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区域新闻 > 焦点 >
争食“后三峡”补助
2012-11-24 08:16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杜远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后三峡”的补助资金正陆续落地,重庆、湖北两地在三峡后续资金中的分成也已基本敲定,但是,在库区区县之间,甚至一个区县内部,对“后三峡”资金的“争夺”仍在继续。

10月底,三峡工程连续三年成功蓄水至175米,这一全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已进入稳定运行期。然而,由三峡工程带来的移民安置、环境和生态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一系列问题却远没有达到“稳定”的状态。
  2012年开始,三峡工程后续规划项目已在一些库区地方正式开始实施。尽管解决三峡遗留问题的效果还有待观察,但是“后三峡”的经验、问题和教训既可为中国解决大型水利工程遗留问题提供借鉴,也可成为中国今后决策此类巨型工程的参照。
  从本期开始,本报将刊发系列稿件,观察和反映三峡库区资金、移民安置、环境和生态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问题的现状,以期成为客观记录“后三峡”时代的一份侧影。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杜远 初冬时节,重庆市万州区的长江江面雨雾笼罩,滨江大道上穿梭的大卡车、搅拌车让这个城市看起来像个大工地,陆续到来的“后三峡”资金正开始为这个“工地”输血。

2012年10月,重庆宣布该市三峡后续工作第一批项目计划下达,152个项目总投资76.36亿元,涉及该市15个三峡库区区县;此前,三峡湖北库区主要区域宜昌市则在2012年2月宣布该市首批33个项目获批实施。

这意味着三峡后续资金正逐步开始“落地”。《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于2011年5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该规划提出,从2011年到2020年的10年内,“后三峡”总投资额将达到1238亿元,约为三峡工程建设投资的一半。

早在2008年10月,国务院三峡办就开始组织编制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纲要,当时重庆、湖北两地一度乐观地认为2009年即可开始实施“后三峡”规划,补助资金或许也将陆续到位。然而,直至2011年5月《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才正式出台。

如今,“后三峡”的补助资金正陆续落地,重庆、湖北两地在三峡后续资金中的分成也已基本敲定,但是,在库区区县之间,甚至一个区县内部,对“后三峡”资金的“争夺”仍在继续。

资金落地

10月中旬,重庆宣布下达该市三峡后续工作第一批项目计划,共下达后续工作项目152个,项目总投资76.36亿元。

事实上,这些项目并非完全依靠三峡后续资金建设,一般会按照资金配套的原则,地市级政府拿一部分,省级政府配套一些,来自中央的“后三峡”资金补助一些,有时还会有一些其他名目的补助。而库区地方为了自身发展和争取三峡后续扶持,往往会先行建设一些列入三峡后续项目库中的项目,边建边争取“后三峡的钱”。

渝东北的万州是三峡库区腹地最大的城市,三峡工程120多万移民中,万州的移民超过26万人。在万州,有着不少以东部发达地区城市命名的街道,比如上海大道、厦门大道等,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像万州这样因水淹而重建的新城得到过东部发达地方的援建资金。

到了“后三峡”时代,对口援建转为“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无偿援助与经贸合作相结合”,修路、建工业园的钱更多的要靠库区地方政府自己想办法。

万州经开区管委会经发局综合科科长胡文军告诉记者,在近期下发的2011年度三峡后续资金中,万州经开区已经拿到约1.4亿元,目前经开区的“后三峡”项目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经开区盐化园二期,上海大道延伸段等项目,这些项目大多在2011年已经开工,主要靠经开区所属的两个投融资平台解决建设启动资金。

“这些项目去年就下计划了,国家发改委的计划,三峡办的资金计划都已经下了,但是钱一直没到位,直到今年8月财政才正式发文件,钱也是最近才到位。”胡文军说。

在三峡库区另一个移民大县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一些项目同样是先开建,边建边争取三峡后续资金。

本报记者在秭归县移民局采访了解到,该县列入2011年三峡后续规划的项目中有三个已经开建。“坐镇”移民局跟进三峡后续项目的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谭家政指着办公桌上的红头公文说,2011年度的三峡后续资金计划最近才下来,财政部下的计划是1.3亿,这是秭归县的首笔三峡后续补助资金,但现在只有计划,钱还没有下来。

秭归县的“后三峡”项目中,县中医院已经封顶,这座12层楼高的医院预算总投资超过5200万元,是该县公共建筑中投资和面积最大的公益建设项目,除了三峡后续资金,中央农村卫生项目资金、三峡总公司支持资金都为这一项目提供了支持。秭归县委宣传部新闻科官员王海军表示,如果单靠秭归县自己的财力,肯定没法建这个医院。

低调争夺

重庆市长黄奇帆今年2月份时确认该市获得“千亿”三峡后续资金,渝鄂两地间的争夺似已尘埃落定。

本报记者在三峡库区采访了解到,一个项目要想拿到三峡后续资金,中间有着复杂漫长的过程,此过程中,各个库区区县,甚至一个区县内部,明争暗夺难以避免。

据了解,各个库区区县会依照《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的大原则和方向,为每个项目编制报告、计划,再逐级报至国务院三峡办,三峡办则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项目进行评估。秭归县移民局办公室副主任向均平告诉本报记者,三峡后续工作第一期(2011-2014)秭归上报了136个项目,申报资金27亿元,“如果审批通过,这些项目就进入三峡后续项目库,也就是‘进笼子了’,只有笼子里的项目才有可能拿到补助资金;实际上县和县之间都在争,不是包干,是争取,这个蛋糕大家都想吃。”

秭归县对于三峡后续项目的重视,从相关人员的配备即可见一斑。记者在秭归县移民局采访时了解到,秭归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政协副主席在该县移民局都有固定的办公室,长期坐镇移民局指导、协调三峡后续工作。同时,秭归从县到乡镇都成立了“三峡后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则由党委或行政一把手兼任。

正是由于“争吃蛋糕”局面的形成,以及担心补贴落地的消息会触发移民的情绪,一些库区地方的移民部门在编制、实施三峡后续项目过程中异常低调,甚至达到“保密”的程度。

万州区移民局办公室一位官员对记者说,“万州很多部门、项目业主都想申报三峡后续项目,但究竟哪些项目能够再往上报,移民局作为牵头部门是严格保密的,如果让他们知道这个项目没报上去、或者那个项目希望不大,相关的部门或者业主肯定就要来争抢,说不定领导也会出面,这样事情就不好办了。”

上述官员表示,很多移民个人也想分一杯羹,他们认为国家拿出来这么多钱,应该分给老百姓,有些移民甚至认为,这个钱不该拿来搞产业,也不应该拿来搞基础设施,就应该一个人几万、十万地分,“所以我们对三峡后续项目的事很低调”。

重庆万州区移民局副局长兼规划科科长程绍祥在电话中婉拒了本报记者当面采访的要求,他说,三峡后续资金的事这几年一直都不敢宣传,总是有移民上访,担心地方政府把国家投给三峡的钱分了,如果听说中央又发钱了,那反应就更大了,而且三峡后续工作一期实施规划现在也还没批下来。

重庆市政府对三峡后续项目落地也“盯”得很紧。11月1日,2012年重庆三峡后续工作项目实施工作会在万州三峡国际大酒店召开,会上,重庆一位市级部门官员对当地库区区县的有关工作似乎不太满意,提高声调对在场的区县移民部门负责人说:“同志们,这个工作有那么难吗……要把专家请到项目现场,缺啥补啥。”

事实上,从重庆多个区县管理三峡后续资金的具体办法即可看出,无论是单个区县还是具体项目,获得的补助资金可能会有一个“打折”过程,因而必须争取。

不得已的争夺

对于库区地方而言,资金争夺是不得已之举。一方面,解决三峡工程带来的移民、环境、地质灾害等问题需要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三峡后续规划无疑是其自身发展的重大契机。

2011年底,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三峡办主任聂卫国在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座谈会上表示,三峡库区有11个区县是国家级扶贫重点县,是中国连片贫困区之一,实现移民“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当前库区的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劳动力就业不充分,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也比较落后。

以重庆万州为例,公开资料显示,尽管三峡工程1992年才被全国人大批准建设,但有关三峡工程的争论从建国伊始即展开,中央和重庆直辖前的四川省几十年来很少在该地区安排重点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1950年到1992年的40多年间,国家对万州的直接投资只有6亿多元,使得当地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三峡成库后的产业空心化问题又一度困扰万州多年。

库区不少地方都存在着和万州类似的情形。

在这种状况下,库区地方“加快发展”的愿望尤为强烈。2010年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的万州经开区,是当地经济增长和解决移民就业的重要平台。规划建设用地面积58平方公里的经开区目前实施开发面积不到一半,其规划的5个产业园中仅有两个基本成型,在当前各地招商引资竞争已呈现白热化的形势下,万州经开区仅完成三通一平、道路、厂房、工人宿舍这些招商的“入门条件”就需要大量资金。

三峡后续规划一期(2011年-2014年)期间,万州经开区纳入后续规划的项目总数为28个,计划总投资为69亿元。万州经开区2011年全口径财政收入为12.3亿元,建设工业园4年69亿元的投资明显是一个过于沉重的负担。

湖北省秭归县也面临类似的情况,2011年秭归县一般预算收入仅为3.8亿元,而秭归“后三峡”项目中仅三峡翻坝物流产业园的规划总投资就达到80亿元,如果没有三峡后续资金的支持,这个产业园的建设恐怕只能停留在平场阶段了。

秭归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谭家政认为,三峡后续扶持的政策和库区的实际情况还有差距,有些产业项目补助资金标准低,要求地方配套过大,他对本报记者表示:“像秭归翻坝物流产业园,25%的资金出自三峡后续项目资金,75%由秭归县自筹,三峡地区本身经济发展就不好,建三峡已经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后三峡’又要我们拿出大量的资金来进行配套,显然有些问题。”

但是,库区地方的想法与三峡工程其他利益相关方并不一定一致。2011年6月,《财经国家周刊》曾引述三峡集团总会计师杨亚的话说:三峡工程建设的投资范围是有边界的,不能把建成以后运营阶段的事情,与建设阶段的投资混为一谈。库区淹没范围以外修条路,为什么要列入三峡后续规划?长江上再修座桥,为什么算三峡后续工程?搞个工业园区也该与三峡工程挂钩吗?不能将所有的地区经济发展需求,都算到三峡工程身上。

尽管有争论,但对库区地方而言,多争取项目、盯紧“后三峡”政策显然是更务实的办法。万州经开区一位要求匿名的官员告诉本报记者,他曾向受委托编制三峡后续实施规划的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有关人士打听过今后的产业政策扶持方向,对方告诉他,与2010年到期的国家“三峡产业发展资金”不同,“后三峡”对产业的扶持政策可能将不再补贴具体项目,而是依据解决移民就业的原则,按人头给吸纳移民就业的企业发放补贴。“其实,企业也一直在问我们这方面的政策,他们到这里投资,总还是希望能享受到一些补助的。”这位官员说。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