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实习栏目 >
顺生而行
导语:在经观的日子,看到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这让我很开心。不知未来会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财经记者,但此刻的我只想听从内心的声音。因为,成功的人不一定快乐,快乐的人一定是成功的。

文/余寒

平时,课程安排的很紧,我又不愿意被束缚在校园里,一心想着要走出这个大门,于是在半年内做了三趟长途旅行。经观安排面试时,我还在长江以南,随后收拾行装奔赴帝都。从绿水青山到拥挤的一号线,心里满是不甘和愤慨,到寝室后发现周围的同学早已在实习单位工作,才有了一丝危机感。把实习希望都系在经济观察报是很冒险的。但此前,跟朋友说过:上帝给你的一定是最好的,那是你生命里最适合你的礼物。

实践证明也确实如此,这段时间我很开心,巴不得每天去单位,巴不得每天和大家混迹在一块。至于为什么,我也答不上来,行动和思想有点不同步,行动是本能反应,比如今早早起来到自习室就是一种本能反应。通俗地讲,我是个爱热闹、爱人类的家伙。这应该是潜意识中的诉求,毕竟言行上并未表露。又比如,我从大二开始决定以后要从事传媒业,原因则是在决定之后才给自己补上的,我把这种内在冲动称为本能反应。这跟爱情的原因一样,想见一个人就会去各个可能的角落找到他,见到之后目标完成,顿时手足无措开始为自己的出现寻找原因。

人们总喜欢为事件安插好各种原因,哪里有那么多原因。你之所以想当记者,想旅行,想留京,仅仅因为你是你。这个道理在《时间简史》里也可以发现,所有事件都有其独立的过去光锥和将来光锥,过去决定了此刻事件的发生,同时决定了未来可能的范围。接受这个逻辑,是全然接受自己的开始,曾经干过的蠢事和获得的荣光都是因为最好的、最独特的自己。

再回到开头的那句话“上帝给你的一定是最好的,那是你生命里最适合你的礼物”,有人会问,那灾难和贫穷呢?此刻我想起acosta的一篇文章《痛苦是上帝对我们的爱》,这个逻辑就有够吸引人的了,每个人都会了知一些真相,通过不同的事件,即使幸福也不过是相对舒适的痛苦,“痛苦是上帝对我们的爱,他希望我们能够成长,感悟,能够体会和珍惜幸福。能够以同情之心对待他人,能够以爱战胜绝望”,以这种眼界看待痛苦,也许是“以德报怨”的现代版诠释。

我向来对人的兴趣要比对事件的兴趣大的多,在经观的日子,和大家的讨论,不时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看到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这让我很开心。不知未来会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财经记者,但此刻的我只想听从内心的声音。因为,成功的人不一定快乐,快乐的人一定是成功的。

最后以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其中一句做结,以期共勉,“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该喜欢那一段时光,完成那一阶段该完成的职责,顺生而行,不沉迷过去,不狂热地期待着未来,生命这样就好”。

相关文章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