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楼市存货少了 房价看涨?

周亚霖2012-11-09 06:49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周亚霖 实习记者 张媛 北京的房地产供应不足依然存在,10月,这一现象变得尤其明显。

鉴于供应不足,楼市成交量环比下挫,同比却大幅增长的事实,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房价将继续走高。

供需失调

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10月,北京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为9812套,环比下降10.6%,同比上涨78.5%。二手住宅成交11449套,环比下降9%、同比上涨57.7%。

虽然环比下降,但值得关注的前提是,供应量大幅下降。

亚豪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金九银十”期间,北京住宅市场共有75个项目入市,新增住宅产品15533套,预售许可面积17.1万平方米,相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25.5%、37.1%,达到了近七年来的新低。9月份北京楼市还有48个项目开盘,新增住宅产品11019套,进入10月,北京仅27个项目入市,提供住宅产品4514套,不及9月的一半。

存量房究竟有多少在近期被释放进入买卖市场缺乏有效统计。实际上,二手房放盘量在减弱。北京最大的房地产经纪公司链家地产董事长左晖就曾表示,链家数据显示,10月新增卖房委托降11%,买客委托涨7%。而记者采访的多位二手房资深经纪都表示,现在就是出房太少,出一套好房子,很多客户抢。

进入11月份,成交量保持稳定。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11月第一周,二手住宅成交3480套,连续三周超3000套。同期共有5个新建商品住宅期房项目入市,供应量为937套,较前一周减少约11.3%。

去化率稳定

楼盘一上市就能被大量消化,也在体现出北京这个市场惊人的购买力。

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9月至今的两个多月里,开盘的项目成交量为5339套,签约率为30%,相比7-8月新增项目43.6%的签约率减少了近14个百分点。但是去年同期,签约率仅为16.1%。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张絮认为,从今年以来的供应消化情况来看,金九银十表现并不突出,签约率反而有所回落,主要是因为上半年市场需求被大量消化。今年以来,新增供应的整体签约率已经在六成左右,说明市场回暖比较明显。

但张絮还认为:与去年相比,热销项目的数量和占比都明显增长。并且,成交量和去化率快的项目不只是2万元以下的郊区项目,中高端、城区项目也加入到热销的行列,甚至其中也有些项目还曾经提价。

实际上,地铁盘或者区位尚可的楼盘涨价已经屡见不鲜。

4月,北京首套房贷款利率优惠在操作中逐渐被普及开来,8.5折的优惠首套房利率非常普遍,客观存在的购买力在优惠的首套房利率刺激下得以释放。

世联地产在报告中预测:“四季度结汇速度将加快,有助于流动性的改善。我们预期四季度的流动性好于三季度,这是支撑成交量的重要原因。”

三月涨价论

市场人士对未来的看法也越来越乐观,最乐观的当属任志强,他在多种公开场合预判明年3月房价将暴涨。

9月初,按照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北京商品住宅库存仅77104套,可售库存量去化仅需5个月。

库存量下行的同时,住宅土地供应完成也存在缺口。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的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北京市计划供应建设用地面积2800公顷,截至8月供应建设用地面积为1010.88公顷,仅占原计划面积的36.1%

10月,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部的研究报告亦表示:“我们跟踪的库存数据显示,至少在一至三线城市,库存状况正在改善。事实上,库存耗尽问题更有可能在2013年下半年出现,尤其是新增土地供应有限的一线城市。”

其实,很多业内人士都持有和任志强类似的看法。

亚豪机构副总经理任启鑫就认为,从大的背景环境来看,二季度开始楼市连续数月的成交回暖已使得不少房企已经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了其全年销售目标,基于目前整体市场价格仍处于低位水平,这些房企并不急于再推出新房源,而是静待市场好转。另一方面,调控之后北京土地市场也开始出现低迷,住宅用地的供给不足使得大量房企的存货量只减不增,近期虽然地方政府土地速度开始加快,各大房企也纷纷进入“囤地”阶段,但是对于北京市场来说,虽然9月份出现一个推地的小高潮,但是进入10月之后又出现“断顿”,房企在京增加土地储备的愿望难以实现。主观推盘意愿的降低与客观土地储备的减少使得今年“金九银十”整体供应出现低潮。从未来北京楼市供应走势来看,由于大量房企已完成销售业绩,而土地储备稀缺的难题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并且受到季节因素影响,因此2012年剩下的两个月中,楼市供应短缺将进一步加剧,拉动房价继续保持上行。

华润橡树湾营销中心营销总监秦江就在微博里表示:2012年北京商品房住宅的全年成交量预计同比增长30%,几乎所有的品牌房企今年的KPI指标都大幅增长。供应短缺将是未来几年北京市场的主要矛盾,明年的楼市不言而喻,悬念只取决于政府的价格管制的力度。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