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巴黎做石版画
导语:成烁为工作室开设了中文的博客和微博,不断翻译有关石版画的信息,希望为前往巴黎旅行的中国人,提供多一些有趣的选择。

5151

 

经济观察报 王隽/文 美国导演大卫·林奇,2007年3月在巴黎做过一场视觉影像的个展。展览期间,学艺术出身的林奇跑到蒙巴纳斯的一间停放着6台100多岁老机器的工作室Idem-Paris,接过了老板Patrice Forest递来的石板,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石版画创作。

此后,林奇每年都会来这里好几趟,几乎成了他在巴黎的创作据点。BBC记者Miranda Sawyer约他采访,他也将地点定在这里。

Miranda问他:“我们将要谈论音乐,为什么你选了一间印刷工厂?”

林奇回答:“这个房间里的印刷机曾经服务于毕加索、胡安·米罗、马蒂斯。当你走进这个地方,你就能够感觉到这一切。”

从印刷工厂到版画工作室

Miranda所说的“印刷工厂”,就是Idem Paris的前身。

石版印刷术始于1796年,由德国人Aloys Senefelder发明,他本意是想印自己的剧本。工厂在1881年建成,最初印刷发票、红酒标签、巧克力的外包装,到后来印尺寸更大的版画,其中很长一段时间是印地图。他们为很多著名品牌印过招贴画,像劳特尔克(Toulouse-Lautrec)为红磨坊创作的一系列著名的广告招贴画中大部分就是在这里印刷的。

上个世纪 70年代,Fernand-Mourlot成为这里的老板,他为知名艺术家印制版画,这份豪华名单包括了亨利·马蒂斯、毕加索、米罗、乔治·布拉克、马克·夏卡尔、贾克梅蒂等等。1997年,Mourlot家族出售工厂,在纽约开了家画廊,靠的就是家族半个多世纪来在版画印刷界的积累。

Patric Forest先生接手后,改名为Idem-Paris,继续同艺术家合作,并开始与亚洲艺术家合作,有不少来自中国,比如张晓刚、刘晓东、王广义等。

“现在除了做艺术家的版画,也有传统的广告印刷业务。我们正为香奈儿印一批海报。每年法国博若莱(Beaujolais)红酒上市的时候,我们都会为他们印上市的广告。这些海报是邀请艺术家设计的,不会像以前那样随意张贴在广告牌上,而是被生产商当作艺术品珍藏。”版画工作室唯一的中国年轻人成烁这样告诉我。

成烁为工作室开设了中文的博客和微博,不断翻译有关石版画的信息,希望为前往巴黎旅行的中国人,提供多一些有趣的选择。

蒙巴纳斯区的“老古董”

工作室位于蒙巴纳斯区,对于从未到过巴黎的、不太关心艺术的人来说,它不如“蒙马特”听起来那么耳熟,但它绝不普通,且具备更卓绝的气场。

1889年当巴黎举行世博会时,蒙马特已经是艺术家的聚集地。许多艺术家希望能到巴黎更中心一点的地方创作和生活,于是,诗人、歌手、绘画模特儿和艺术家们,开始向蒙巴纳斯迁徙,毕加索就是第一批来到这儿的艺术家。这些新“移民”并不知道,他们正在与这个街区联手创造一场“流动的盛宴”。

到了1920年,蒙巴纳斯已经成为巴黎的“艺术家之家”,而它依然是荒芜的,租金便宜,扎堆的咖啡馆和集市让艺术家们的生活并不窘迫。那段时期的蒙巴纳斯算是一个小小的乌托邦。从1960年开始,火车站、商场、电影院、餐馆和办公楼开始在这个街区林立。就像今天所有渐渐成名的艺术区所遭遇的那样,高昂的租金和快速的商业化将艺术家们一批一批地驱赶出去。成烁说,“工作室从它作为印刷工厂于1880年建立时就一直在蒙巴纳斯,见证了它的变迁。”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大批知名艺术家在这里留下创作痕迹。

Idem-Paris也有几件老古董。“工作室一层有着六部珍贵的半自动石板印刷机。100多年前,这些半自动印刷机由一部蒸汽机驱动,工作室上方的驱动齿轮就是上一个工业革命时代留下的痕迹。”

成烁所说的这六台机器,是产于19世纪末的Marinoni和Voirin,据巴黎当地的中文报纸报道,这两家石印机厂已经倒闭,对此成烁倒并不担心:“机器目前运转良好,因为是上一个工业时代的产物,机身都是有全钢制造的滚轴和齿轮组合而成,轻易不会出问题。”

这六台机器做出了大卫·林奇近200幅作品,最近为美国插画家爱德华·科伦(Edward Koren)印刷了新作品,这批作品登上了今年7月的《纽约客》。

石版画的创作

除了这六台“轻易不会出问题”的老机器,石版画的创作还需要艺术家与印刷师傅们的“无缝对接”。

师傅须先打磨石板,随后艺术家用石版画蜡笔或者特制“制版墨”的油脂液体直接在石板上作画,而后是师傅腐蚀石板、给石板上油墨,最后将纸张平放在上过油墨的石板上,通过石版印刷机调好压力进行印刷(过程详见插文链接)。

颇多细节藏在其中。

首先是石材。石板板材是石灰岩版,按原理说,所有的石灰石都是可以用来制作石版画的,但是可以达到石板印刷需要的石料却不多。最有名的产地就是德国的索廉河汾(Solenhofen),那里产的石印石平整而光滑,并且表面细腻,很适合用来制作石版画。

然后是纸张。艺术家对纸张肯定是有偏好的,这就和当代艺术家选择创作的媒介是一个道理。工作室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法国艺术家常使用Arches和Rives两个品牌的纸张。Arches,颗粒感比较适中,色彩偏黄,有粗糙感,但缺点是会损失一些细节。而Rives相对细腻一些,纸张颜色更白净,适合展现细节。原则上,任何的纸张都是可以选择的,大卫·林奇就常用日本和纸来印刷作品。”

成烁在微博上曾经介绍过工作室里犹如“神一般的存在”的Christian Charpin,最有经验的印刷师傅,有任何色差问题时,他总是一眼就能找到解决方法。

最不好把握的环节是颜色和定位。“尤其是制作复制版画的时候——艺术家提供给我们的油画作品,我们将它印制成版画。这个时候颜色的准确性就更加重要了,要在保留版画特性的前提下尽量接近原作的颜色,往往都是靠印刷师傅的经验积累来调配颜色。”

一幅彩色的版画往往使用几种甚至更多的颜色,每印刷一种颜色的时候都要保证印到合适的位置上——使用多少种颜色就要印刷多少次,不能有偏差,这也需要印刷师傅有多年的经验积累。

成烁提到,“印的次数最多、难度最大的是张晓刚的作品。他的作品颜色过度非常纤细,同一种颜色明暗深浅又各不相同。我们小心地分离每一种颜色,最后分离出30多种颜色,分30多次印刷。每一次都要调配合适的颜色,印刷到准确的位置。”

关于版数,成烁补充道:“如果是单纯的黑白色,那印刷的量可以假定为无限多。因为当石板上的图案出现残缺时,可以立即补上。要是遇到更复杂一些的,有灰度有层次变化的图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情况下,石板印刷最多可以印到500张。”

石版画的制作过程:

(1)打磨石板:在两块石板中间放上金刚砂打磨,打磨十几次就成为用来作画的石板了;

(2)艺术家作画:用石版画蜡笔或者特制“制版墨”的油脂液体直接在石板上作画;

(3)腐蚀石板:先撒上松香或滑石粉,保护石板上的图像细节不被腐蚀过度。用阿拉伯胶和硝酸的混合溶液腐蚀石板。硝酸与油脂和石板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脂肪酸钙,图像也就变成石板的一部分了;

(4)给石板上油墨:把石板打湿,这样没有油性颜料保护的地方就会吸附水分而变湿。用滚好适量油墨的滚筒在石板上滚动,石板含水潮湿的部分就不会吸收油墨,经过腐蚀后的作画部分就会吸收油墨。

(5)出样张:将纸张平放在上过油墨的石板上,通过石版印刷机调好压力进行印刷,油墨就会被纸张吸收,一次印刷就完成了。

详见工作室网站

www.idemparis.com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