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微情绪
导语: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网络时代的奥运会中吸引人的,不单单是刺激的竞技过程,还有运动员五花八门的情绪表达。

 

经济观察报 扁鹅/文 郁闷微博:闺蜜的微博自从被她老板关注之后,变得中规中矩,以前那个张扬啊,特有意思。现在真没劲。

 跟帖回复之一:自打粉丝超过一千,我也开始端着了,没办法啊,这么多眼睛盯着你,情绪放不开啊。

跟帖回复之二:老憋着多难受啊,不行的话开微群呗。如果哪个制片人主动把自己的电视剧放在奥运会的档期,那他的脑袋一定是给枪打了。奥运天天有激烈、天天有悬念,电视剧根本没法比。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网络时代的奥运会中吸引人的,不单单是刺激的竞技过程,还有运动员五花八门的情绪表达。

说到情绪表达,从来都是心理理论研究的重点。人类的情绪表达包括了语言、表情和体态。四十多年前,心理学家们提出了“情绪表达规则”的概念:“情绪表达规则”规定了“个体在什么情境下、对谁、应该表现出什么样的情绪,而不管个体内心真正的情绪状态如何”。也就是说,人们表现出的情绪不一定是实际体验到的情绪,内部主观情绪体验和外部情绪表达往往有差异。

那么,为啥人们要表达与自己心理状态不一致的情绪呢?肯定是有动机的。早期的研究把情绪表达的动机分为三种:首先是自我保护的目标,使自己远离烦恼和麻烦并保持自尊;其次是亲社会的目标,为了考虑他人的感受;第三则是社会规范的目标,为了维护共同的社会规范和准则。后来很多研究又将亲社会目标和社会规范目标统一称为“社会定向目标”。

如果要做到上述情绪表达的目标,就一定要讲求策略。学者们归纳了四种人类最常用的情绪调节策略:弱化策略是指与真正的感受相比,情绪的表达在强度上减弱,例如当我们的情绪体验是极其愤怒时,但表现出来的情绪却仅是闷闷不乐;最大化策略则相反,尽可能地夸大真实的情绪体验;而平静化策略,是表现出和平时一样的顺乎自然的或中性的面无表情的外部表情;掩饰策略则指个体用一种完全相反于真实情绪的表情来掩饰内心的真实情绪,例如我们在收到一个并不喜欢的礼物时,却表现出很惊喜的样子。

掌握了上述的“情绪表达规则”之后,我们就真正可以看得懂那一幕幕的奥运表演了。

韩国击剑女选手被判失败后,赖坐在剑道上,一把鼻涕一把泪。这样超级夸张的景象让人印象深刻。很显然,这位女选手激烈的情绪表达是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采取了“最大化策略”。虽然没能达到进入决赛的目的,可也借此拿了个“特别奖”。另一位韩国选手朴泰桓,在游泳比赛中输给了孙杨。遇上这事,是个人都不会开心。而在颁奖仪式中,朴泰桓依然像大多数比赛中的老二一样,微笑着拥抱冠军孙杨,合影留念。毫无疑问,朴泰桓是出于“社会定向目标”,在情绪表达上采取了“掩饰策略”。尽管看上去就假得不行,也还是值得表扬,反正维护了奥运的规范和准则吧。

学者们更为深入地研究还发现,情绪表达规则有着很多影响因素,比如说个体年龄,比如说特定环境。“吊环王”陈一冰得了银牌,谁都知道他一万个不高兴,可他也依然微笑着向全场挥手致意。敢情啊,在全世界面前不能丢中国人的脸不是?而等颁完了奖,单独遇上中国记者,在自家人面前,眼泪那就再也忍不住了。但不管怎么说,28岁的陈一冰,表现依然可谓专业。至于21岁的孙杨,就要差得多了,虽说是双冠王,可毕竟年纪小,情绪控制不住,自从得了1500米金牌,就不知道当众哭过多少回。

有童鞋问,情绪表达规则是不是只在比赛结束以后有用啊?那可不是。近二十年,心理学家们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专指为应付环境需要而进行情绪加工的能力。心理学家们还进一步指出,情绪智力是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看看女排比赛你就信了。先甭管自己实力怎么样,每赢一个球,场上队员又是跑圈又是击掌又是嚎叫的,那个得瑟啊,就是给对手看的。气死你,吓死你。

所以啊,当摄像机360度地拍着、当微博上把汗毛孔都放大出来,这个时代的运动员们走上赛场,默念的不仅是“更高更快更强”,很可能还加一句,“更逼真”。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