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人潮
背景:全国假日办假日旅游信息的最新通报显示,长假期间,数十个景点访问量超过正常量一倍多,部分景区游客日访问量超过最佳接待量数倍甚至十倍。全国总计约7.4亿人次出行,创下同期出行新纪录。
假如所有景点都推行预约制,结果会怎样?每个人的选择还是自由的,但却多了理性与秩序。这种预约制,会使热门景点的多余游客得以分流到其他景点,最终实现旅游业的均衡发展。
——《京华时报》
服务与管理上的制度完善革新,对于十数亿人口之众的集中旅游休闲需求,注定是治标不治本的。面对长假供给、运输能力供给、优质旅游资源供给等多方面的不足,以及休闲需求不断增长的现实,根本上缓解黄金周出游的拥堵境况,需要更高层面的制度“救济”。
——《燕赵都市报》
长假高速拥堵
背景:今年中秋加国庆长假,全国各主要高速公路出现局部路段拥堵。根据交通运输部提供的信息,免费通行首日,全国共有北京、广东、湖北等16个省(市)共24条高速路局部路段发生交通事故,加之车流量普遍增大,造成局部路段车辆通行缓慢。
面对“免费”与“拥堵”迎头相撞的新难题,从管理部门到路桥企业,正面临新的压力与挑战:怎样顺应路桥资源逐渐走向免费、公益的新趋势,创新管理模式,提供优质服务?
——《京华时报》
交通拥堵是节假日特有的现象,免费起到的作用可能并不大。关注交通拥堵,其实更要看到拥堵背后的社会治理机制,在当下中国,解决拥堵最需要做的就是破除过分强调“地区均衡发展”的思路,
——《东方早报》
免费不应成为没有服务、或服务质量降低的理由,更不能异化为一些职责机构缺乏先期预案、放任拥堵发生的借口。
——《南方都市报》
黄河大桥免费
背景:10月7日上午,河南省交通厅召开关于黄河公路大桥免费的新闻发布会,宣布从8日零时起,郑州黄河大桥将终止收费,永久免费。
早已被审计署认定违规收费的郑州黄河大桥为何至今才停止收费,超收的钱又去了哪里?应该就这一典型的“标本”总结经验教训,用以指导其他收费公路的清理。
——《新京报》
对公路收费的监管,本质上就是社会各界对地方政府的监管。这样的监管将从多个角度、多个方向长期进行,作为大清理、大整治的“固本”策之一,请证监会立即下达“禁市令”,从今往后禁止任何收费公路上市,已上市的路桥公司不得再行增发融资。
——《东方早报》
当权力的阴影尚未散去,地方行政权力没有得到真正的监督,路桥收费依旧还不透明的情况下,永久性终止收费的郑州黄河大桥,能否产生“涟漪效应”,让该终止收费的路桥终止收费?这一切,依旧是个未知数。
——《华商报》
公众对于郑州黄河大桥终止收费的举动,并不宜过度兴奋,毕竟与收费公路和超期收费公路的总量相比,郑州黄河大桥走向“免费”,不过是一个“毛毛雨”。让收 费公路和大桥真正“还路于民”,不再成为一些地方的“提款机”,任重而道远,但也并非不能尽早解决。其中的关键是利益得失,或者说,收费公路和大桥不再乱 收费、超期收费,损失的是地方利益和财政收入。
——《燕赵都市报》
广州性文化节
背景:广州性文化节上,广东省精子库主任唐立新以实际调查数据说话:“85%的男人是‘行的’。”他还请女人对男人有信心。他说,85%男人让配偶 在1年内怀孕,第2年怀孕的约10%~15%,只有5%确实可能是不育的。“15%里一半责任是女人要背的;其余一半里只有30%是男的真不行,20%是 男女都有问题”。
我的确觉得有些中国男人不太行!这里说的不是生育能力,而是作为一个男人应有的勇气和担当。说实话,生育能力只是人的能力之一,有生育能力不代表男人就行,没有也不代表不行。但是没有阳刚男人应有的勇气和担当,才是真的不行。
——《南方都市报》
彝良山体滑坡
背景:因持续降雨,处于“9·7”彝良震区的龙海乡镇河村油房村民小组于10月4日发生山体滑坡事故,田头小学被约16万立方米的滑坡体掩埋,18名学生和1名村民全部遇难。
这些年来,我们经历了汶川地震,也经历了无数次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事故,必不缺少那样一种缜密、严谨与科学的应对思路,我们缺少的,或许只是将这种思路予以落实的现实保障。
——《东方早报》
成都免费公交
背景:方便市民在尾号限行期间选择公共交通出行,10月10日至明年6月30日,成都市推出限行区内44条公交线路全免费、地面公交与地铁1、2号线所有站点全面接驳等6项惠民措施。
公交免费政策的实施,势必会让更多市民把公交作为出行首选,但无疑需要不小的一笔财政开支作支撑。这不但体现治堵决心,更考验科学、协调发展的智慧,关乎公共服务、城市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利弊、得失权衡与博弈,在某种意义上说更需要城市管理者的勇气与胸襟。
——《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