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塞尔文献展:懂与不懂
导语:导语:卡塞尔文献展最初的立意,是将五年周期内出现在各大国际大型艺术展览中的代表作品集中到德国卡塞尔——好比欣赏一张格莱美的精选辑,最有代表性的、最好的声音都在里面。

经济观察报 崔克刚 高宇/文 同许多不远万里慕名而来的参观者一样,我们时间有限,不得不以一种战斗的姿态, 在几天之内尽可能走遍卡塞尔文献展的所有场馆。就这样,人类文化活动中最错综复杂和高深莫测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占领了我们的大脑。几天看展下来,头脑就像 一块存满乱七八糟文件的硬盘,只有记忆,没有逻辑。

 

卡塞尔文献展最初的立意,是将五年周期内出现在各大国际大型艺术展览中的代表作品集中到德国卡塞尔——好比欣赏一张格莱美的精选辑,最有代表性的、 最好的声音都在里面。今年的卡塞尔文献展是第十三届,从6月9日到9月16日的一百天。展览场地遍布整个城市,大大小小各类博物馆——弗里德里希博物馆、 文献展大厅、新美术馆,以及公园绿地,随处可见标志性的黄色招贴以及黄色小木牌。有些作品会作为永久展品,比如约瑟夫·博伊斯早年的作品;有些作品会保留 若干届,当然,还是会以新出现的作品为主。“欣赏”一词用在文献展上可能有些不恰当,今天的艺术面貌已经如此不同,其所涵盖的范畴、思考的问题以及传达的 观念,从规模和深度上都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欣赏”范畴。作品不再是绘画、雕塑等传统艺术形式。巫师般的梦呓伴随匪夷所思的肢体语言,稀奇古怪的装置散发着 令人不安的气氛,抑或是看起来毫无意义的、可轻易被忽略的角落里的一团杂物。

格林兄弟博物馆整个一层都在展示有关保加利亚概念艺术家Ned-ko Solakov的作品及视频。他的《骑士与其他的梦想》是一组具有讲述性质与 童话原理的综合性的“童话装置”作品,他将儿时的若干梦想以骑士之梦为主要线索展现;另一方面,穿上盔甲后,在他令人尊敬的骑士般的外表下,实际展现出来 的是他“并不怎么勇敢”的“第二个自我”——恐惧、紧张、焦虑。这些消极因素对他的梦想实现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因此,他的结论写在一张幕布上:“我也许 应当让我的那些梦想一直都停留在我的脑海中,不去实现它们,这样似乎会让我的梦想一直很美。”

今天的艺术展给我带来的并不是某种充实的感觉,反而随着观展进程的深入愈发感到空虚。艺术家操着难懂的语言,关注着我认知空间的盲区,诠释着各种闻所未闻的观念。每一件作品都在我的大脑中拓展了新的分区,等待我一处一处去填满。

有评论说,卡塞尔文献展是“冷冰冰的展览”,是因为它太难让人读懂。在2007年开幕的时候,我也见到了广场上的抗议活动,一个个艺术反动分子高举 旗帜,上面写着“死气沉沉的卡塞尔”等字样。这届的展览仍然在质疑声中开幕,除了来自各国的艺术家,一些人类学者、生物学家、工程师、政治家,甚至催眠治 疗师也被邀请参加展览。艺术总监卡罗林·克里斯托弗·巴卡基夫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辩称,“混淆实际上很美妙”,她希望“在本届文献展上,人们可以透过并 不是以艺术为主题或内容的展品看到艺术的存在”。

文献展便是这样一个舞台,呈现着各种通俗易懂、晦涩难懂抑或令你感到似懂非懂的事物。我对文献展的背景资料并没有深入的研究,对于展品的甄选标准也 无从了解,只有两次观展经验带给我的一些直观感触。这个舞台的聚光灯瞄准的都是当今世界的一些热点话题或是社会通病;艺术家们展示的也是当今时代各地域、 各种族以及各文化的差异下所存在的共性或一般性,用物质或非物质的手段提出问题,传达观念。展览规模之浩大与展品种类之繁多,应无其他展览可与之抗衡,在 这些浩如烟海的展品中,我不知道每个观众能从中攫取多少信息、这些信息又有多少是作品想要表达的本意。

在观览过程中,我认真仔细地研读每一件作品的介绍,观察每一件作品的细节,想尽力去读懂它们。但是在多数作品面前,我依旧毫无头绪。对我来说,最直 接的障碍是语言表达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即便每件作品都附有作品简介及作者背景,从我们旁观者的视角所读出的信息恐怕也已损失了过半的原意。再加上地域、宗 教、信仰、禁忌各方面所存在的差异,“艺术”在我们面前更像一个古老符咒,蕴藏着无穷的未知神秘力量,想要读懂则恐怕要下大力气做大量的“考古工作”。

今天的舞台上,没人能完全客观公正地对待一名艺术家。艺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同过去大不一样。我们无法用常规的眼光和评判标准去对待它。同样的 观念在不同的背景环境下会沾染不同的属性和色彩。给疯子一个舞台,他毫无疑问也可以让你驻足欣赏,甚至研究一段时间,并令你为此津津乐道。“懂”与“不 懂”在“艺术”面前似乎已不再那么重要。艺术与其衍生品永远是高姿态示人,这种高姿态,在舞台的追光效果下更为突出。此时,艺术似乎变成了一场秀,观者于 此秀场,自有一些“盲人摸象”的无奈与悲哀。

文献展到底展什么?为了什么而展?对于作品揭示的问题与艺术家推导的结论,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一种姿态和评判标准去欣赏、判断并思考?或许,在这些问 题上我们并不需要刻意摆出什么姿态,我们的姿态便是我们所承载的共性(民族、文化、信仰等)与个性(年龄、阅历、思想差异、知识背景等)。文献展就像是一 个宽容的倾听者,政治与社会、心灵与私人领域、宏大叙事与窃窃私语、说教以及牢骚,无所不容无所不有。每个艺术家都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整个人类的情绪、性 格、喜怒与得失,探讨着身边所有发生过的、正在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事。艺术不再局限于一种单纯的讲述或表达,也不再表现为固定的某种形式,而是开始与所有 跟人类有关的话题连线,反映所有类型的事以及所有正在形成或已经成为既定的观念。对任一种观念或事件的反映,体现为任何一种形式,都是艺术。同时艺术作品 未必要揭示某种特定的真理,艺术只是一种方式,帮助人类从各个侧面来观察和思考我们自己。

 

相关文章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