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区域新闻 > 时局 >
正定:从政始发地
2012-11-17 09:42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沈念祖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习近平也是从陕西下放回来,却又申请到农村去,让许多人感到不解。但是在习近平看来,从被迫下放陕西当知青到主动选择要到正定去“就是从自在到自为了”。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沈念祖 在被习近平称为第二故乡的正定县,他的老同事——原副县长何玉、原县人大副书记闫月芬都已经年过古稀。她们各自家中的客厅里有一张一模一样的大幅照片。两位老人都清楚的记得那是2008年1月12日,习近平到正定来看望老干部时的留影。照片里,习近平端坐中央,何玉站在他身后,闫月芬坐在最左边。如今这张照片被何玉、闫月芬各自摆放在家中客厅最显眼的位置。

对于30年前,那个从中央下来的小伙儿,她们记忆犹新。

请愿下乡

离开梁家河之后,据新华社的报道,1975年至1979年,习近平在清华大学化工系基本有机合成专业学习,1979-1982年,习近平任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秘书(现役),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耿飚的秘书。1982年,他做出了一个决定:主动要求去河北正定下基层锻炼。“正定是一个古郡,地近京畿,四射通衢,早是人文荟萃之地。”习近平在给《正定县大事记1949-1983》作序时如是说。正是从这里,习近平正式踏上从政之路。

随后,现任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刘源(刘少奇之子)到郑州担任副市长。“那时候从北京下去的人,实际上就是刘源和我。他是北师大毕业,要下去。我是在中央机关工作了几年,我也要下去,我们俩是不谋而合。”习在接受《中华儿女》专访时回忆。

当时无数在文革时期被下放到农村的青年,正在千方百计地设法回城。习近平也是从陕西下放回来,却又申请到农村去,让许多人感到不解。但是在习近平看来,从被迫下放陕西当知青到主动选择要到正定去“就是从自在到自为了”。

“当年老一辈出去,是慷慨激昂;我们在‘文化大革命’中‘上山下乡’,是迫不得已。但在这种不得已里头,我们学到和体会到了很多的东西。现在一切都好了,那些禁锢我们的‘左’的东西都解除了,我们更要去奋斗、努力,好好干一番事业。”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在接受《中华儿女》的采访中对这段经历作出解释。

重视人才

1982年3月,未满29周岁的习近平成为正定县排名“三把手”的副书记。当时干部年轻化并没有全面推开,整个班子年龄不小。2009年河北省出版的刊物《散文百家》整理了习近平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回正定参观考察的录音:“来了以后,我记得刚见到贾大山同志,大山同志扭头一转就说:‘来了个嘴上没毛的管我们。’”那时在文化馆做副馆长的贾大山是一个颇有名气的作家。习在之后的交流中与贾大山关系甚笃。

对于老同志的传帮带作用,《散文百家》中亦有记录,习近平说:“整个班子都是老同志的班子。确实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跟着学跟着走的过程。所以我说冯书记(县委书记冯国强)起了一个传帮带的作用。我们有幸在这么一段时间跟班学习。”

初来乍到的习近平很重视对人才的选拔培养。根据《正定县大事记1949-1983》记载,在1983年4月一个“放开政策、振兴经济”三级干部会议上,时任县委副书记的习近平着重在会上强调人才的重要性,要求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落实树立新的用人观点,认真落实县委的“招贤”九条措施,广招“贤才”,促进经济振兴,并通过报纸、电台在全省乃至全国进行了广泛宣传。

“习近平同其他县领导亲自出马,为招贤工作东奔西忙,以他山之石,攻我之玉,取得了良好效果。”正定县史志办公室副主任、《党史资料》主编陆树群于2007年5月刊登于《石家庄日报》的《习近平在正定》一文如是写道。

“后来贾大山当上文化局局长还是习近平提名的。大山当时不是党员。当时非党员当局级一把手还是很少的。”时任南牛乡党支部书记的李宗魁解释,这只是习破格提拔人才的表现之一。

从林业局副局长位置上退休多年的翟民英至今还保留着1985年“自学成才奖”的奖励证书。这张留有时任县委书记习近平印章的证书上写着“刻苦自学、钻研专业知识,达到了专科毕业程度”,使得没有文凭的36岁的乡间“土专家”翟民英成功转为“干部”身份,成为林业局果树站站长。此外,还惠及家属落实了翟妻子在县里的户口和工作。

此后,翟又被提拔为林业局副局长。据翟介绍同一时期,科普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农、林、牧、副等方面的技术代表,“土专家”、“田秀才”都得到了重用。“那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他会当那么大的官,就是从县委副书记一步步走上去的。”翟民英感慨。几个月前,他让孩子把印有习近平印章的证书放大了裱起来放在客厅的正中央。

跑遍所有村

习近平既不抽烟,也不喝酒。到了饭点,他和县里其他干部一样,在大食堂里蹲在水泥板搭成的“饭桌”边吃饭。时任副县长的王幼辉曾撰文回忆《我与习近平在正定的交往》,“当时边吃边说些工作上的事或拉家常。习近平给大家的印象是平易近人,温和儒雅,和蔼可亲。”

没有安排专门的宿舍,习近平就住办公室里。两个板凳搭起一个床板,边上支一个小柴油炉。因为习近平经常下乡,误了吃饭时间,他就在办公室用这个炉子煮挂面,然后拌酱吃。

后来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有一句话广为流传: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县市区。事实上,从正定伊始他就在身体力行。

时任南牛乡党支部书记的李宗魁记得,当时没有专车一说,最好的是两辆212吉普车。习近平经常骑着自行车就各个乡、村去考察。“虽是干部子弟,但他做人很低调。他下过乡,吃过苦,在最基层劳动锻炼过,和老百姓有接触,有生活体验,平易近人,能团结。”“当时中央政策是要求老百姓自己筹集教育资金,而当时群众对此认识不多,抵触比较大。习近平不是盲目去执行中央指令,非常稳重又平易近人,特别会做思想工作,各个乡镇都走到了。”李宗魁记得当时的教育集资完成很顺利。

启动改革

1983年一冬无雪。年仅30 岁的习近平于当年11月成为解放后正定县第10位县委书记,亦是正定历任县委书记中最年轻的一位。

同月,刚刚上任的习近平根据省委对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在正定县委进行了机构改革,县委常委由13人减至11人,平均年龄41岁,比原班子降低了5岁,有大专文化程度的占45.9%。

经济改革才是这个刚刚上任的县委书记的真正目标。“就是这个年轻人上任伊始,首先抓商品生产的发展,使正定这个传统的农业大县,由不重视商品生产逐步转变到重视商品生产上来,走上了发展经济的快车道。”陆树群回忆,“习近平号召各级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眼界,走出去参观学习,请进来传经送宝,树样板现身说法,使全县干部群众坚定了搞好商品经济的信心。”

习近平还积极推行大包干生产责任制,发展“两户一体”(重点户、专业户、联合体),充分调动了农民的自主权和积极性。鼓励剩余劳动力务工、经商、发展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的同时,特别发通知严禁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1983年全县各种产品商品率达到了72.4%。“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如果说我们做到了什么,其中之一就是做到了解放思想这一条。做到这一条并不是因为我们本事大,而是从心里有一种想和中央保持一致的觉悟和愿望,有这么一颗诚心试着去学去闯。”据《散文百家》记载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再次回到正定时感叹。

在习近平当政期间,经济改革、接受上级领导视察是两件大事。在习近平审订的《正定县大事记1949-1983》中,17次涉及经济改革有15次都是在1982年—1983年。23次重要的上级领导视察中有10次都发生在1982年—1983年。

拒绝宣传个人

从北京来的习近平还很重视正定县形象的宣传工作。1984年10月,习近平邀请了《光明日报》驻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记者站站长的30多余人前往正定参观,并聘请他们为正定县的特邀信息顾问,并亲自给他们发了聘书。

但习个人却很低调。“他主动要求到一个县的公社当书记,但当时省委领导同志经过慎重考虑,最后决定他到正定担任县委副书记,不久任县委书记。”陆树群在《石家庄日报》发表的《习近平在正定》中如是描述。

而不为人知的是,原正定县副县长何玉也写了一本书,试图记录习近平在正定那段经历。“当时习近平在上海,压下来了,没有让出。这些事很少人知道。可见习近平谦虚,不让算他个人的。”原南牛乡党委书记李宗魁解释。“从我个人来说,这么多年来,对我个人的采访,我拒绝了有100次以上。我不愿意宣传个人,因为我们都在工作岗位上,你不宣传大家都在注意你了。从另一方面说,我们做了一些工作,那是应尽的职责;我们有了成长进步,也都是党和人民培养的结果,个人没有什么好宣传的,所以有关宣传个人的采访我都推掉了。还有人要写传记,我也都全部推掉。”这是习近平任福建省省长时接受《中华儿女》专访的开场白。

1985年底,习近平离开正定,调任福建。11年后,已经位至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携妻子彭丽媛回到正定时十分感慨,“因为这是令我经常回想起来经常触景生情的地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从政的始发地在正定。在这之前不能算。之前我插队七年当大队支部书记,那是在基层;后来在中央机关,那是当工作人员,真正当领导干部起步是在正定。”《散文百家》记录了当时习的讲话。

至此,这位未来的中共总书记政治生涯已经迈开最为重要的一步。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