我真愿意这辈子都不再看到:狭小的房间里,错落有致的摆放着三张或四张板床,床单、被褥上清晰可见斑斑驳驳的污迹,正值老人们的午休时间,你可以看见他们蜷缩着弓起的背部那明显凹凸出来的脊椎,瘦骨嶙峋的腿,高高的颧骨、肩胛骨和紧紧贴合在身上的邹巴巴的皮肤……在一个三人间里,一位老爷爷坐在椅子上垂着头,双手搭在扶手上,微微张着嘴,就那么,睡着,另外两个老爷爷还在旁边打着点滴。我无法想象,他们瘦削的手上,如何还能扎进针头,如何还能承受这病痛的折磨。走到楼梯口,护工正坐在旁边休息,主任问:“还有几个?”“三个。”“吖,还有三个没输,最近真他妈倒霉。”主任挠挠头,顺嘴解释,“这老人生个小病都是我们给治,最近也不知怎么了,接二连三的感冒,人老了,毛病还挺多。”我哑然,没打招呼,失魂落魄的下了楼梯。

回头瞧瞧锦旗上那句:“久病床前有孝子,康馨服务胜儿女。”哼,真是莫大的讽刺。

2

事先找好的第二家“老吾老养老服务中心”就在离康馨不远的两条街外。今天的天气格外闷热,我拿着宣传页一路走一路看,兜了个大圈子,竟然还没瞧见,问了下旁人才知道,这片地一直在拆迁改造,那家养老院早就搬了。不能就这么回去,我拿出手机,搜索了附近的其他养老院,找到乘车路线,就直奔公交车站。

下了公交车,我拿着手机边走边定格方位,然而在南二环,竟然有种蛮荒之地的感觉。到处是丛生的杂草和低矮的平房,道路泥泞不堪,甚至还要穿过一条条屎尿铺路的窄巷。好容易看到了“金泰福寿老年公寓”的招牌,竟然没有入口,我不得不绕着房子开始兜圈,边走边问,竟然没有人知道进口在哪里,还反问我说,这里有人么?好吧,还是自食其力,但我环顾四周,用“鸟不拉屎,鸡不生蛋”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紧闭的两扇大铁门,推门而入,找到了办公室的负责人,仍然是以家属的身份咨询,负责人40岁上下,白衬衫西装裤,很规范的穿着,还以为是某个机构的领导,他从桌上的盒子里递给我一张名片,我拿过来一瞧,原来是价目表,全自理双人间2000/人,半自理2300/人,不自理2500/人,还有设施费800元,取暖费每人200/月。“好贵啊”我由衷地赞叹,“我们这不算贵啦,我们这是最便宜的。”白衬衫一脸诧异,看着外星人似的看着我。“最贵的有多少?”“一个月三四千的到处都是,我们这是跟政府合办的,租地便宜,价格才这么低。”白衬衫似乎很不满我对价格的看法,就此打住,不理我了。“现在住了多少位老人了?”“130多张床位,现在住了90多个人了。”“我能不能跟老人们聊聊?”“去吧,都在院子里呢,随便聊。”说完,白衬衫起身进了里屋,我只身来到院子里。

一排老人整齐地坐着树荫下,在这个闷热的下午,这个小院反而有些许清凉,应了那句话“树大招风”。看我走过来,像是生面孔,本来热热闹闹的院子顿时安静了下来,所有的老人们都在对着我行“注目礼”,额,不知怎么,突然很害怕见到他们的眼神,我逃也似的跑进“公寓”里。美其名曰公寓,实际上是加了实体墙的样板房,只有一层,一间间房间还算整洁,阳光倒也通透,家具也是一应俱全。

看到几位老人在打麻将,我凑上去想从她们口里问出点什么。离我最近的老奶奶已经88岁高龄,但另外两位爷爷比她还高寿,一位89,一位92。三缺一,聊天的空档,一位精神矍铄的奶奶坐了过来,74岁了。从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中我知道,她们并不喜欢这里:每天的活动范围只有这个院子,不能出门;一日三餐也都定点定时,早上要五点起床,因为老人穿衣洗脸的动作慢,六点就开饭,除了中午能吃点菜,早晚都是粥;她们并非自愿到这里来,有家不住,谁愿意到这个鬼地方,但老了,自己不能做,总得吃一日三餐吧,孩子们又工作忙,没办法,就把她们送了过来;这里残疾的、傻的、痴呆的、瘫痪的都有,生病了有人打针开药,但对于生活,她们早不抱希望了,“活着一天是一天,现在死了都行。”88岁的奶奶想起自己养育了几个儿女,到老了竟然无依无靠,不禁悲从中来。“我只能这样安慰自己,十个手指头伸出来还不一样长,孩子当然有好有坏。我自己没福气啊,养了一群这样的儿女。”奶奶枯瘦的双臂撑着头,无奈地叹着气,“不能提,这事儿不能提,心里难受。”74岁的奶奶说,自己只生养了一个女儿,结婚之后,一家人住在一个小单元楼里,“挤得很,没钱请保姆,她一家子工作忙,就把我送到这里来。唉,人老了,没用了,饭也做不了,只能当个饭桶,当然要被赶出来。”听到这里,联想到在康馨见到的那些老人们,心里说不出来的难受,眼泪不争气地就掉下来了。

88岁的奶奶见状急着跟我道歉:“姑娘啊,对不起,奶奶老了,脑子跟不上,也没跟你说多少。”我拉着她的手,急忙摇头,“应该是我谢谢您,应该是我谢谢您。”

3

第三家养老院在一个小区里,从很远的地方上就开始有“长春养老院”的指示牌,不用拿地图,我一路靠着路标的指示走上去,拐过一个弯就见到了大大的“长春养老院”牌子。五层气派的楼房,像是个度假村的高级酒店。走进大堂,一个穿粉色护士服的漂亮姐姐知道我的来意,就带我进了电梯,“咱们先看房间吧。”一路看下来,哇,还真是舒适,标准的酒店规格。肯定很贵,我心里想。她带我看完两人间、三人间,就下了楼,拿出宣传页,我一看价格:真的很贵。双人间全自理的要3400/月,轻度半自理的3670/月,重度半自理4860/月,非自理的5670元。三人间全自理的要2600/月,轻度半自理2870元,重度半自理的4060元,非自理的4870元。四人间全自理1900元,轻度半自理2100元,重度半自理2800元,非自理要3800元。这个价格,一般的家庭真的承受不了。但工作人员告诉我,这里接近300个床位的入住率已经超过70%,因为靠近同仁医院,老人生病能得到最及时、专业的治疗,所剩床位已经不多。“你考虑好了尽快联系我们吧。”粉红衣服的姐姐微笑着说。

我凑到一桌麻将旁,一个奶奶立马问道:“姑娘,你是来调查的吧?”竟然一眼就认出来了,奶奶以前是搞刑侦的么?见粉红姐姐还在旁边站着,我立马伸出手指放在唇边,“嘘,别告诉别人啊,这是秘密。”奶奶一见,乐了,“好,不说不说,保密。”既然身份公开了,我就没必要藏着掖着了,该问就问吧,奶奶也是开诚布公,有什么说什么。奶奶跟她老伴以前都是同仁医院的医生,家在望京,只有一个女儿,女儿结婚后很快有了孩子,就待业在家,老两口虽然身体还不错,但毕竟做不了重活,“生活习惯也不一样,住在一起总觉得不大方便,我们俩退休金一个月也有3000多,正好够这里的费用,侄女给介绍过了,觉得不错,就住下了。”奶奶说的轻描淡写,但我总觉得这里有说不出的无耐和苦涩。奶奶看起来乐乐呵呵的,说这里的饭菜不错,跟老人们也都很合得来,平时没事就打打麻将,散散步,聊天,院方并不限制老人外出,还会每天两趟地把瘫痪在床的老人们推出来晒晒太阳,一日三餐也做的不错,奶奶还说,未来住养老院肯定是大势,她的理由是:“房价那么贵,孩子们买不起大房子的,老人们只能住养老院~~”想起421这样的家庭在北京肯定不是少数,感叹一句:“孩子还是多养点好!”

突然想起那句歌词:“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埋在,在那时光里……”本以为这只是句感叹,但这几天的调查让我明白,还没等我们老掉,埋在时光里,就成了一种现实。

相关文章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